恋上你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恋上你中文 > 人机生存指南 > 第23章 第 23 章

第23章 第 23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新的一周开始,薛宜年尝试着给自己的生活打上几个“补丁”,主要是针对顾纶那个过于消耗资源的“绑定任务”。

他开始有意识地设定边界。

比如,顾纶再打电话过来抱怨B大的课程或者老师时,他不再像以前那样耐着性子听完,而是会在对方开始重复或者逻辑混乱时,适时打断:“这个部分你昨天说过了。如果你觉得老师讲得不好,可以课后自己找资料看,或者向学校反映。一直抱怨解决不了问题。”

又比如,当顾纶试图在他去实验室或者图书馆的时候进行“物理拦截”时,他会停下脚步,看着对方,语气平静但清晰地说:“顾纶,我现在要去学习/工作。晚上七点以后我有空,到时候再聊。” 不再试图用道理说服,只是陈述事实和他的时间安排。

核心输出只有一个:“我不可能永远都陪在你身边,你需要自己学会解决问题。”

这种“边界协议v1.0”的实施效果只能说,勉强。

顾纶的直接反抗确实减少了,大概是被薛宜年那过于冷静和坚决的态度给震慑住了。

但他并没有因此变得更“独立”或者“理性”,反而将不满和焦虑转化成了另一种形式——更加频繁的、包含各种暗示和委屈的短信轰炸,以及一种近乎自虐式的消极怠工。

他开始更频繁地翘掉B大的课,理由是“听不懂”、“没意思”、“老师针对我”。他把自己关在顾家老宅分配给他的那个房间里,(他拒绝了B大的宿舍安排,依旧住在顾家),大部分时间不是打游戏,就是睡觉,或者……给薛宜年发信息。

信息内容通常是这样的:

“年年,我今天胃不舒服,晚饭没吃。” (附带一个看起来很虚弱但实际上摆拍很久的自拍)

“年年,我哥今天又让人给我送了一堆商业案例分析,我一个字都看不懂,怎么办啊……”

“年年,帝都天气太干了,我流鼻血了。” (附带一张沾着血迹的纸巾照片)

“年年,你是不是还在实验室?你是不是又不要我了?”

薛宜年看着这些信息,感觉自己的“情绪处理模块”正在经受严峻的考验。

他会挑一些他认为需要回应的进行回复,比如提醒对方按时吃饭、看不懂就去问、流鼻血就塞纸巾抬头,但大部分时候,他选择“冷处理”。

他知道顾纶是故意的,用这种方式博取他的关注和……愧疚感?

这种认知让他觉得有些疲惫。

他确实对顾纶负有某种责任感,毕竟是多年的朋友,也知道对方在帝都这个环境里缺乏安全感。

但这种责任感,不应该变成一种无休止的情绪勒索。

他的分离焦虑太严重了。

他在心里默默给顾纶的状态打了个标签:“系统不稳定,持续发出错误警报。建议:降低交互频率,保持安全距离,观察后续变化。”

相比于顾纶这种高频、高耗能的“警报”,顾斯的“互动”则显得更加……难以捉摸。

他似乎完全没察觉(或者毫不在意)薛宜年那点试图拉开距离的小心思。

他依旧会在“方便”的时候接送薛宜年,依旧会不动声色地关心他的学业和生活,依旧会“恰好”提供各种精准的资源和帮助。

那天薛宜年在实验室遇到一个数据可视化的难题,现有软件的效果总是不太理想。

他只是在晚餐时随口提了一句“图表渲染效果不太好”,第二天顾斯就让助理给他送来了一个最新版的、据说功能极其强大的商业数据可视化软件的授权码。

“这个是我们公司内部在用的,我看了一下功能介绍,或许能解决你那个问题。” 顾斯说得云淡风轻,“你先试试看,有问题可以问我助理,他比我懂。”

薛宜年看着那个授权码,心情复杂。

一方面,这个软件确实能极大地提升他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这种“有求必应”甚至“未求已应”的周到,让他感觉自己像是无意间开了一个MOD,有点心虚。

他开始在和顾斯交流时,更加注意信息的“输出管理”。只谈论必要的事情,尽量避免透露过多的个人想法或计划,回答问题也更趋向于简洁和模糊化。

顾斯似乎察觉到了这种细微的变化。他没有点破,也没有改变他那温和周到的态度,只是看薛宜年的眼神里,偶尔会多了一丝意味不明的深邃。

像是在观察一个终于开始试图跳出预设程序的、有点意思的AI。

薛宜年能感觉到那种审视的目光,但他选择忽略。

只要对方不做出更出格的举动,他目前也只能这样。

在这些纷繁复杂的“人际任务”之外,能让薛宜年真正感到放松和投入的,大概只有实验室的研究和与沈知行的小组项目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