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早上,天气很好,阳光暖洋洋的。我刚吃完早饭,还在厨房收拾锅碗瓢盆,手机响了,是Tim打来的。
“Hey,”他声音一如既往地温和,“你家门口那几只鸟蛋孵出来了吗?”
“还没呢,”我一边擦手一边回答,“不过估计这几天就快了。我还挺想亲眼看看小鸟破壳的样子。”
“我有个想法,”他语气有点兴奋,“要不要在你门口花环上装个小摄像头?可以录下来,到时候你和金蛋都能看。”
“这个主意太棒了!”我一下子来了精神,脑子里开始琢磨怎么装最合适。
“我昨天刚买了个摄像头,今天正好送到了。你要是方便,我现在过去帮你装?”
“好呀,你什么时候过来?”
“半小时?不会耽误你太久。”
“行,那我在家等你。”
挂完电话,我愣了一下。那天我不过是随口一说,他却真的放在了心上,还特意准备好一切。这样认真的态度,有点让我措手不及,也有点感动。
/
Tim来的时候,手里提着一个工具箱,和一个快递盒子大小的纸箱。
打开纸箱,是一套简易的家庭监控设备——一个小巧的高清摄像头,几根连线,还有一张印刷清晰的说明书,详细标注着App的下载方式和使用步骤,整整齐齐地摆在盒子里。
“装上这个,你就不用靠近鸟窝看那些小蛋了。”他一边把设备递给我,一边解释,“这样不会惊扰它们,也更安全。你可以随时在手机上看到鸟巢里的情况。”
说完,他像是突然意识到什么,略带不好意思地耸耸肩:“我想着……你可能会喜欢。”
我怔了一下。
不是因为这东西多贵重,而是那份“他真的在意”的心意——他记得我提到的蓝色鸟蛋,记得我那句“真想装个摄像头”,还特地买来设备、亲自送上门,甚至连角度和光线都提前想好了。
不是为了炫耀,也不是讨好。他只是默默行动,用最自然的方式,回应了我一句随口说出的话。
我们站在门廊下,忙了二十多分钟。他小心翼翼地在屋檐下调整位置,反复检查角度和画面清晰度,直到摄像头正好对准那个藏在木梁下的小小鸟窝。
“你觉得这些蓝色的小蛋,是哪种鸟下的?”我问。
他眯着眼看了看监控画面,又抬头瞄了眼屋檐:“蛋壳是浅蓝色,大概一英寸大小……我猜是知更鸟(American Robin)。”
“Robin?”我下意识复述,脑海里翻找这个名字。
“对,一种很普通的鸟,但蛋特别蓝。”他说着,打开手机点出一张鸟类图鉴,“不过也有可能是蓝知更鸟(Eastern Bluebird),或者树燕(Tree Swallow)。这几种都喜欢把巢筑在屋檐、木缝、旧邮箱这类地方。”
我凑过去看图:“它们是自己孵蛋吗?”
“知更鸟是母鸟自己孵。蓝知更鸟有时是公母轮流。”他说得很认真,语气带着一点理工男那种安静的专注,“你可以再观察几天,如果蛋壳开始裂,就能拍下整个孵化过程了。”
我笑着说:“那我要请你当这部纪录片的联合制片人。”
他也笑了,眼里闪过一丝少年般的兴奋,像个突然被拉进秘密计划的小男孩,一本正经地说:“荣幸之至。”
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自己不再是一个在后院摆弄相机的普通妈妈,而像是《国家地理》的野生摄影师——屏住呼吸,等待那个蓝色蛋壳微微裂开的奇迹时刻。
/
看完鸟巢,Tim正准备告辞,我却忽然开口:“你要不要留下来吃午饭?”
他显然没料到我会这么说,微微一愣:“我不会打扰你们吧?”
“不会的。”我笑笑,“今天刚好准备包饺子,你还可以看看我们中国人是怎么做饺子的。”
“包饺子?”他眼睛一亮,立刻卷起袖子,半开玩笑地说:“太好了,那我愿意当你的厨房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