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很少与人主动交流,但我知道,他并非对世界冷漠,而是对大多数事不屑于主动靠近。而我呢?我也不是合群的人,我只是沉浸在自己的梦里,灵魂出窍般地在世界各处游荡。或许正因如此,我总觉得——他和我不一样,而我们,和别人也不一样。
桑岩从不主动向我借书,但他总能知道我在看什么。我以为是巧合,可他每次的“恰好知道”,都让我心底隐隐生出某种说不清的情绪。他不会多问,也不会多说,像是习惯了旁观,而非参与。
“你总是喜欢这些悲剧的故事。”有一次晚自习,我正偷偷翻着一本课外书,桑岩忽然低声问,“你就不能看看那些结局幸福美满的小说吗?”
我愣了一下,抬头看向他。
冥冥之中,我这个满脑子幻想的人,居然遇到了一个看似沉默寡言,却能“懂”我的人。而N年之后,我才明白当年我们彼此之间的无形的吸引,是来自深层灵魂的契合。
“幸福的故事都太假了。” 我扬起下巴,嘴角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倔强,“真正刻骨铭心的,都是悲剧。”
他没有立刻接话,而是定定地看着我,眼神深邃得让我有些不安,像是想说什么,却最终还是沉默了。
我的世界是粉红色的,而他的世界,则是深邃而疏离的灰蓝色。
多年以后,当我第一次以“儿媳”的身份走进他的家,站在他父母的书房里,望着那些摆满书籍的书架,听着他父母聊起他的成长轨迹,才恍然明白:那个高中时坐在我身边的同桌,那个我曾以为与我没有多少交集的冷峻少年,其实比我想象中更懂我。
他不会因为我上课走神或做错题而瞧不起我,甚至在我叛逆的时候,仍会试图以他的方式“拉”我一把。因为在人性的底层,我们都有一种想要超越现实的傲骨。
他一定也曾对我这个天真爱笑、爱做梦的女孩感到新奇和欣赏,但他刻意不表现出来。他从未主动靠近,却始终在倾听。
那时,我以为悲剧只是故事,痛苦只属于书里的主人公。可多年后,我才发现——当命运真的落到自己身上,悲剧并不美,而是让人无处可逃。
/
高中毕业后,我和桑岩分别去了不同的大学、不同的城市。
没有他的日子,一切都乏善可陈。偶尔,他的身影仍会浮现在我的脑海。我曾多次问自己,为什么从未鼓起勇气向他表白?
可每次回想起他那冷峻的神情,即便当年是同桌,我都会感受到他那种天生的距离感,更何况,我们已经不在一个学校,不在一个城市?现实与幻想之间的鸿沟让我却步。我始终无法确信,自己的热情是否足以点燃他那颗深藏不露的心。
但那份曾经悸动的情感,在没有新的记忆填充的岁月里,慢慢定格。我试图把所有有关桑岩的记忆尘封在时光的角落,甚至有意回避与他相关的一切——可心里却明白,他仍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