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故汉:指已经灭亡的汉朝。
5.太极殿:古代宫殿常有的正殿名称,此处指晋朝皇宫正殿之一。
6.绛纱袍:红色的纱袍,古代帝王或高级官员的常服之一。
7.通天冠:古代帝王戴的礼冠之一。
8.荀勖(xù):西晋初年重臣,博学多才,深得司马炎信任,官至中书监、侍中。
9.魏武以来:指自曹操时期开始。曹魏对汉室宗亲确实有防范和限制。
10.顺天应人:顺应天意,合乎民心。是改朝换代常用的政治口号。
11.王者无外:语出《公羊传·隐公元年》,意为天子的统治没有内外之分,应对所有臣民一视同仁。
12.山阳公:指刘康,汉献帝之孙。
13.先帝:此处司马炎指其父司马昭(追尊晋文帝)。
14.司马晟:虚构人物,晋武帝之女,女扮男装,十二岁。
15.朱色朝服:红色是晋朝崇尚的颜色之一,朝服为官员上朝时穿的规定礼服。
16.刘祎:虚构人物,山阳公刘康之女,女扮男装,十二岁。
17.曹襄:虚构人物,魏高贵乡公曹髦之女,女扮男装,十二岁,此时随曹奂居陈留。
18.贾充:西晋开国元勋,时任太尉。
19.吴:指孙吴政权。当时三国仅剩吴国与新建立的晋朝对峙。
20.赦刘氏男女…诏书:《晋书·武帝纪》记载:“(泰始二年十二月)癸卯……赦刘氏男女不以亲疏禁锢者,听婚嫁。”史实。
21.曹奂:魏末帝,逊位后被封为陈留王。
22.曹襄:此处设定她随曹奂入京朝贺。
23.玄端:古代诸侯、大夫、士等在祭祀、朝会等正式场合穿着的礼服,通常为黑色或深色。
24.意在沛公:典出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刘邦)。此处指司马炎的举动别有用意,主要是为了政治作秀和笼络人心。
25.襕衫: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袍服,特点是在膝盖处有接缝横襕。
26.酒爵:古代饮酒用的器具。
27.果酒:古代除了粮食酒,也有用水果酿造的酒。
28.邺城:曹奂逊位后初居于此,后迁往陈留。司马炎此问可能仅是客套。
29.樊笼:关鸟兽的笼子,比喻受束缚而不自由的境地。
30.建业:孙吴都城,今南京。
31.吴宝鼎元年:公元266年。孙皓于当年八月改元宝鼎。
32.孙皓:孙吴末代皇帝,孙权之孙,以残暴著称。
33.父祖:指孙皓的祖父孙权、伯父孙亮、叔父孙休等。
34.大帝:指孙权,吴太祖大皇帝。
35.犊(dú)车:古代用牛拉的小车,也常用于载妇女。
36.吴郡:孙吴核心统治区域之一,治所在今江苏苏州。
37.会稽:孙吴重要郡县,治所在今浙江绍兴。
38.豫章王:孙休有子被封为豫章王,但姓名失载。此处按设定为孙曜。
39.孙曜:虚构人物,吴景帝孙休之女,女扮男装,十二岁,封豫章王。
40.紫色袍服:在某些朝代,紫色是尊贵的颜色,有时也为宗室或高级官员所用。
41.朱夫人:孙休的皇后。
42.刘珵:虚构人物,蜀汉后主刘禅之女,女扮男装,十二岁,此时在东吴。
43.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语出《孟子·离娄下》,意为祖先的功德福泽,传到后代会逐渐衰减,到第五代就可能断绝。孙曜以此感叹吴国国运衰落之速。
44.三代:指孙权、孙亮/孙休、孙皓。严格来说孙亮、孙休是孙权之子,孙皓是孙权之孙,此处泛指传承代数。
45.不恤政事…盗贼公行:语出《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中记载的中书丞华覈上疏劝谏孙皓的内容,指责孙皓不理政事,大兴土木,导致百姓困苦,盗贼横行。史实。
46.华覈(hé):孙吴后期重臣,以直谏闻名。
47.墙壁有耳:比喻说话要小心,以免被偷听。
48.梅子:古代常见的蜜饯、零食,亦可入药。
49.濮阳兴、张布:孙吴权臣,因迎立孙皓有功而短暂掌权,后被孙皓所杀。
50.陆凯:孙吴后期重臣,丞相,以正直敢言著称,曾多次劝谏孙皓。
51.万彧(yù):孙吴后期佞臣,曾参与迎立孙皓,后亦被杀。
52.捋(lǚ)虎须:抚摸老虎的胡须。比喻触犯有权势的、凶暴的人。
53.陆抗:孙吴末期名将,陆逊之子,时任大司马、荆州牧,是吴国后期重要的军事支柱。
54.荆州:吴、晋两国长期争夺的战略要地。
55.几位兄弟:指孙休的其他儿子,他们也被孙皓封王,但后来多遭不幸。
56.既来之,则安之:语出《论语·季氏》,原意是招徕远方的人,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后多指既然来了,就安心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