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十岁左右的丫头小厮各十来个,八人一排站好,黑压压的一片,却都低垂着眉眼,一丝嘈杂也无。
这种静默无言的气氛瞬间感染了燕儿,正好黄妈妈眼神示意燕儿排到队伍末尾去,燕儿便迅速融入,也闷不做声的垂头站着。
黄妈妈倒是径直走到前方,对着一个被众仆环绕的妇人耳语了几句,而后退至妇人身旁也不再说话。
燕儿站在队伍尾处,人又矮小,实在看不清楚前头发生的事情,只能听见一个陌生的苍老女声在介绍第一排的丫头小厮爹娘是谁,年龄几何,性格如何,会什么手艺……
而后一个清亮又不失端庄的女声响起,淡然吩咐:“左二这个去外院洒扫,中间这个机灵些,分去做五少爷的小厮。”
而后是第二排、第三排……
终于到了第四排,燕儿和三个比她大几岁的丫鬟一列,先行了礼,而后站定,这才终于看见了二太太的庐山真面目。
二太太头发乌黑、嘴唇红亮,说不出的精神,一双杏眼生的又大又亮,一看就是个极有主意的。她头上并未着许多钗饰,只梳着元宝髻,头顶的金冠上镶着颗拇指大的绿宝石顶心,锦白的绸衣上绣着丁香的花样,清雅好看又落落大方。
“黄妈妈,怎么领进来个这么小的?”二太太早已听黄妈妈介绍过了,此时不过是见她比旁人矮上一头,起了玩兴。
她指指燕儿,拿着手帕捂捂嘴唇,做出一副笑模样打趣道:“这是来伺-候我们,还是让我们来看孩子的?”
主子有心逗趣,黄妈妈自然要配合,她做出拧眉弄眼的为难样子,那丑模样成功逗笑了二太太及环绕的众婢。
黄妈妈垂头解释道:“太太,这是老爷特地吩咐的,是六年前那个救了老爷的庄头留下的孤女。今年要满八岁了,因着不是家生子,只能早些进府好让太太调-教一番。”
一个普通的丫鬟自然是用不着当家太太调-教的,二太太闻言恍然一笑,颇有深意的哦了一声,手指点点燕儿:“你,抬头看看。”
二太太一发话,燕儿便顺从的抬起头,抬脸就笑。圆脸大眼,又白生生的,是个颇为讨喜的样貌。
“还是个娃娃,且有得学呢。”二太太略一打量,看不出是觉得好还是不好,仿若随意的开口:“六少爷那里还差个丫头,一事不烦二主,黄妈妈你领她去吧,让她从三等丫鬟的例。”
而后又点了一个丫鬟去二小姐屋里。
六少爷的静竹院就在正院的东厢房后排,距离刚才的前坪不远,只隔了一条小巷并两行长长的竹林。
一出前坪,黄妈妈表现就冷淡了许多,并不像方才领她进来时那般为她细心讲解,只在前头闷头带路。
偶尔遇到其他的丫鬟奴仆,黄妈妈也只点头示意,并不闲聊。
燕儿见了二太太被镇住,还没缓过劲,一时也无什么言语。
静竹院有三间正屋一间角房,会客厅位于正中,屋门开着,守门的丫鬟约十四五岁,有张白俊的脸蛋,身条瘦长,盈盈如柳。
她见黄妈妈来了,急忙迎了两步:“哎呀,妈妈万福,是什么风儿把黄妈妈吹来了?”
燕儿默默记下,黄妈妈在徐府也是有些体面的。
“二太太想着六少爷这里还缺一个伺-候的,今日各处进人,便挑了个好的。”黄妈妈只淡淡说道,未曾多寒暄,微微侧身,让燕儿上前来。
燕儿又行了万福礼:“姐姐万福”。丫鬟只回了句:“妹妹万福”。
又是好一番打量,年轻丫鬟故作夸张的扑哧一笑:“妈妈尽会说笑,这没书桌高的小家伙,哪里会伺-候人?”
意思就是不太满意燕儿了,黄妈妈皱眉,也没有解释燕儿的来历:“这是二太太的安排,叫她早些学着规矩本事,你只管领着,如实告诉刘妈妈就是。”
那年轻丫鬟飞快的挑了下眉,眼珠又上下打量了燕儿一番:“可是,这也太小了,怎么伺-候少爷啊。”
她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被屋内传来的女声打断:“银杏,少爷习字呢,你在外头吵闹什么?”
一个中年妇人许是听见交谈声,从屋里走了出来,人还未至,就先从屋内传出她不满的声音。
待她露出脸和半个身子来,黄妈妈先开口了:“刘妈妈万福,二太太叫我领了新的丫鬟给六少爷使唤,银杏见燕儿还小,多问了几嘴。”
刘妈妈梳着妇人头,约摸三十岁的样子,手上带着对实心的绞丝金镯,衣裳料子虽不名贵,却是九成新,一看就是体面的管事妈妈。
她闻言先从上到下的打量了一番燕儿,露出一丝迟疑:“这……确实小了,有七八岁没有?”她看向燕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