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自家有了铺子,李卉干什么都比之前更起劲。
劲头一直有,但也比刚签了契书那会儿还是要理性得多。
趁着司农监那边的旬休,又不用摆摊的市集日,李卉一早吃了朝食,便来了长宁街。她用手里的钥匙开了门,进了这个一睁眼就是三十六钱租金的铺子。
铺子当街,还在长宁街上最繁华的街巷拐角路口,所以不愁生意,但李卉往里头转了一圈,再四周看看屋内的空间,只够摆下两三张小食案,还有半截是往外头支出去的木窗,最终还是不无遗憾地说了句:“这也太小了点。”
不仅小,前东家也是个精打细算俭省的,几乎把这个巴掌大铺面里的陈设都搬空了,李卉站在其间,才真正明白什么叫“家徒四壁”。
不过遗憾也就是一小会儿,有了铺子就是喜事,现在小,以后慢慢一步步把它变大不就是了,李卉前世时长在红旗下,最不缺的就是积极性和正能量: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日子才能有奔头嘛。”
再往里走,李卉发现紧挨着前院的是两进小隔间,刚好一间厨房一间卧房。
“这倒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了,往后铺子开起来,市集落了锁,我就不用着急忙慌往回赶了。”
她还想着长平街白日市集的那一套规矩,可等往回走时却发现门口白天是没有守卫的,她才一下子明白过来,长宁街是夜市,县衙那帮人没事干才会白日派人来守街呢!
如此她便更加放心,就专门去料理长平街上小吃摊的诸多事项。
首先是小吃摊的招牌和那台小摊车(一开始本来只是两个木板搭起的架子,后来还是她凭着前世记忆画了一个草图出来,让大哥琢磨好久才做出来),“卉娘小吃摊”是她的来时路,她没打算扔;小摊车更是大哥的心血,她更没打算扔。
于是她便去找粥铺梁老板,让大哥跟着她一起,把这两个东西都搬到长宁街来。
却说那梁老板也是后来无意间听到粥铺那两个跑堂小哥说起,才知道她要换地方了,嘴上说着往后吃不到她现做的肉夹馍,心里却想着此后少了个竞争对手,面上的笑容便越发真诚起来:“前些时候外出收账,还没来得及向小娘子道贺,恭祝此后生意更加兴隆,事事如意皆发财!”
“多谢梁老板吉言,这段时日承蒙梁老板照顾,做生意嘛,大家都一起发财。”李卉嘴上这样说,心中却是另一般想——自己羽翼尚未丰满之时,难免会寄人篱下,这也是还了此前阿娘和大嫂承蒙他照顾的情;但她也因此并不欠梁老板的,不消说光是肉夹馍的人情她都送了不知多少个呢!
李卉也学了长宁街那铺子前东家的做法,自己用的趁手的一应物件都要搬过去。
也包括她的那个宝贝烧炭炉子。
是以她和大哥租的那辆牛车都险些搁不下,李卉心中也被这些填得满满当当,踏实感和满足感充盈其间,让她对未来又一次燃起希望。
“这应该是我以小吃摊摊主的身份最后一次走在长平街的官道上了吧?”
李卉让车夫故意慢些,她好看看这条喧嚣的长街。
二月到七月,差不多半年的时间,除了家,这里便是她最熟悉的地方了,如今要搬走,虽说是喜事一件,但心下难免还是感慨的。
尤其是在她看到市集门口处的公子幸,她知道了他对自己的心意,便没办法等闲视之,可在大庭广众之下,若做些什么又太招摇了,她便没下车,大哥去应对。
例行检查的流程很快走过,都走出了门好大一截,大哥才递过来一个红纸包着的木头猫:“阿卉,公子幸怎会知道我们要搬到长宁街去了?他还送了个招财猫。”
李卉把那猫儿握在手里,轻轻一碰那立着的左边爪子,猫爪就会摇啊摇。
很有喜庆的好意头,她掀开了牛车的门帘往后看了一眼,然后又缩进车厢,好好地把猫儿收着,“他在市集衙署当差,要想知道一个摊贩搬走,也不难啊!”
大哥坐她对面,“嗯……我是说,他为何特意要送礼?”
李卉刚想说点什么,却又听他道:“估计是因为小黑,我俩之间就有了交情……”
“……”,李卉失笑,但也不辩驳,但却心道,这个大哥啊,现在全家估计就你不知道这个人对你妹妹的心思了吧?!
也是,大哥也没怎么在家中,回来两人又忙着要小福娃,阿嫂现在又不方便,大哥又忙前忙后帮着忙活铺子,哪里还有功夫打听妹妹的闲话。
东西都搬回来,拉到了新铺子这边。
铺子里虽然小,但窗户支出去的外头还有小半块空地,拿来放个小摊车刚合适。
这样屋里屋外都有生意可做,李卉都佩服她自己了。
接下来的几日,李卉并没有一股脑地扎进新铺子,而是照旧去司农监那边上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