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女士回首,目光落在姜莱胡乱剪裁、略显凌乱的发丝上。
“每月我都会检视你的学业进展。”
说罢,她抬起手臂,伸出手指指向姜莱,似奏乐指挥般来回轻轻摆动。
“还有你的,怎么说来着,仪容仪表?”
外界烈日高悬,蝉鸣不绝。而石溪镇却自成一方小天地,阵阵微风徐来,清凉沁人心脾。
“小莱,你来尝尝这个,这是今夏初结的桃子。”
胡姨站在不远处朝着姜莱招手,手中提着一只柳条编织的篮筐,其里盛着数枚粉嫩饱满的鲜桃。
“我来啦,胡姨!”
女孩闻声而动,脸上绽放着孩童独有的纯真烂漫。
“不知道此次姜小姐何时才能回来啊。”
胡姨望着蹦蹦跳跳而来的姜莱,精心挑选了一颗最大的红桃递上前。
“我也不知道。”
姜莱接过桃未加思索便咬了下去,清甜的汁液瞬间溢满舌尖。
转眼间,姜莱已在石溪镇度过了五个春秋。回想初来乍到时,姜夫人几乎是寸步不离地陪伴在她左右,耐心教导她识文断字,领略其中无穷奥妙。
然而,及至姜莱十五岁生辰,姜夫人说了一句“有些事务需我去处理。”自此之后便消失在小镇的尽头,留下了空荡荡的老宅。
这大半年来,镇上的风吹过花开花落,却始终未能带来姜夫人归来的任何音讯。每当夕阳西下,姜莱便会独自一人坐在窗前,凝望远方。心中默念着对姜夫人的平安祈愿,盼她早日归来。
“胡姨,你怎么越来越美了?”
姜莱吃着口手中的桃,看着眼前女人的模样。
她记得初见胡姨时,与现在大不相同,尽管面容未有过多变化,但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间却添了难以言喻的韵味。
“哈哈哈,你这孩子,说什么呢,胡姨我一向如此,难道不是吗?”
女人掩嘴轻笑眼中闪过狡黠,娇俏地轻推姜莱,却令她踉跄了一下,险些被嘴中的桃子呛到。
姜莱心想,没变没变,胡姨力气倒还是一如既往的大。
“哎呀,没事儿吧小莱,走,去胡姨家吃肉,给你这小身板补补,今日你胡大叔上山猎得一只山鸡,这会儿应该已经收拾妥当了。”
她眉目含笑,亲切地揽过女孩肩膀。
“你呀,出落得越发标致了,只是太瘦了些,得多长些肉才是。咱们女人啊就得多吃肉!”
胡姨语气中满是宠溺之意。
如今的姜莱,早已不像才从孤儿院归来时的模样了。
那时的她,是一头野鹿。在烈日下奔跑,肌肤被晒得黝黑,脸上沾满泥土的痕迹,浑身上下散发着未经雕琢的野性灵气。
然而在这片温情的土地上,经过众人的悉心照料,整个人都细腻起来,就连原本蓬乱枯燥的头发都变得柔顺光亮。
现在的她,是一朵即将绽放的花蕾,静静等待着属于她的春天。每一寸皮肤、每一个眼神都散发着光彩。
“快,多吃点,这个也来点。”
胡大叔和胡姨不停往姜莱碗里输送大块肉片。
他们的动作迅速得像在进行一场无声的比赛,看谁能更快地将她的碗堆成一座小山。
女孩也尽力跟上长辈的热情攻势,点头道谢的同时连连往嘴里刨饭。
胡大叔放下筷子,拍拍圆滚的肚皮,笑道,“你下次可还得来尝尝新的菜式。”
“那当然,”姜莱点头如捣蒜,“你们做的每一道菜,我都喜欢极了。”
胡姨笑颜如花,“就知道你会这么说。”
姜莱摸着肚子,缓缓向古宅方向走去。夏日夜晚的石溪镇,格外宁静。街边老树下,萤火虫闪着微弱光芒。望天,繁星点点镶嵌在黑色的绸缎上。
石板路上,偶有行人经过。
“小莱回家呢?”
“今天又去你胡姨家吃的吧?”
“小莱,把这个糕点拿回去明早吃。”
姜莱一一笑着礼貌回应。
她心中一直觉得,镇上的人们因对姜夫人敬重,所以对她也多了关怀和喜爱。而姜莱也享受着这种被人疼爱的感觉,所以在外人面前时更加乖巧懂事。
古宅的轮廓在夜色中若隐若现,她步入庭院寻了一处大石凳坐下,闭目养神。
四周静谧无声,整个世界都放慢了脚步。月光透过树梢的缝隙,斑驳洒在她的脸颊上,一片祥和。
片刻之后,姜莱浑身的骨头都被这惬意软化,整个人散漫地歪倒在石凳上。乌黑长发倾泻而下,几缕发丝轻柔地垂至地面,随晚风摇曳。
姜莱嘴角勾起了一抹满足的笑意,自从来到石溪镇的第一天起,她便知晓。
在这片小小天地中,她找到了自己的那份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