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点点头,又叹了一口气,“大学生……大学生……哪个不想要大学生?只怕不配合强制兵役,是杯水车薪哦。你看招募,有什么办法?听说你在联大一下子招到七百个,可不是一个小数目!都够一期正式班了。”
林安连忙说自己的招募是不可持续的,而且也万万不是为正式班准备的,没谁是为了去军校读一年书报名的。冲的都是工作机会、外语机会、和头衔,还有一些报国热情罢了。如果愿意报名军校的,恐怕早就报了。
白崇禧听了,不置可否,只是说,“这个特别班的事情,不算什么大事,我派两个□□去昆明也就是了。要抽不出来,叫杜聿明从第五军找两个老师,也不麻烦。”
林安松了一口气,就要道谢和赞美白部长英明。
白崇禧却说,“我看这样,你今天也别走了,就留在部里,我让预备役管理处的小王配合你,你结合我们部的资料,把这份报告,再完善完善,写得更详尽一些。我之后……有用。”
部长有差遣,林安只有服从。她立正敬礼,表示一定尽快完成任务。
她出门后,白崇禧拿起桌上的电话,熟练地转动拨号盘,接通后便道,“喂,敬之兄(何应钦),我是健生啊。跟你说个事,今天看到一份很有意思的材料,我看对我们推动义务兵役,特别是学生征召这一块,很有说服力。”
他听着对方的回应,应和了两声,继续道:“是啊,现在兵员枯竭,不征学生看来是不行了……这样,材料我过两天给你送过去,我们先碰一碰,通个气……好,没问题……嗯,之后再一起跟委员长汇报。”
电话那头似乎提到了写材料的人,白崇禧笑了一声,往后一仰,靠在椅背上,“……哈哈,中校怎么了,我听说她刚由蒋夫人介绍受洗。中校虽小,能通天啊……”
白崇禧口中的预备役处长“小王”,已经挂着少将衔了。看起来少将在白部长眼里也不算什么。
林安在军训部又干了一个通宵,次日交了报告(也不知道到底有什么用),又欢天喜地地接了特别班开办的通知,白崇禧把人员名单给她看了一眼,人员只有三五个,名字都不认识,只是副主任挂着林安的名字。
白崇禧随口抱怨道,“这个班,名义上归军校,实际上肯定是你主持工作。就是你这个中校军衔……也太低了点,下面派来的教官恐怕都有比你高的。不好看,也不方便你做事。”
林安闻言,只能垂手肃立,不敢接话——这种时候说自己军衔够用或者不够用,似乎都不对。
他皱了皱眉头,好像很费了一番思量。这个主任最好军衔不要太低,不然配合一个中校,本来就很简陋的特别班,就更没有说服力了。但是也不能视事,因为实际上也没什么事。最好还能配合林安的工作,别找茬。
他踱了两步,忽然眼前一亮,回到办公桌前拿起笔,就在那份通知“主任”一栏龙飞凤舞地写下三个字:“邱清泉”。
他语气轻松,“邱清泉也是你们第五军出来的,现在人又在印度,就是偶尔回来,对你的工作也只有支持的。他以前又在德国留学,这个履历震的住大学生。”
他越说越满意,“嗯,我看这样最合适。”
林安如何能质疑一位上将对一位中将的人事任命?只是听到那句“对你的工作也只有支持的”时候,嘴角还是忍不住抽动了一下——邱清泉对她的“支持”,她上次在昆明可是领教过的。
她只有说:“是。感谢白部长思虑周全,为特别班安排了这样一位有分量的领导。”
白崇禧摆了摆手,习惯性地敲打道,“既然开了班,就好好训练,不要把中央军校的牌子砸了。”他端起茶,慢条斯理地吹开浮在水面上的茶叶沫,显然并不真的担心。
林安立刻起身敬礼,“一定不辱使命。”
白崇禧点点头,“嗯,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