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1月,印度雷多,兰姆加驻印军顾问团总部。
天气愈发干燥。风沙自恒河平原扑卷而来,席卷过训练场上新建的靶道和壕沟。教官的哨声被吹得断断续续,裸露的树枝拍打着铁皮屋檐,砰砰作响。
魏德迈将军站在临窗的办公桌前,手中摊开的是一张略显陈旧但标记密密麻麻的中国地图。滇缅一线用红蓝铅笔标注出多个交汇点,箭头从腾冲直插曼德勒,又回绕至驼峰北端。
桌上,华盛顿刚发来的加密电报仍未完全展平:
WAR DEPT AUTHORIZES EXPANSION OF CHINA BURMA INDIA THEATER FORCES FROM SIX TO TWELVE DIVISIONS. ALLIED SHIPPING TO FACILITATE LOGISTICAL DEMANDS.
(战争部批准将中缅印战区从六个师扩充至十二个师。联合航运满足后勤需求。)
魏德迈嘴角浮起微不可察的一抹笑意。他将电文放下,按下办公桌边的信号铃:“John,准备记录,发电。”
助理快步入内,掏出速记本。
魏德迈踱步至墙上挂图前:
致:战争部、昆明总部
副本抄送:驼峰航线运输指挥部、东南亚司令部、昆明美军联络处
一、驻印军扩编计划现已获得战争部正式批准。按现行训练模型与轮训周期,新增六个师约需兵员九万二千人,分三期调入。第一期部队须于一九四三年一月底前抵达兰姆加,展开基础训练。
二、美军顾问团现编制二百二十人,需配合扩编增至四百二十人。重点配置于战术训练、情报通信、后勤医卫与空地协同等四大环节。建议由太平洋战区临时调配预备教官,并由战争学院列出预备派遣人选。
三、中方指挥层尚未完全确定。昆明方面通报称将有新任中国军官调入驻印军,但名单未明。建议派遣联络官提前前往昆明,评估背景与沟通意向。若新任将领无法快速适应兰姆加训练体系,将严重影响扩编进度。
四、后勤保障系统亟需同步扩充。装备、弹药、通信器材、野战工兵物资、医疗帐篷等均需翻倍供应。建议运输部即刻调整驼峰航线物资优先顺序,保障驻印军为一类优先对象。
五、现役中译员储备不足。建议昆明方面调派具英语基础青年军官赴印随队;同时建议恢复语言官编制,抽调原培训班翻译人力,以便支撑训练与美军顾问间的信息传达。
六、关于空地协同作战体系,林中校所述方案获战争部积极回应。若其战术手册获战争学院正式采纳,建议在兰姆加建立空地协同训练分队,模拟战场全流程,并以营级单位部署训练,强化火力协调效率。
电文完毕,请即电复。
他回到桌边,略有片刻停顿。
手边放着的是恩布里克将军自华盛顿寄来的私人信。信中除附林安在战争部演讲文稿外,还附评语:“林中校的报告很有价值。我相信以中国军官的素质和中国士兵的数量,加以你的训练和指挥,反攻缅甸是很乐观的。”
看起来她的工作,不仅影响了战争部,也正在一点点改写“对中国军队的不信任”这一印象。
马歇尔将军亦有电提及:
Impressive. She understands not just military structure but its political consequences. Reminds me of someone I once relied on greatly. I see you in her. Recommend future leadership track consideration.
(令人印象深刻。她不仅了解军事结构,还了解其政治后果。让我想起了曾经非常依赖的一个人。我从她身上看到了你的影子。建议考虑未来的领导轨道。)
注:魏德迈曾是马歇尔的幕僚长。
魏德迈读到这段话时,神色微动,目光却久久未从电文上移开。
他开始口述第二封电报:
致:华盛顿中国事务处 STUART 少校(转收件人:LIN C. AN,CDR/FAC)
主题: RECALL & NEW APPOINTMENT(召回和新任命)
美国首都的任务超出预期。
现在命令返回东南亚战区。抵达后,你将担任美国驻印度顾问总部政治事务科特别联络官。
负责中国总参谋部的协调、日常通讯和对租借项目的监督。
请尽快处理。等待确认。
诚挚感谢,
A.C. WEDEMEYER
John记录完毕,确认内容无误后即刻送电。
——————
林安收到电报时,正结束对飞虎队最后一位阵亡飞行员家属的访问。
圣诞将近,宋美龄准备归国过节,林安本计划随行返回。然而,就在此时,杜鲁门参议员提出希望她参与国会关于美援使用的听证会,作为前线目击者作证。
鉴于密歇根本地报纸对她的访问给予了罕见篇幅,而霍顿中尉的家属亦表达了极高的敬意与肯定。出身密歇根州的杜鲁门出于对其个人印象的信任,点名她出席听证。
杜鲁门本人主持的杜鲁门委员会,专职负责审查资金在军事中是否被贪污和浪费——他和军方的关系谈不上太友善。比如说,他十分怀疑没有详细支出的所谓“曼哈顿项目”正在干什么。
至于对外援助,对中国的援助目前还很有限,但他希望以此为样本,迫使英国、苏联亦在未来参加公开听证,尤其是对苏联援助的资金审计,几乎像“曼哈顿计划”一样,是一个可疑的谜团。
这场听证会,无论是出于投桃报李的感谢,还是在国会继续展示影响的目的,宋美龄都无从拒绝。林安随即草拟一封电报回复魏德迈:
致:驻印军总部魏德迈将军
访美行程将近结束,原定两周内归队。但杜鲁门参议员已邀请本人参加国会关于美援使用状况之听证会,蒋夫人指示应予以配合。行程或将延后一周。乞示可否?
林安敬启
魏德迈还能说什么?他对国会一向不感冒,可是国会捏着钱袋子,只好回了一个可以。
“延期许可。请于听证结束后即行归队。”
————
华盛顿,国会山。
林安走进听证厅时,距离会议开始还有五分钟。翻译官陪在她身边,但她知道自己不会用到他。
她手中握着几份薄薄的资料,里面包含了她能够向国会呈现的前线数据和实例。经过数日准备,她希望这些证据足以佐证自己的言辞。
房间里已经坐了不少议员,杜鲁门居中而坐,正翻阅着桌前厚厚的文件夹,指尖在标题页轻轻敲着。共和党的麦克唐纳坐在右侧,身形消瘦,鼻梁高挺,目光锐利。两人之间看似没有交谈,空气却自带张力。
杜鲁门抬眼看见林安,轻轻点了点头,没有笑。
林安坐下,挺直脊背,视线落在远处的国会徽章上。
没有寒暄。开场直接进入正题。
“林中校,”杜鲁门的声音平稳,“我们已知您曾担任第五军的翻译与空地协调联络官,也曾参与若干实战任务。请问,就您了解,中国军队对美援物资的分配是否存在滞留、误配或非作战用途挪用的情况?”
林安轻声回答:“但截至目前,我本人并未发现系统性、规模化的挪用。不过,我需要强调的是,前线部队的实际物资依然非常有限。调配常常依赖主观判断,难免出现局部偏差或损失。”
麦克唐纳随即开口,眼中带着毫不掩饰的审视:“林中校,如果我理解正确,您的意思是——你不能确认是否存在挪用?”
林安看向他,平静地说:“我只能对我亲历的单位负责。如果议员先生希望我对整个战区做出判断,那我需要拥有和您一样的资料权限,以及更广泛的联合调查授权。现有统计暂时无法覆盖每一个战区。”
麦克唐纳翻动她的背景文件,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却未再追问。
倒是一位温和派民主党人顺势接过话题:“中校,您提到第五军装备仍与日军相差甚远,可否说明,美援若扩大,能否显著提升中国军队的反击能力?”
林安把视线从麦克唐纳转向那位议员,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