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恋上你中文 > 中国远征军优秀参谋小林 > 第81章 对缅甸战役的反思

第81章 对缅甸战役的反思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昆明·第五集团军司令部作战室

“请问赵参谋长在吗?”林安敲了敲作战室的门,声音清朗。

自杜聿明到昆明就任第五集团军总司令后,原第五军的人马只带了一部分,许多熟悉的面孔都已不在。林安离开第五军也有些时日,一时间没有看到熟人。

“我就是,你是?”

一个身材高大、微微发胖的军官回过头来,脸上带着几分爽朗的神色。他佩戴着少将军衔,略带东北口音,目光在林安身上扫了一下,眼神中带着审视。

林安立刻敬了个军礼,对方随意地回了一下,目光仍在打量着她。

“赵参谋长,我是前线空中指挥排的林安,刚从重庆回来,刚才见过杜长官。”她简洁地自我介绍,“与杜长官谈过FAC的安排,他让我来找您。”

赵家骧眼睛一亮,声音陡然高了几分:“林安?你就是林上尉?”

林安微微一愣,显然没想到对方的反应这么大,但还是点头:“是我。”

“久仰久仰!”赵家骧笑着走近两步,态度瞬间变得热络,“来,坐、坐!”

“您过奖了。”林安随着他走进办公室,听他继续说道:“你在《时代》杂志上写文章的事情,可是出了名了。大家都知道咱们第五集团军出了个笔杆子!还有你搞的FAC战术,我这几天还在琢磨呢,真不错!”

林安连连摆手,笑道:“我不过是写了几篇文章,倒让大家笑话了。再说FAC战术早就有了,我只是学习、推广,哪能算是我发明的。”

作战室里已经有人注意到了这边的动静,几名军官的目光不时扫过来。赵家骧看了一眼,索性领着林安走进自己的办公室,关上门,问起FAC招生的细节。听她说明之后,他当即点头:“这事儿简单,招生名额我来安排。”说着,他提笔写了一张条子,交给副官,“立刻去办。”

林安再次道谢,话锋一转,又谈起后勤装备的问题:“我还需要联系后勤处的王参谋,确认一下物资调拨的情况。”

赵家骧毫不犹豫地点头:“走,我带你去。”

不多时,两人便到了后勤办公室,赵家骧当面交代,王参谋亲自翻阅了记录,把需要的材料整理好交给林安。她接过文件,郑重道谢:“真是麻烦两位了。”

赵家骧摆摆手,豪爽地笑道:“小事,都是自己人,哪来那么多麻烦!”

他瞥了一眼时间,忽然问:“吃饭了没有?”

林安摇头:“还没。”

“那就跟我们一起吧。”赵家骧大手一挥,“你从重庆回来,也算是新旧交接,我请客!大家认识认识。”

林安离开第五集团军何止一阵子——她离开的时候这个集团军的番号还没建立呢。见赵参谋长如此热情,她也不好推辞,只是说晚上还要回来找杜长官,实在不好离开太久。赵家骧摆摆手说,“知道、知道。咱们兵贵神速,一个小时之内搞定。”

赵家骧到第五集团军也不过两个月,正是跟下属们互相认识的时候。他就找了一家附近的饭店,又叫上作战室的几个参谋,还有后勤处的王参谋,一起去司令部旁边的饭店点了一桌菜。

大家坐定,互相介绍之后,赵家骧便问林安去重庆是什么公干。林安想了想还是没说要访美的事情,只说是蒋夫人召见。众人的眼光顿时又有些不同。

他又问林安的字,认为一直称呼“林上尉”实在见外,林安便说,“静之。”

于是便‘静之’、‘静之’的叫开了。

他又说,自己字“大伟”,又只比林安大八岁,林安大可以叫他“大伟哥”。林安一口茶差点喷出来。

她赶紧拒绝,说,“赵参谋长太客气了!”

?(注:赵家骧真的字“大伟”)

林安还是第一次参加这种聚会,风卷残云之间,互相的背景、出身也都问的一清二楚了。

赵家骧得知她一直在新22师工作,便问道:“静之,你一直在新22师?廖耀湘是你们师长吧?”

林安点头:“是的。”

“那可了不得!”赵家骧啧啧称赞,“廖师长可是不一般,笔杆子比咱们这些参谋都勤快!最近还整理了两本关于第一次入缅作战的经验总结,刚送到司令部来呢,我还在学习。”

林安眼睛一亮,立刻问道:“能给我看看吗?”

赵家骧一愣,旋即笑道:“静之,你可真是好学。”

林安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赵参谋长别笑话我,我只是好奇。”

赵家骧摆摆手:“哪里的话!你去我那里拿就是了。”

——————

回到司令部的作战室,林安翻看着从王参谋那里拿到的材料,开始整理第五军对美援物资的使用情况。

就1942年1月而言,中国军队中装备最精良的当属第五军。

从步枪来看,日本军队使用三八式步枪,中国军队使用中正式步枪,勉强算是势均力敌。然而,日军的兵力是第五军的两倍,而美军则装备M1加兰德步枪,远胜于中正式步枪。

在轻重机枪、山炮和迫击炮的配置上,一个日军师团的火力大约相当于第五军的一半。然而,在缅甸战场初期,日军集结了四个师团,这意味着其总火力和兵力都超过第五军两倍以上。相比之下,美军一个步兵师的火力又是第五军的两倍。

在装甲力量方面,第五军装备了39辆装甲车,而日军几乎没有,这是第五军的一个优势。

但在机动性方面,第五军与四个日军师团的汽车保有量大致相当,都在500辆左右。然而,美军一个师的标准配置为1200辆汽车,机动能力完全碾压。

如果我们粗略地比较日军第18师团、第五军和美军一个步兵师的战斗力,大致可以得出一个比例:

1(18师团):1.5(第五军):3(美军师)

但考虑到缅甸战场日军的实际兵力,四个师团对阵第五军,战斗力比例变为:

4(日军):1.5(第五军):3(美军)

而第五军已经是当时全中国装备最精良的部队,其他部队在火炮和轻重机枪的配备上严重不足。

做一个简单的数学题就能明白,如果第五军能够全员换装美械,或许能勉强防守四个日军师团;但如果要进行反攻,至少需要两个甚至三个第五军。

然而,在1942年1月的现实情况下,第五军孤军深入缅甸,无异于送死。当然,这与情报的误判密不可分——毕竟当时误以为敌军只有两个师团。

实际上,第五军在入缅之前所获得的全部美援,仅仅是16门75毫米榴弹炮和6门75毫米山炮。离真正的美械化师,还有天壤之别。

林安转着手中的笔,眉头紧锁。她逐渐意识到,这次前往美国,争取的不是“更多”美援,而是一个“有”还是“无”的问题。

美军通过驼峰航线每月运输的5000吨物资,对整个中国战场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面对数千公里的战线,即使勉强分配,每个军连一门美式山炮都未必能分到。

这场战争,中国凭什么打下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