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低吸了一口气,敛下眼睫,语气郑重而诚恳:“夫人,坦白讲,这件事至今仍让我深感惭愧。大约半年前,在讨论曼德勒撤退的会议上,史迪威将军提出由美军军官接管中国士兵。我当时年轻气盛,又一时情急,未能控制自己的言辞,直接出言反驳了他。事后回想,我确实处理得太过莽撞。”
她停顿了一下,沉稳地继续:“当时,我理应相信政府会有更合适的回应,而不是擅自逾越职责,冲动地表达个人意见。这不仅影响了会议氛围,也损害了我作为一名军人的纪律性。因此,杜军长撤去了我的军衔,并将我下放到新22师做前线翻译。这个处分让我真正意识到,军人不仅要有战场经验,还要有足够的克制和大局观。”
她抬眼看向宋美龄,神色坦诚而坚定:“后来,因为我在 FAC 方面的工作——也许也因陈纳德上校提及了我的军衔——史迪威将军恢复了我的上尉军衔。但这次经历让我深刻明白,真正的影响力并不在于当场的争辩,而在于如何在岗位上踏实做事,取得真正的成果。我已汲取了教训,并绝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她的语气平稳,却带着一种真切的悔意,既没有推卸责任,也没有过度辩解,而是表现出一个军人在经历挫折后的反思与成长。
宋美龄轻轻放下茶杯,目光沉静地打量着她,指尖缓缓摩挲着瓷杯的边缘,似乎在衡量着什么。
半晌,她微微点头,似乎终于认可了林安的反思,语气淡淡道:“知错能改,是好事。”她顿了顿,眼神微微凌厉几分,“但你要记住,军队不是让个人情绪肆意宣泄的地方,更不是让你逞一时口舌之快的场合。你当时的行为,不仅仅是得罪了史迪威,而是损害了更高层次的中美合作关系。”
林安敛下眉眼,神情谦逊,低声道:“夫人教训的是,我已经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宋美龄端起茶杯,轻啜了一口,似笑非笑地看着她:“不过,你倒也不是全无可取之处。你敢言、敢行,甚至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的直率,美国人确实喜欢这样的风格。”她放下茶杯,手指轻轻点了点桌面,“但,喜欢归喜欢,是否信任,却是另一回事。”
“夫人,”她微微抬头,语气恳切,“我明白,作为中国军人,我不仅代表自己,更承载着整个国家的形象和利益。我绝不会再因个人情绪而犯下影响大局的错误。若有机会,我愿意用更成熟、更稳重的方式,为中美合作贡献我的绵薄之力。”
宋美龄轻轻笑了一下,眸色深深地凝视着她,仿佛终于对她的态度感到满意。
她缓缓道:“很好。希望你这次是真正明白了。”
她放下茶杯,目光从林安身上缓缓移开,语气不紧不慢地说道:“时间不早了,不如留下来吃顿饭吧。”
林安微微一愣,随即立刻反应过来,恭敬地点头:“承蒙夫人厚爱,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宋美龄轻轻一笑,示意身旁的侍从安排晚餐。茶香氤氲,房间里的氛围也在不知不觉间缓和下来,林安心头那一丝紧绷的弦终于稍微松了些许。
晚餐设在官邸的小餐厅,摆设考究而不显奢华,桌上已有几道精致的菜肴,灯光柔和,映照在银制餐具与瓷盘上,泛着温润的光泽。宋美龄坐在主位,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优雅的从容。林安端正坐在一旁,姿态规矩,神情恭敬,但并未显露出过分的拘谨。
宋美龄端起汤勺,轻轻搅拌了一下浓郁的鸡汤,随意地问道:“林小姐是哪里人?”
林安微微直了直背,答道:“回夫人,我是华侨,在越南西贡出生,不过祖籍福建。”
宋美龄略微挑眉,目光似乎多了一分探究:“西贡?这么说,你自幼生长在南洋?”
林安点头:“是的,夫人。我家世代经商,父母原本在西贡经营一间茶行,后来局势动荡,便举家回国。”
宋美龄轻轻颔首,目光在她身上停留了一瞬,继而问道:“令尊令堂,如今可还安好?”
这一句问话落下,林安握着筷子的手微微顿了顿,指尖几不可察地收紧。她垂下眼睫,神色克制而平静地答道:“他们……已于民国二十九年重庆轰炸中罹难。”
空气中微微一滞,宋美龄看着她,眼底掠过一丝若有似无的情绪,随后轻轻叹了一口气,语气缓和了几分:“重庆大轰炸……”她低声重复了一句,眼神微微黯淡了一瞬。
“节哀。”她的语气并不刻意柔软,而是带着一种克制的关切。
“多谢夫人。”林安低声道,目光依旧沉稳,没有显露过多的情绪波动。只是指尖微微蜷缩了一瞬,随即又恢复了正常。
宋美龄轻轻抿了一口汤,缓缓开口,语气依旧平和,却带着一丝随意的试探:“你如今年岁也不小了,可曾婚配?”
林安心中微微一动,这种问题在长辈眼里再正常不过,尤其是对她这样一个年轻未婚的女性而言。她不疾不徐地答道:“回夫人,并无婚配。”
宋美龄似笑非笑地看了她一眼,语气含着一丝漫不经心的意味:“在军中,可有人家里给你提亲?”
林安微微一笑,答得滴水不漏:“我这两年一直奔波在前线,军中事务繁忙,尚未考虑这些。”
宋美龄低低一笑,似是满意于她的回答,未再深问,而是轻轻放下汤勺,换了个话题:“你先前在战场上与美军合作颇多,但你本身求学于何处?”
“清华大学。”林安答道,顿了顿,又补充道,“确切地说,是在西南联大就读,1936年入学,1940年毕业,机械工程专业。”
宋美龄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机械工程?”
林安点头,语气从容:“是的,夫人。我本来打算继续深造,但抗战爆发,国家需要人才,我便选择了从军。”
宋美龄轻轻笑了一下,目光意味深长:“清华的学生,果然不一样。”
林安微微垂首,语气谦逊:“夫人过誉了。”
宋美龄没有再说什么,只是轻轻抬手示意:“吃饭吧。”
林安应了一声,拿起刀叉,熟练地切下一小块牛排,动作优雅而克制。她没有急于开口,先仔细地切割,再将一小口送入口中,咀嚼轻缓,举止沉稳。
宋美龄目光平静地落在她身上,观察着她的一举一动。虽然身着军装,肤色因风吹日晒略显黝黑,身形单薄,但她的用餐礼仪精确无误,餐具拿捏有度,动作流畅自然,没有丝毫局促。即便是在这样正式的西餐桌上,她也显得自如,显然自幼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
她心里对林安已经放心、满意了。
饭后,宋美龄正准备开口,告诉她关于美国方面的邀请,却见林安的目光落在客厅一角的三角钢琴上,神色似有些恍惚。她顺势问道:“你会弹钢琴?”
林安微微一愣,随后点头:“会。”
宋美龄露出一丝浅笑,轻轻抬手:“既然会,不如弹一曲?”
林安略微思忖,走到钢琴前,抬手掀开琴盖,指尖轻触琴键,感受那熟悉的冰凉触感。她稍作停顿,旋即落指,流畅地奏起了德彪西的《月光》(Clair de Lune)——这首曲子曾是她最爱的乐曲之一,曲调温柔,带着夜色般的静谧与忧思。
琴音缓缓流淌,室内一片安静。宋美龄靠坐在沙发上,手指轻轻摩挲着茶杯,眼底闪过一抹复杂的情绪。这琴声如此细腻温婉,不似寻常人练出的手感,可见林安从小便接受过严格的音乐训练。她心中不由得升起一丝怜惜——这个女孩,原本该是锦衣玉食、平稳度日的,如今却漂泊至此,在枪林弹雨中求生存。
待琴声缓缓落下,林安收回手指,微微垂眸,仿佛仍沉浸在旋律的余韵之中。
宋美龄轻轻鼓掌,目光中透出几分欣赏,又带着不易察觉的怜悯:“弹得很好,手法细腻,是下过功夫的。”
林安微微一笑,语气平静:“小时候母亲教过,只是多年不练,生疏了。”
宋美龄轻叹一声,目光落在她瘦削的身影上,温声道:“我小时候也学琴,后来在美国读书时,还曾认真练过一阵子。后来回国后,家人爱跳舞,我便时常在家里弹奏,为他们伴舞。”她微微一笑,似是陷入回忆,“那时候,家里热闹得很。”
林安静静听着,未曾插话。
宋美龄看着她,语气轻柔了几分:“林小姐,你本不必走上这条路。”
林安抬眸,眼神沉静,语气谦和:“夫人,我只是比许多人幸运些,能接受教育,学了点本事。既然有机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总不好置身事外。”
宋美龄微微一笑,目光中透出些许赞许,也多了几分决断。
她终于开口:“美国方面,邀请我去访问,也提到了你的名字。”
林安的坐姿不自觉地更端正了些,低声确认道:“……夫人,美国人提到了我?”
宋美龄轻轻颔首,语气平静却意味深长:“罗斯福总统在炉边谈话中提及了你,《时代》杂志也写了不少关于你的文章。你是中国军队中罕见的女性军官,又能熟练运用英语,写文章、做翻译,还深入战场……他们对你很感兴趣。”
林安心头微微发紧,她知道自己在战地报道中积累了一些影响力,却没想到会引起美国政府的直接关注。
“美国方面希望我访美时,能带你一同前往。”宋美龄轻轻转动手中的银质勺子,目光落在林安脸上,缓缓道,“你愿意去吗?”
林安沉默了一瞬,低头看着桌上的瓷盘,思绪翻涌。她习惯了枪炮声与泥泞的战场,习惯了在地图和电台之间穿梭,她从未想过,自己会被送上这样的舞台。
但这不仅仅是一个邀请。
这意味着,她将站在世界的目光之下,意味着她的声音将被听见,也意味着,她要承担比以往更复杂的责任。
她缓缓抬眸,看向宋美龄,眼神清亮,沉稳坚定。
“如果夫人认为我可以胜任,”林安微微一笑,语气谦和却坚定,“我愿竭尽所能。”
宋美龄轻轻点头,目光含着一丝满意,随即随意问道:“你现在住在哪里?”
“杜司令安排我暂住在第五军办事处。”林安如实答道。
宋美龄微微蹙眉,似乎对这个安排并不太满意,轻声道:“那里终究是军务繁忙之地,诸多不便。不如搬到陈公馆吧,他的夫人谭祥是我的干女儿,在那里,你们也好有个照应。”她顿了顿,语气温和而不容置疑,“我会让谭祥替你准备几套合适的衣服和首饰,军装固然英姿飒爽,但并非所有场合都适宜。”
林安带着几分感激,有些受宠若惊的样子:“多谢夫人厚爱,住在陈公馆确实更为方便。我会尽快适应新环境,也向谭夫人请教。不过……军装依旧是我的本分,或许在某些场合,我还是会穿。”
宋美龄微微一顿,随即轻笑出声:“当然,适应环境是一回事,保持本色又是另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