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恋上你中文 > 中国远征军优秀参谋小林 > 第69章 我的故事

第69章 我的故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作者:林安(Ann Lin)?《时代》(TIME)战地专栏

我感谢《时代》杂志,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

让我在这里讲述这场战争,讲述那些仍在战斗的人,讲述那些已经倒下的人,讲述那些远在大洋彼岸、仍在试图理解这片战场的人。

如果你曾读过我的文章,你会知道,我写的从来不是冷冰冰的战报,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名字,有故乡,有家人,有梦想。他们用血肉之躯抵抗战争的铁与火,在枪林弹雨中挣扎求生。他们是这场战争最真实的注脚。

而在讲述他们的故事之前,我想先讲讲自己。

我是谁?

我是一个中国人,一个战地记者,一个前线空中管制官(FAC)。我曾是一个学生,一个工程师,一个普通人。我本不属于战场,可战争找到了我,将我卷入它的洪流,让我再无法置身事外。

今天,我想告诉你我是如何走进这场战争的。

以及,在这场战争中,我与千千万万的中国人、美国人,有着怎样的关系。

我已经习惯了战争的气味。

泥土与硝烟交织的气息,潮湿战壕里隐隐传来的腐烂味,弹壳被踩进泥泞后的金属腥气,还有血的味道——新鲜的,温热的,暴露在烈日下凝成暗褐色的。

我的衣服总是沾满泥土,我的手指上常年有划伤和旧伤的痂,靴子裹着未干的血污,久而久之,我甚至忘记了它原来的颜色。我习惯了枪声,习惯了炮火,习惯了午夜时分站在指挥部外,仰望漆黑的天空,聆听远方传来的战机轰鸣——那是我们的飞虎队,还是敌人的轰炸机?没有人知道答案,直到第一颗炸弹落下。

我在战壕中奔跑,在炮火下翻滚,在废墟里寻找生还者。我目睹太多生命被吞噬,也看见过奇迹般的存活。我写下他们的名字,把他们的故事传递出去,让那些远在世界彼岸的读者知道,在这片土地上,不仅有士兵,还有母亲、孩子、农民、教师、技工、医生……

而我和你们——远在美国的读者,又有什么关系呢?

也许,你们认为中国的战争遥不可及,只是报纸上的一条新闻。可你们知道吗?在这片土地上,也有你们的人民。他们驾驶战机掩护我们的军队,他们在野战医院里救治伤员,他们在驼峰航线上将补给送往前线。

而我,就是那个站在战壕里,亲眼见证你们的人民和我的人民如何在战场上并肩作战的人。

但在讲述这些故事之前,我想告诉你,我自己是如何走进这场战争的。

战争降临时,我是清华大学的学生。

我曾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热衷于设计和计算,在教室里绘制草图,在实验室里测试数据。我的父母希望我毕业后进入工厂工作,或许还能有机会赴美深造,学习最先进的制造技术。彼时,战火已席卷全国,但在大学里,我们依然努力学习,假装未来依然存在,假装战争不会彻底摧毁我们的人生。

可战争不允许任何人置身事外。

1940年,我的大四那年,重庆的防空警报如常拉响,人们匆忙奔向防空洞。母亲正在厨房择菜,父亲在客厅读报。他们听到警报时,仍然镇定地收拾要带走的东西。我站在门口催促他们快一点。但就在他们走出家门的那一刻,天空传来了低沉的轰鸣。

那一瞬间,世界被爆炸的光芒吞没,冲击波将我掀翻。当我在废墟中醒来,双手满是尘土和血污,耳朵里只有嗡嗡作响的回音。

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

我在废墟中徘徊,靠陌生人的救济度过第一夜。第二天,我走回学校,回到实验室,继续画草图,继续计算引擎效率,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可我知道,一切都已经变了。

我无法忍受自己只是活着。

于是,在毕业那一年,我报名参军。

战争不会因为我是女人而可怜我。

最初,我是翻译官,在驻滇参谋部整理情报,研究日军装备,绘制地图,协助美国飞行员。但这远远不够。

直到我遇见了摩根上尉——一名飞虎队的空中管制官。他在战斗间隙与我交谈,一次,我问他:“我能成为FAC(前进空中管制官)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