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曼德勒,新38师师部
曼德勒的空气沉闷,带着炎热的湿气,仿佛战场上的硝烟尚未散去。军部设在一座陈旧的英式建筑里,屋顶已经有些破损,墙上的白灰剥落,一张大地图铺在中央的桌子上,周围的军官神色凝重,盯着上面逐渐收紧的日军包围圈。
孙立人站在地图前,手指沿着公路向北轻轻移动,心里计算着每一条可能的撤退路线。这时,通讯兵气喘吁吁地跑进指挥室,手里捧着两封刚刚送来的电报。
“师座,远征军总司令部和第五军军部的电报。”
孙立人接过电报,第一封来自罗卓英——“据城而守,坚守至少一周为要。”
?第二封,则是来自杜聿明——“留一小部守卫曼德勒即可,随时择机转进。”
屋子里一片寂静,几名参谋下意识地交换了一个眼神,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孙立人的脸上。他看完两封电报,嘴角浮起了一丝若有若无的冷笑。
“呵,真是有趣。”他低声说道,声音里听不出情绪。
罗卓英让他死守,杜聿明却暗示他可以撤退。这到底是谁在指挥?他心里已经有了答案。罗卓英向来没有明确的战场判断,总是试图“站住脚跟”,即使局势已经无法挽回,他仍然想要以拖待变。杜聿明则不同,他不会让部队陷入毫无意义的困境。
曼德勒已经被日军第33师团紧逼,从南部进攻的同时,东侧的日军已经开始展开包围,一旦等他们完成合围,中国军队的退路将彻底断绝。坚守一周?用什么坚守?用士兵的生命,换一场毫无意义的“国际观瞻”吗?
——他不会做这个愚蠢的赌注。
孙立人深吸了一口气,将电报折好,抬起头,眼神锐利地扫过所有参谋。
“传我命令,立刻展开撤退准备。”他的声音冷静而果决。
副官一愣,似乎还没反应过来:“师座,罗总司令那边……”
“军人的职责是打胜仗,而不是当活靶子。”孙立人平静地说,“曼德勒是块死地,如果硬守,我们全师都会陷在这里。”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在北方的公路线上:“按照杜长官的指示,我们留下一个小股部队,在市区制造坚守的假象,同时主力部队开始向眉苗转进。”他的目光沉稳,“不能拖延,必须在日军合围之前撤出,否则就成了笼中鸟。”
副官郑重地点了点头,立刻跑出去下达命令。屋子里的参谋们也纷纷行动起来,整个指挥部瞬间陷入了一片紧张的忙碌中。
下午三点,城里的气氛已经变得压抑无比。街道上,溃败的英军士兵零零散散地经过,他们的脸上带着迷茫和恐惧。中国士兵们正在忙着将重要的补给品装车,枪械、弹药、粮食……所有能带走的物资都尽量带走,而带不走的,则被当场销毁,以免落入日军手中。
一群士兵正在搬运炸药包,准备在撤退前炸毁码头,以切断日军从伊洛瓦底江方向的补给通道。孙立人站在一辆吉普车旁,目光扫过这些正在忙碌的士兵,心中暗自庆幸自己下达了正确的决定。
“如果等到日军完成合围,整个新38师都会被葬送在这里。”
“师座!”一名侦察兵急匆匆跑来,满脸是汗,带着几分焦急地报告,“敌人已经开始向城东推进,他们正在试图封锁我们撤退的路线!”
孙立人眼神一冷,立即翻身上车:“让突击队挡住他们,争取时间!其余部队,立刻开始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