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快点快点,再晚些人一多,就得排队了。”
郑大友的步子迈得又大又快,他的娘子被生拉硬拽跟在后头,见他这幅急吼吼的模样,心中蓦地升起一股无名火。
她没好气地说:“这苦瓜到底有什么好稀罕的?你该不是寻个由头去看年轻漂亮的小娘子吧?”
郑大友猛地刹住脚步,一拍大腿:“哎哟,我哪敢呀,我是真心实意想带你去尝尝好吃的。我要去偷看小娘子还敢把你带上?”
绸缎庄的张老板与魏老哥忆苦思甜,对这碧玉苦瓜羹赞不绝口。隔了一日,便又带上铺中的几个老伙计一同再去施记,其中便有郑大友。
起初郑大友心中也暗自纳闷,自个主家张老板这些年四处搜寻生丝绸缎,也是个有见识的,怎地会对一碗苦瓜羹念念不忘?
等碧玉苦瓜羹端到郑大友眼皮下,他便有些许悟了。端看这外形便格外吸引人,这蒸过的苦瓜表皮碧如深邃寒潭,与铺中前几年进过的一种青天碧水绸色调格外相似,此种绸缎因为染色难得,一匹能卖出二十两的好价呢。郑大友暗自感慨自己头脑聪明,竟然猜中张老板喜好苦瓜羹的缘由。
郑大友对苦瓜无感,只是本着不浪费食物的心态动勺,没想到第一口入喉竟让他为之一振,羹汤中的鱼蓉混入蟹肉,更添鲜甜,又能尝出苦瓜的清苦之味,但郑大友并不反感,反而诧异这苦味令人口舌生津,劳作一日的烦闷郁气都消散不少。
一碗清苦与甘甜交织的羹汤喝完,还能将原本充作汤碗的苦瓜剪成小块吃掉呢,一点都不浪费。
第二日,郑大友又有惊喜。每每逢秋,他时常口舌生疮,动不动就是上下两排大疱疹,疼得吃啥啥不香。喝过苦瓜羹的第二日,口中疱疹便消下去一半。他又连喝了几顿,困扰他多年的口舌疮病在这个秋天不药而愈。他的心中也真是奇了怪了,药是苦的,苦瓜也是苦的,可为什么喝药他就不爱,这略略透着清苦气息的苦瓜羹他却能喝得津津有味,真是奇也怪哉。
自家娘子近来可比他暴躁多了。前日他吃过晚饭后觉得一股困意袭来,在廊下小憩一会儿。便被娘子骂得狗血淋头,说他又懒又馋,吃饱倒头就睡。他很是委屈,他不过就是吃得太饱困意来袭,况且他也是在自家屋里睡,也没上外边儿别处去睡呀。
这不,他才拉上了他娘子一同来施记。
郑大友娘子想想也熄了火,十几年的老夫老妻,她还是知道自家汉子脾性的,有贼心也没这个贼胆在她眼皮子底下暗渡陈仓。
眼瞅着施记就在十步开外,还能看到店中几张空桌椅,郑大友脸上一喜,正要上前去占桌,忽然从右侧传来一阵此起彼伏撼天动地的吆喝声:“尚品食肆推出新菜嘞,白璧冬瓜盅,温补滋润,老少皆宜,快进店尝尝嘞~~~”
郑大友娘子不自觉放缓脚步,尚品食肆门前,左侧那个瘦高又白净些的小哥眼尖地捕捉到这位潜在客人,殷勤地走上去:“这位娘子,要不要尝尝本店新品,喝完保管您容光焕发,浑身舒畅。”
郑大友娘子半信半疑:“这菜真有这么神奇?”
“是呀是呀”,白净小哥笑容满面,再下一记猛料:“不瞒您说,这冬瓜盅放在秦淮河畔的大酒楼中,可得三百八十八文一份呢,本店只需一百八十八文一份,每日仅限量三百份呢。这天大的便宜您舍得错过?”
“限量”、“便宜”,字字句句都讲到郑大友娘子的心坎上。
她咧嘴一笑:“那便给我们上一份。”反正她对那苦瓜羹也无甚好奇。
郑大友不敢不从,只能亦步亦趋地跟着,只在心中暗暗感叹:完了,自家娘子的火气是降不下去了!
肥厚的冬瓜掏空瓜瓤,稳稳地立在比冬瓜稍大一些的铜锅中,瓜沿斜刀雕成鱼齿状。瓜内可谓炊金馔玉了,汤底就有红枣、枸杞、桂圆、薏米、玉竹,主料则是新鲜现杀老鸭,先在砂锅中炖足两个时辰,骨酥肉烂,再转入冬瓜盅内小火慢滚,极费功夫。
这道菜若是在竹风楼内上桌,内里可就不止老鸭如此简单了,而是得用金华火腿、干贝、鲍鱼、虾米与山泉水同煮,那才叫真正的鲜呐。表皮也不会如此简单,而是雕上“福禄寿”字样或者龙凤纹样,给贵人们讨个好彩头。不过在这市井之中嘛,尚店主的做法用料一切从简。
郑大友夫妇确实已十分满足,不仅鸭肉美味,吸足汤汁的冬瓜肉更是绵软鲜甜。勺子伸入汤中探到底,郑大友和他娘子方惊觉:这冬瓜竟然是个两头都掏空的圆筒,可瓜内的汤汁满满,早已高过铜锅边沿。瓜皮与铜锅之间只有浅浅一层汤汁,这是如何做到不漏水的?
面对客人们探究的眼神,尚店主嘿嘿一笑,这可是他吃饭的绝活,如何能说?
好吃虽好吃,可郑大友在这里坐得却愈发刺挠,浑身拘束。尚店主素来以身在竹风楼引以为傲,故而此间食肆虽为暂时过渡,装潢摆设处处参考竹风楼之雅致。譬如柜面上摆着玲珑袖珍的太湖石,墙上挂着大幅的水墨山水图,小小铺面硬生生隔出三间雅座,用竹帘格开。还甚有市场,间间满座,虽看不清人影,但听着传来的只言片语,俱是“之乎者也“或是“君子有为无为”之类,听得郑大友牙酸,他这种大老粗,还是喜欢坐在像施记那样热闹又肆意的小店中,拙朴是拙朴了些,但绝不会让人望而生畏。
三山街市的食客们最近可谓大饱口福,施记和尚品各展绝活,各出奇招,鹬蚌相争,得利的可是他们这一群“渔翁”啊。
眼见两边对垒,各自的拥趸竟然也站在店门口中间的石板道上,当街辩论起来。
“苦瓜清热解火,看你们一个个面红发燥的样子,赶紧多喝些苦瓜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