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士们气愤难当,对裁军之策充满了抵触情绪。
夹在中间的林远芝听着,心里亦不好受,可国策面前,她也不知该如何宽慰大家伙?
没了军籍,这些人瞬间就失去了生计,往后陇西城里又多了多少无家可归之人?
无奈间一抬头,余光瞥见人群外一道拓跋的身影,她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定了定神,才确认真的是他。
他怎么回来了?
可不及她开口,对面的人不着痕迹地摇了摇头,看得出,他并不想在众人前露面。
林远芝登时将话咽下去。
那人已经转身上马,消失在街道尽头。
南大营里头亦是一片死气沉沉,霍将军今日宣布了南营裁军名单,规则并不复杂。
其一:士卒中无论伤病旧疾者,但凡年过四十,或不足十六者,皆休兵归家;每人发放十两银子,三袋口粮。
其二:取消伍长、什长、屯长,统一归位为普通士卒,参照第一条规则,年逾者皆休兵归家。
其三:百夫长由先前的一百一长,改为三百一长,三人中择一为长,其余人参照第一条规则。
其四:千兵都尉由先前一千一长,改为三千一长,三人中择优为长,其余人参照第一条规则。
其五:斥候、军械、卫所、辎重整体裁撤三分之一,每人放二十两银子,三袋口粮。
其六:烈士军户每户需减少三成抚恤金,且年底不再享受口粮与税金的优待。
··········
张贴在南大营门口的裁军细则书洋洋洒洒贴满了一整面墙。
易知舟顶着骄阳,站着看完了所有的细则,男人握着马鞭的手,不由得捏成一团。
他心中愤然,却无法表露,如此笼统的政策,他们怎么就能够堂而皇之的张贴出来?
难怪那些百夫长心中不服。
''侯爷?真的是你?''康威听人传话时,还以为有人在捉弄他,小侯爷如今在都城当差,怎么会突然回来,可见到真人,他不禁喜出望外。
易知舟神色肃整,冲康威点点头:''里面怎么样?''
康威看了看身后南大营的木门,瞬间撇撇嘴:''侯爷,别提了,都乱成一锅粥了。''
康威与易知舟年岁相当,是陇西土生土长的壮汉,肤色黑,武艺强,从前在军中给他做副手,办事牢靠。去岁易知舟要离开时,曾想带康威一起去都城,在府中给他安排个差事,可是康威拒绝了,这里有他牵挂的人,他不愿意离开。
''您看了吧。''康威用下巴指了指那张贴出来的细则,露出鄙夷之色:''什么狗屁不通的东西!''
武断,草率,完全就是纸上谈兵。
易知舟沉默不语。
康威一开口就停不下来:''今日名单出来了,李威顺,曹庆,张先,魏帷、葛达平········''
他一口气说了一长串名字,都是上过战场立过功的百夫长们。
''他们全都在裁军名单上,不止如此,斥候营的索大人,今年刚好四十,居然也在裁军名单中。'
易知舟蹙眉:''索大人久经沙场,在乌孙、且末、邑城都有不少耳目,若是没有他收集情报······''
康威撇撇嘴:''是啊,这狗屁细则太过武断了,斥候营多少年才能培养出一个可用之才,我看那姓霍的,根本就是个草包,他!''
康威一时激动,爆出了粗口,收到小侯爷的眼刀,他立即改口:
''额,霍将军,他压根就不熟悉咱们陇西兵的情况,随随便便就来照本宣科。今日李维顺他们几个想要同霍将军求求情,百夫长们有些虽然年过四十了,但正是身强力壮,经验丰厚的时候,他们愿意降为普通兵卒,只求继续留在军中效力。''
易知舟望了一眼远处随风舞动的旌旗,心中越发沉闷。
康威:''可是霍将军压根不理,李维顺语气冲了些,将军便给他安了个违抗军令的罪名,赐了三十军鞭,还不准军医给他治疗,李维顺那一伙百夫长这才骂骂咧咧的走了。''
易知舟长叹了一口气。
半晌之后才问:''霍将军去了军马场?''
康威急忙点点头:''我听刘副将说,裁军顺序是南营北营东营,最后才是军马场,但是不知今日为何霍将军要去军马场?''
语落,康威见小侯爷始终神色凝重,料想到他心里很不好受,于是康威小声宽慰:''侯爷,你是担心大家伙儿闹事,才赶回来的?''
易知舟转首看他:''那依你之见,眼下形势如何?''
康威被他这么一问,瞬间有些迟疑:''原本是怨声载道的,可是今日霍将军那三十军鞭下去,实在是······''
易知舟明白,霍将军这么做,一则为了树立威信;二则震慑其他三个军营,保证裁军政策顺利推行下去,可是,三十军鞭,轻则致人残疾,重则要人性命,不知他这火候能否恰到好处?
易小侯爷轻叹一声,冲康威扬了扬下巴:''走吧,随我去安仁坊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