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恋上你中文 > 红楼梦全真续本 > 第20章 勘破三春惜春出家 欲洁何洁妙玉遭殃

第20章 勘破三春惜春出家 欲洁何洁妙玉遭殃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将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

歌声如泣如诉,似在诉说着世间的兴衰荣辱、人生的无常变幻。惜春听着听着,不禁痴了。

突然,一阵寒风呼啸而过,惜春猛地打了个寒颤,从梦中惊醒。她坐起身来,望着窗外那一轮残月,思绪万千。回想起梦中的情景,再看看如今贾家的没落,心中五味杂陈。

惜春自幼便身世坎坷,身份不明,父母早逝,从未感受过家庭的温暖。哥哥姐姐们,也都各有各的生活,对她的关爱少之又少,哥嫂更是对她冷漠以待。如今,贾家大厦将倾,往昔的繁华不复存在,亲戚们死的死、散的散,一片凄凉。而梦中那判词,似乎也在暗示着,从三个姐姐的不幸遭遇中,便能预见贾府的好景不长。

这般种种,让惜春心灰意冷,她决心斩断这尘世的羁绊,出家为尼,以寻求内心的解脱。主意既定,她便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了王夫人等人。

王夫人听闻,大惊失色,连忙劝道:“惜春,你还年轻,这出家之事,可千万不能冲动啊。你若入了佛门,这一辈子可就……” 李纨、尤氏等也纷纷在旁好言相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希望能打消惜春的念头。

但惜春向佛之心已定,她目光坚定,说道:“太太,我心意已决。如今这世间的纷纷扰扰,我已然看透。我只想寻一处清净之地,青灯古佛相伴,了此余生。”

众人见她言辞恳切,态度坚决,虽心有不舍,却也无可奈何。一番商议后,众人想到妙玉已不在栊翠庵,或许可以让惜春先去那里替代妙玉修行,也好让庵中的香火得以延续。

就这样,惜春就此“缁衣顿改昔年妆”,换下了往日的华服绮罗,穿上了朴素的僧衣。她孤身一人,来到拢翠庵。庵中,香烟袅袅,木鱼声声,惜春伴着青灯古佛,开始了她的修行生涯。

此后,因种种机缘,惜春又辗转至智通寺。在那里,她每日诵经念佛、参禅打坐,不问世事。时光悠悠流逝,惜春在这古寺的晨钟暮鼓中,度过了余生。她的故事,也渐渐成为了一段过往,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一抹淡淡的痕迹 。

且说妙玉被一群恶徒强行拽上一辆破旧不堪的马车,那马车如发了疯的野兽,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一路向南,横冲直撞,剧烈颠簸。车轮滚滚,不知碾碎了多少时光,历经漫长而煎熬的旅程,终于抵达苏州府常熟县这繁华热闹之所。

命运却在此刻开了个残酷的玩笑。就在他们的马车刚驶入县城不久,猛地与一辆富商的豪华马车轰然相撞。巨大的冲击力让两辆车都剧烈摇晃,发出令人心悸的声响。

那伙贼人做贼心虚,听到撞车声,吓得脸色煞白。他们深知自己身负罪行,哪敢有片刻停留,慌乱之中,竟纷纷丢下车与妙玉,如惊弓之鸟般,四散奔逃,瞬间消失在街头巷尾。

再看那撞车的马车上,端坐着当地极负盛名的富家公子陈也俊。陈也俊的祖辈曾是明朝守关大将,后来归降大清,被封为“义郡王”,这份荣耀传承了三代。到了他父辈,虽爵位不再,但凭借非凡的商业头脑,成了常熟郡首屈一指的富商巨贾。陈也俊生得仪表堂堂,身姿挺拔如松,气质超凡脱俗。他生性豁达爽朗,喜爱结交江湖豪杰,为人真诚善良,人品出众,腹中才学亦是一等一的。在这常熟县,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对他敬重有加,朋友们都亲昵地称他为“王孙公子”。

听到撞车声响,陈也俊心急如焚,赶忙撩开车帘,快速下车查看情况。只见对面破旧马车内,一位姑娘脸色惨白如纸,毫无血色,浑身止不住地瑟瑟发抖,仿佛寒风中一片摇摇欲坠的枯叶。她的身体被绳索紧紧捆绑,一道道勒痕清晰可见,口中还塞着一块脏兮兮的毛巾,只能发出微弱而痛苦的呜咽声。

妙玉见陈也俊一袭华服,气宇轩昂,眼神中透着温和与关切,不像是心怀恶意之人,心中积压已久的委屈与恐惧瞬间决堤。泪水夺眶而出,如断了线的珠子般滚落,她拼命挣扎着,使出全身力气想要挣脱束缚,可被绳索捆得太久,身体麻木,动作显得那么无力。

陈也俊见此情景,心中一阵刺痛,顿生怜悯之情。他立刻快步上前,动作轻柔而小心翼翼地解开妙玉身上的绳索,每一个动作都生怕弄疼了她。接着,又轻轻扳开她嘴里的毛巾。做完这一切,他和声细语地问道:“姑娘,你可还好?”

妙玉先是一愣,仿佛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刹那间,所有的委屈如汹涌的洪水般倾泻而出,她大喊一声,不顾一切地一头趴在陈也俊肩膀上,放声痛哭起来。她哭得肝肠寸断,浑身颤抖不止,喉咙被泪水哽住,根本说不出话来。

陈也俊见状,心中满是疼惜。他缓缓伸出手,轻轻地抚摸着妙玉的头发,动作轻柔得如同在安抚一只受伤的小鹿。他轻声说道:“姑娘莫怕,有我在,定不会再让你受到伤害。”

妙玉抬起头,泪眼朦胧中,望着眼前这位如天神般降临的公子,眼中满是感激与恐惧交织的复杂神情。她声音颤抖着,如同深秋里飘零的落叶,带着一丝破碎的美感说道:“多谢公子,救我于水火之中。”

陈也俊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抹如春风般和煦的微笑,说道:“姑娘不必言谢,路见不平,出手相助,不过是我应尽之责。”

妙玉在陈也俊的安慰下,情绪渐渐平复,慢慢恢复了镇静。她静静地凝望着眼前这位风度翩翩的公子,眼神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她在心底暗自决定,一定要坚强起来,往后绝不再让自己陷入这般绝境,绝不再让自己受到伤害。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着起伏不定的心情,说道:“公子大恩,我定会铭记于心,将来必当报答。”

陈也俊嘴角噙着一抹笑意,那笑容如同春日暖阳,温柔地洒在妙玉心间。他温声道:“姑娘切莫客气。”那话语,饱含着融融暖意与殷切关怀,如同冬日里的炉火,一点点驱散妙玉心中的恐惧与阴霾 。

陈也俊将妙玉带回府中,安置在一处清幽雅致的小院。待妙玉从最初那惊恐慌乱的阴霾中慢慢走出,情绪逐渐安定,陈也俊便在庭院的石桌旁,带着十二分的耐心与关切,和声细语地问询事情的来龙去脉。

妙玉眼眶泛红,声音带着颤抖,将自己被恶徒绑架的悲惨遭遇一一道来。陈也俊听完,眉头紧锁,眼中满是愤怒与怜惜。他当即招来最得力的下人,严词吩咐其快马加鞭奔赴官府,务必详尽报告此事,督促官府尽快将那群贼人缉拿归案。

此后的日子里,陈也俊对妙玉关怀备至。一日午后,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书房,陈也俊手持一本古籍,走到正在窗边沉思的妙玉身旁,轻声说道:“妙玉姑娘,这是我近日寻得的一本奇书,其中的诗词精妙绝伦,姑娘定会喜欢。”妙玉闻声,眼中闪过一丝兴致,两人便一同在书桌前坐下,逐字逐句地品味书中诗词。讨论间,妙玉见解独到,陈也俊不禁赞叹:“姑娘才情过人,这番解读让我耳目一新。”妙玉脸颊微红,轻声回应:“公子谬赞,倒是公子的点评,让我对诗词有了更深理解。”

几日后,陈也俊兴致勃勃地找到妙玉,说道:“妙玉姑娘,我听闻城郊有一处桃花庵,此时正值桃花盛放,风景美不胜收,不如我陪姑娘一同前去赏玩?”妙玉心中虽纠结,但又不忍拒绝陈也俊的好意,便点头应允。

二人来到桃花庵,漫山遍野的桃花如粉色云霞,微风拂过,花瓣纷纷扬扬飘落。陈也俊看着眼前美景,诗兴大发:“灼灼桃花映娇颜,春风拂处意绵绵。”妙玉听后,微微低头浅笑,接道:“花开花落终有时,聚散离合亦随缘。”陈也俊听出妙玉话中的淡淡愁绪,心中疑惑,却未多问。

游玩归来,妙玉终于下定决心。她来到陈也俊书房,深吸一口气,说道:“陈公子,承蒙这段时日的悉心照料,妙玉感激不尽。只是我离家已久,对扬州的家人和故乡思念甚切,我想明日便启程回乡。”陈也俊听到这话,如遭雷击,手中的书“啪”地掉落地上。他呆立片刻,才缓缓说道:“姑娘,一定要走吗?在这常熟,我定能护你一生周全。”妙玉眼中含泪,摇头道:“公子的心意妙玉明白,可我身系家族,故乡的责任我不能逃避。”

是夜,妙玉和衣而卧,恍惚间踏入一片缥缈梦境。但见眼前曲径通幽,繁花似锦,好一座精致花园。她正与陈也俊于亭中对坐,石桌上摊开诗卷,二人兴致盎然,吟诗作赋。陈也俊挥笔写下一句,妙玉瞧了,轻启朱唇赞道:“公子此句,意境清幽,着实精妙。”言罢,她亦提笔,在纸上落下几行娟秀小字,陈也俊看罢,不禁抚掌称好。

二人正沉浸在这风雅之趣中,忽然,一道身影匆匆奔至。妙玉抬眸,竟是宝玉。只见他神色匆匆,一把拉住妙玉的衣袖,说道:“妙师父,快随我来!”妙玉不及多想,便被宝玉拉着,脚步踉跄地离开了花园。

二人一路疾行,来到一片桃花林。只见那桃花灼灼,如天边流霞。微风拂过,花瓣纷纷扬扬飘落,宛如一场花雨。就在这时,一阵如泣如诉的吟诗声传来:“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妙玉抬眼望去,只见黛玉一袭素衣,正蹲在花丛边,手持花锄,一边葬花,一边吟唱着那首《葬花词》。

黛玉听到脚步声,缓缓抬起头来,眼中泪光闪烁,嗔怪道:“妹妹,你可算来了。你这一去许久,也不回来看看我,整日只顾着自己快活,还与这呆子在一处,成何体统!”妙玉见黛玉这般模样,心中满是愧疚,忙说道:“林妹妹,我……我实有苦衷。”

宝玉在一旁挠挠头,憨笑道:“林妹妹,你莫要生气,我这不是把妙师父带来了嘛。”黛玉却冷哼一声,扭过头去,不再理会宝玉。

妙玉满心委屈,正欲开口辩驳,却见黛玉眼神一黯,幽幽叹道:“罢了罢了,如今贾府已不复往昔,宝哥哥也……”话未说完,一滴清泪滑落。妙玉心头一紧,忙问:“贾府究竟如何?宝二爷他又怎样了?”

黛玉却只是摇头,转身缓缓离去,身影在纷飞的桃花瓣中渐趋模糊。宝玉见状,急忙挣脱妙玉的手,追着黛玉的方向奔去,只留下妙玉一人在原地,孤立无援。

此时,四周的桃花瞬间凋零,天色也变得阴沉昏暗。一阵阴寒的风呼啸而过,妙玉不禁打了个寒颤。她环顾四周,惊恐地发现自己身处一片荒芜之地,远处传来隐隐约约的悲泣声。

妙玉慌乱地奔跑着,试图逃离这可怕的地方。突然,脚下一空,她掉进了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在急速坠落的过程中,妙玉心中充满了恐惧与绝望,她大声呼喊着陈也俊的名字,然而回应她的只有无尽的黑暗和自己的回声。

就在妙玉感到万念俱灰之时,她猛地从梦中惊醒,大汗淋漓,心还在胸腔中剧烈跳动。回想起梦中的情景,妙玉心中五味杂陈。她深知,自己与陈也俊的这段缘分,或许就如同这梦境一般,美好却虚幻。而贾府的变故,也让她对往昔的情谊多了几分牵挂与担忧。

窗外,月色如水,洒在寂静的庭院中。妙玉起身,走到窗前,望着那一轮明月,思绪万千。她不禁想起了在贾府的时光,那些与宝玉、黛玉等人相处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如今,贾府兴衰未卜,宝玉和黛玉的命运也牵动着她的心。而自己,在这茫茫尘世中,又该何去何从呢?妙玉的心中一片迷茫,泪水再次模糊了她的双眼 。

第二日清晨,陈也俊早早起身,为妙玉备好车马与盘缠。临行前,他将一块温润玉佩递给妙玉,说道:“这是家传之物,姑娘带上它,就当是留个念想。若往后有任何难处,可凭此玉佩来找我。”妙玉接过玉佩,泪如雨下,哽咽道:“公子保重。”

陈也俊满脸尽是不舍,问道:“妙玉姑娘,你当真要走?这常熟虽不是你的故乡,可我……定会护你一生周全,往后绝不让你受半点委屈。”

妙玉转过头,强忍着眼中泪水,说道:“陈公子,这段日子承蒙你悉心照顾,我过得十分开心。但我是扬州人,故乡还有诸多事务等着我,我必须回去。”

陈也俊仍不死心,向前一步,急切说道:“姑娘若放心不下故乡,我陪你一同回去,也好有个照应,可好?”

妙玉轻轻摇头,眼中含泪,却透着坚定:“公子好意,妙玉心领了。只是我回扬州,还有修行之事要完成,此去注定孤独,不能连累公子。”

陈也俊还欲再劝,妙玉摆了摆手,接着说:“公子的情谊,妙玉铭记于心。只是缘浅至此,强求不得。”

陈也俊见妙玉心意已决,于是拿出昨夜写成的《江东行》诗歌赠送妙玉,以寄情思。

他双手递上,眼中满是深情与眷恋,说道:“妙玉姑娘,这三首诗,是我为你所作,聊表心意。你此去路途遥远,望这诗能伴你左右,也盼你莫要忘了我。”

妙玉接过诗卷,展开细细读来。

其一曰:“兵败诏下已数年,将士不见风吹边。朱门零落易歌舞,清风狂放恨无限。中原亦存壮士心,江东尚多弟子愿。遗民血泪盼国复,誓灭胡虏梦未阑。”

再看其二:“河山飘絮憾难灭,九州恨同耻未雪。故人尚节死慷慨,今士偷生泪悲嗟。百年心事负君诺,万里功名叹凄切。人生有恨生愈艰,不如弃笔赴军台。”

其三为:“欢聚南楼尽少年,跃马看花似等闲。酒杯探乐误一生,家山思忆已百年。红豆若血杜鹃啼,绿杨是梦黄莺怜。紫殿何处觅王侯,国亡不堪叹关山 。”

此诗既有对往昔欢乐时光的追忆,又饱含对家国沦丧的悲叹,字里行间,皆是深情。

妙玉将这三首诗细细读罢,一时间,往昔种种如潮水般涌上心头,眼眶一热,泪水潸然滚落。她心中对家乡扬州的思念,恰似决堤的洪流,汹涌得难以抑制。

当下,妙玉定了定神,轻启朱唇,吟唱《和王孙公子江东行诗》三首诗歌以作回报。其声婉转悠扬,饱含着无尽的眷恋与深情,仿佛要将这一路的思念与感慨,都融入这诗句之中 。

其一:“邗沟水碧映吴天,梦绕魂牵系旧弦 。

瘦柳长堤思往昔,云山望断盼归船 。”

其二:“古寺梵音心底藏,儿时笑语绕回廊 。

亲颜入梦情难断,遥念江东路漫长 。”

其三:“东风吹絮念悠悠,旧巷重游意未休 。

明月照人千里外,故乡灯火梦中留 。”

自妙玉离去后,陈也俊便被相思之苦日夜纠缠,茶不思、饭不想,整个人形容憔悴。在那漫长的黑夜里,他常常辗转反侧,眼前总是浮现出妙玉的一颦一笑,那温柔的眼神、婀娜的身姿,无一不让他魂牵梦萦 。这般煎熬之下,陈也俊心中只剩一个执念,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要再见妙玉一面。

他赶忙差人,将城中最有名望的几位媒婆请到府中。待媒婆们到齐,陈也俊屏退左右,把自己和妙玉的过往,以及此番想要迎娶妙玉的心意,细细说与她们听,反复叮嘱,务必促成此事。随后,他又精心备下八抬大轿,带着一行人,沿着妙玉离去的方向一路向北追赶。终于,在瓜洲渡,他们寻到了妙玉的踪迹 。

彼时,月色如水,静静洒在瓜洲渡。陈也俊与妙玉目光交汇的刹那,往昔的情谊瞬间涌上心头,千言万语,却都哽在喉间。抬眼四望,曾经繁华的瓜洲渡,如今只剩断壁残垣。月光之下,唯有他们二人,相对无言,周遭静谧,唯有江风轻拂。

没料到,一阵杂乱的脚步声骤然打破宁静。突然看到倪二带着一伙强徒,手持利刃,气势汹汹冲来。陈也俊与妙玉见状,毫无惧色,并肩而立。妙玉迅速抄起佛杖,那佛杖在她手中翻转舞动,每一击都带着呼呼风声。倪二躲避不及,被重重击中,惨叫着倒在地上。但这恶徒生性凶狠,很快又爬起身,更加疯狂地扑向妙玉。生死关头,妙玉不退反进,佛杖猛地一挥,将倪二打入河中。谁料倪二落水瞬间,伸手死死抓住妙玉,妙玉身形不稳,被一同拖入水中。陈也俊见状,不假思索,纵身跳入河中。

瓜洲渡口,滔滔江水汹涌奔腾,似在呜咽着人间的悲欢离合。陈也俊与妙玉于水中苦苦挣命,怎奈洪流太过凶猛,任他们如何奋力扑腾,那身影也在湍急漩涡中,渐渐没了踪迹。

妙玉一缕仙魂悠悠荡荡,仿若春日飘絮,漫无目的地随风飘升。不知历经多久,眼前豁然出现一座巍峨瑰丽之所,抬头望去,只见门额之上,“太虚幻境”四个大字熠熠生辉,透着神秘而幽远的气息。

妙玉的魂魄不由自主地飘进其中,径直来到一座名为“薄命司”的殿宇前。她轻移莲步踏入殿内,殿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哀愁之气。只见诸多书架之上摆满了簿册,妙玉心有所感,飘至其中一个书架前,伸手取下一本泛黄的册子。缓缓翻开,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画,画中一块美玉,原本温润无瑕,此刻却深陷泥垢之中,显得格格不入且无比凄凉。

再看画旁,写着几行断语:“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妙玉凝视着这些文字,心中涌起莫名的酸涩与惶恐。

恰在此时,远处隐隐约约传来一阵歌声,那声韵凄婉哀伤,如泣如诉,仿若从九幽地狱传来,丝丝缕缕地钻进她的魂魄之中: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