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恋上你中文 > 拨云不见日 > 第104章 A

第104章 A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对于阮云琛而言,宋祈主动联系并不出人意料,对于住在楼上的程一冉而言,也是如此。

程一冉在楼道里与她短暂的对视中已经做了提醒:这是早晚的事。

阮云琛对此更是早有预料。

她了解宋祈的习惯,也明白他的耐心有限。对于这样一个处于卷土重来的节点上的人而言,信任旧人是最省力的选择。

可警方并不这么认为。

他们最初的计划是为阮云琛制造几场“意外”的邂逅,从工作、生活到社区的每一个细节都布满网点,确保能够吸引宋祈的注意力。

但阮云琛主动提出反对。

她的理由简单直接:“他不会吃这一套。”

她没有多做解释,只是用事实和判断说明,宋祈对任何“巧合”都会本能地怀疑。与其费力制造不必要的漏洞,不如让她自己掌握节奏,循着他的习惯和动机来走。

警方同意了。

有一部分原因是他们的资源确实有限——既没有足够的人手,也没有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对程一冉的信任。

作为特警小队的队长,程一冉的任务不仅是潜伏监视,更是对阮云琛行动的一种无形保护。

还有一些无法明说的因素。

潜伏任务本身就带着高风险的不可控性,为了尽可能避免暴露,阮云琛的汇报流程被设置得极为宽松。

她不需要定期提交任何详尽的报告,也不需要在每一次接触后都立刻反馈信息。任务以结果为导向,她的行动被放任到了近乎自由的程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警方的态度像是一种放手——不是不关注,而是有意地选择信任。

或许,是因为程一冉站在了这里;或许,是因为廖致远说过的那句:“她比我们更了解宋祈。”

这一切无声地让她孤身一人,也无声地推动着她一步步向前。

电话铃声还在响着,直到那铃声快要断掉前,阮云琛按下了接听键。

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低沉而随意:“阮云琛,最近怎么样?找着工作了吗?”

她的指尖在桌面上无意识地敲了敲,像是在压抑某种隐约的不安。对方的语气平和,像是在关心,又像是在闲聊——一种过于熟悉的、刻意让人放松的随意。

“还行。”她平静地回应,目光却紧紧盯着窗外。远处巷口的灯光忽明忽暗,像是某种隐喻。

“别骗我。”

那声音里多了一丝笑意,像是嘲弄,又像是笃定,“我查过了,你最近都在跑面试,可是一个都没成。”

阮云琛没有回答,手指却微微收紧。她知道这不过是宋祈的试探,带着轻描淡写的假关心,却用最直接的方式敲开了她生活的表层。

“怎么,养不起自己了?”他顿了一下,仿佛在等她的反应,却没等到,便自顾自地继续说下去,“这样吧,我有个简单的活儿,想让你帮个忙。不用担心,不是什么麻烦事,就当个差事赚点零花钱。”

他语气随意得像是在拉家常,但她知道,这不是一个选择题。这是一扇被半推半就打开的门,门后是她再熟悉不过的深渊。

“什么活儿?”她终于开口,声音依旧平静,像是早已习惯。

电话那头传来一阵轻笑,没有任何铺垫:“明天晚上,八点,老地方见。”

宋祈的语气没有一丝犹豫,像是在安排一场不容置疑的会面,而不是征求意见。仿佛她的回答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在他的剧本里,结局早已写好。

电话挂断了,屋里重新安静下来,只有窗外的风声还在呼啸。

阮云琛放下手机,目光投向窗外——夜色深沉,像是一片看不见边际的海。

宋祈的任务很简单,去某个仓库登记一批货物的入库单。货物明面上是矿泉水,入库记录干净利落,没有一丝纰漏。但她知道,矿泉水的箱子下面藏着的是什么。

阮云琛就这样“回到了”宋祈的身边。

没有明确的起点,也没有太多仪式感。她渐渐融入那个圈子,表面上是个偶然被卷入的小人物,实则一步步向核心靠近。

宋祈没有表现出太多怀疑——至少,他的表情和语气都没有暴露出来。

他偶尔会提点她几句,话里话外像是在重新教导一个不够聪明的旧人。阮云琛总是恰到好处地顺从,既不显得过分聪慧,也没有让人觉得敷衍了事。

“他需要人手。”廖致远在警局里低声说道,“这就是为什么他愿意让你靠近。”

需要,也是一种脆弱。

宋祈看似无懈可击,但他的网络依旧在重建,远没有表面那么牢固。

阮云琛没有回应,她站在窗边,看着外面灰蒙蒙的天色。

她知道,任务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宋祈的精明远远超出了警方的预期。

阮云琛花了整整半年时间,接了几次小活儿,听了无数次闲言碎语,却连他的核心圈子都没有接近过。

宋祈像一只老谋深算的狐狸,躲在暗处观察着她的每一个动作,却从不给她真正靠近的机会。

他从不亲自参与任何交易,也从不把真正的计划交给任何一个人。他的手下各司其职,接到的指令精确到每一步,却始终缺乏一条完整的链条。

她试图从那些微不足道的细节里找到突破口,但每次都像是在空中抓风。

哪怕是最普通的一次债务催收,背后都藏着层层的防线。她知道这是有意的——这是宋祈一贯的风格。

他就像一个精密机器的核心齿轮,把一切掌控得滴水不漏。

手机屏幕忽地亮了起来,是一条弹出的短信提醒,显示话费即将用完,请及时充值。阮云琛愣了下,忽地发现底下还有一通未接来电。

——阮秋。

阮云琛盯着屏幕上显示的名字,指尖在屏幕上停了许久,最终还是按下了回拨键。

电话刚响了一声,那头就接了。

“姐?”熟悉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带着一点笑意,像是没经历过等待的漫长。

“嗯。”阮云琛应了一声,手指轻轻转着桌上的笔,目光垂落在面前的文件夹上,却什么都没看进去。

“怎么没接电话?”他问得随意,却有一种不加掩饰的关心。

“刚刚在忙。”她顿了顿,补了一句:“看见了,就回过来了。”

两边陷入短暂的沉默。

听筒里传来一些隐约的键盘敲击声,还有纸张翻动的轻响。阮云琛本能地问了一句:“你在忙吗?”

“嗯,工作。”听筒那头传来一阵轻微的键盘敲击声,像是被刻意压低的声音。阮秋笑了笑,语气很轻,“最近找到了一份实习。”

“什么工作?”阮云琛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眼神稍微抬起了一些。

对面的声音停顿了一下,像是在斟酌,键盘的敲击声也消失了。阮云琛轻轻转了转手中的笔,眼神落在桌上的角落,不自觉地想起很久之前的那通电话。

那时候,阮秋说自己每天早上在咖啡厅打工,语气轻描淡写得像是在说天气。他说薪水不高,但够生活费;工作不累,但每天得早起。阮云琛记得,当时她点了点头,没说话。

他总是这样,报喜不报忧。

他现在已经是大四了。

阮云琛轻轻敲了敲桌面,思绪飘远了一些——这份工作,应该不会只是咖啡厅的兼职了吧?

说不定,是英国当地某家公司的实习,跟专业对口的那种。

阮云琛忽然意识到,她从来没有真正问过他的未来规划,也没有给过他什么明确的建议。

阮秋在她身边长大的时间很多,却总是自己在摸索、在努力。

他从小就是这样。

踏实、勤奋,不需要太多指引,就能找到自己的方向。无论是那时候在学校里,还是后来出国之后,他总是能把生活过得有条不紊。

……是啊,阮秋一直都很优秀。

“姐?”

那头的声音忽地拉回了阮云琛的思绪。她的指尖停了下来,片刻后才轻轻开口:“没什么,我就是......随口问问。”

阮秋似乎又笑了一下,声音低而柔和:“你不用担心,这份工作……挺有意思的。”

阮云琛的眉头几乎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她本能地想问,工作是什么?在哪里?忙不忙?有没有危险?可话到嘴边却忽然顿住了。

沉默在两人之间短暂地延续着,她盯着面前的桌角,像是可以从那些浅浅的划痕里看出答案。

有些问题,不是她不能问,而是她不敢问。

并不是害怕答案本身,而是害怕这些问题本身会暴露出什么她试图掩盖的东西——那一点点不该被发现的在意。

过去的那些事,她已经试图让它们随着时间沉淀下去。维持现在的平衡,或许才是最好的方式。

隔了许久,阮云琛才轻轻地“嗯”了一声。

电话那头一时没了声音,只剩下微弱的背景杂音,像是键盘的敲击声也停了下来。

“姐。”阮秋忽然开口,声音很轻,却清晰得像是一道突如其来的雷鸣,直接撞进她的耳朵里,“我很想你。”

阮云琛的手指顿了一下,轻轻按在桌面上,像是要借此稳住自己。可那指尖,却因为力道太轻,连桌面上的灰尘都没有擦动。

他这句话说得轻描淡写,却像是用尽了全部的真心。

阮云琛张了张嘴,想要回应,可喉咙却像被什么堵住了一样,发不出声音。

电话另一端的呼吸声低而平稳,却又像是带着一点隐忍的期待。阮云琛垂下眼,视线落在桌角的一道细痕上,心跳却乱了一瞬。

“你......”她终于开了口,可这一个字出口后,所有的话又卡在了唇边。

她闭了闭眼,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滑了一下,试图找到一个可以藏身的出口——可是没有。

思念像潮水一样漫了上来,不是骤然而至,而是像早已积蓄在心底的洪流,终于找到了一个薄弱的堤坝,溢了出来。它扼住了她的呼吸,沉甸甸地压在胸口,让人几乎无法动弹。

阮云琛的手指紧了又紧,想要抓住点什么,却最终只触到了一片冰冷的桌面。

那头的阮秋却依然没有催促,连一丝多余的动静都没有传来,仿佛刻意留出了足够的空间,让她能够从这片汹涌中找到自己的声音。

许久许久,阮云琛才终于抬起了眼,用尽了所有的力量,把那句一直埋在心里的话轻轻吐了出来:“我......也是。”

话出口后,阮云琛觉得整个人都松了一口气,又像是被什么东西压住了胸口。她不确定这句话是不是太直白了,太让人误会了,可她也知道,自己没有别的选择。

电话那头传来一声很轻的笑,笑意里带着点压抑的情绪:“早点休息吧。”

“好。”她回答,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

“晚安,阮云琛。”他说。

电话挂断了。

阮云琛将手机放下,目光落在屏幕逐渐熄灭的光影上。她坐在那里,安静了很久,仿佛刚才的一通电话只是一场无声的梦。

一年半的潜伏,像是一场漫无止境的等待。

她递交的汇报越来越少,能填进去的内容也越来越简短——警方的反馈也一样。

没有新线索,也没有新的方向。时间像是被凝固了一般,停滞在某个看不见的困局里。

不止是阮云琛,警方也同样清楚,这种潜伏任务一旦进入长期阶段,风险只会指数级增加。

直到廖致远提到了“他”。

“你需要一些技术上的协助。”那是一次再普通不过的工作会议之后,廖致远轻描淡写地对她说,“他会为你提供支持。”

对方的代号是“A”。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