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衍支山行宫以难民为掩护的簇簇火光燃起时,所有不平的账,便可平了。
这才是宣元帝勃然大怒将谢渊召去训斥的主因。
此前卖官敛财一案与后来的苍南民难,太子已查办斩杀了大批官员,太子一党也深知竭泽而渔最不可取的道理,慎王既架好了台阶,他们也不好把人逼狠了,没有大过错的就暂且放过。
不少惶惶不可终日的朝官总算松了一口气,经此,不少人感念慎王,纷纷有了投效之意。
文官们的心思七窍玲珑,稍寻摸一下便知东宫一家独大,皇上肯定会另外培植一人与太子抗衡,祺王谢渲已失势,亦失了圣心,宁王谢洵是个痴儿,那庸都还有谁?
慎王谢渊起势速度之快令人始料未及,几乎是在迁徙令下达的同月,便有了驳斥东宫的本钱。
陈良玉走近了些,在还有一段距离的地方驻足停下,道:“殿下须知侯府眼下的处境,陛下与太子都紧紧盯着北境的动向,殿下选择在此时,此地,与我说这样的话,并非明智之举。眼下与我牵扯上瓜葛,人人皆会认为殿下企图染指北境兵权,殿下怕是不得不与东宫为敌了。”
“本王知道。”谢渊道:“这一步早晚要走,不是吗?”
陈良玉向他深深一揖,“那么,臣女愿竭力相助殿下。”稍一顿,她又逐字逐句地道:“愿此生能辟出一个清明豁达的世道,给天下女子一片广阔天地。”
谢渊伸手扶了下她的手臂,她说这话时眼睛很亮,像晴日夜空最璀璨的星辰,她将心底最为期待的夙愿,都藏在一双如星如月眼眸里。
谢渊似乎有所感觉,那对新世道夙愿的期待,大过了对他的情感。
他们彼此都心知肚明,她身后是宣平侯府,是足以助他成就帝业的兵权;而他是皇子,有她要的能争取天子之位的身份。
这不是以感情作为维系能够达成的契约。
可又有什么关系?以共同利益缔约比以瞬息万变的感情作为筹码更牢靠。
谢文希悄然站在一棵粗粝的树下,那棵树不算特别粗壮,她也没有遮掩的意思,只是骑射服不艳丽,那副娇小的身躯实在不显眼,故而说话的二人谁也没有发现。
最先发现她的是陈良玉,谢渊看过去,也吓了一跳,“江宁,偷听墙根可没有君子之风。”
那双漆黑如夜空的眼眸浸满了冷气,她握着一把弓箭匠为她特制的弓,背着箭篓,从那棵树底下挪动过来。
“谁稀罕听,谁又要做君子了?”
她虽是与谢渊说话,却一眼也没往谢渊所在的方向看,“猎场人多眼杂,三哥不知廉耻为何物,也不顾及陈统领的闺誉吗?”
听这话,谢文希是没有听清她与谢渊在说什么的,只是瞧见了谢渊扶起她的手臂。
哪怕她真听去了一两句也不要紧,朝中局势稍有微末变化太子比任何人都先明晰,不需要别人从旁多费唇舌。
谢渊被谢文希这么一点醒,后知后觉自己孟浪了,孤男寡女在林子里叫外人瞧见属实说不清楚。他懊恼地皱起眉,匆匆离开这片林子。
谢文希将弓塞进陈良玉手中,惜字如金地吐了两个字:“调试。”
陈良玉拉开弓对着身后空放一箭,看得出工匠是费了心思的,张力对谢文希来讲多一分嫌多,少一分嫌少。
“弓没问题。”
“不趁手。”
“有备用弓吗,换一个便是。”
“我不想换。”
陈良玉举弓看了两眼,没再动,将弓递还给她,“你放一箭我看看。”
谢文希认真乖巧地搭箭拉弓。
来不及追忆在侯府的那段师生日子,那白翎箭搭上精美弓弦,离弓的瞬间掉转箭头直直栽向地面。
“我没长牙的时候握弓都比你稳!”陈良玉如是道。
本觉得她在侯府学的已经有些模样了,猎几只野兔小禽以至于不在众人面前失了东宫颜面应当不成问题,今日却不知何故弓都握不稳。
她叹了口气,“若有人问起,劳烦公主不要与人说公主的箭术是臣女教的。”
谢文希的心思却丝毫不在弓箭上,她捡起掉落在面前的那支箭,没有要再搭弓的意思。
“你一定要嫁与三哥吗?”
这话谢文希问过两次,一次是此时此地,另一次是上元节顼水河畔燃天灯之时。
上次她怀疑谢文希言语中有试探之意,顾左右而言他应付了过去,今日再问起同样的问题,陈良玉的感受却是大不相同。
如果说上次对这一问题的防备是来自与东宫的对抗,眼下却只觉得是谢文希自己要问,而且她明显感受到谢文希眼下的心思比上次问出同一问题时要沉重。
谢文希的一言一行在陈良玉眼中皆代表东宫,可她似乎比太子更在意这桩婚事能否落定。
陈良玉对这位公主的心思向来捉摸不透彻,或许她也没有兴趣去琢磨谢文希究竟是个怎样的人,那短暂的师生情谊也算不得真师生,那只是她们本该毫无交集的人生中一次短暂的交汇,是她身为臣子向皇室尽责的本分。
事了,便桥归桥,路归路。
但在谢文希如此认真的目光中,她没办法再对这个问题敷衍了事。
她在谢文希泛红的眼尾中坚定又轻缓地点了点头,“公主还记得藏书阁那张女子书院的舆图吗?”
谢文希点点头。
“臣女一人无法达成所愿,”停顿一下,又补缀道:“所幸,可用之人是心上人。”
可用之人是心上人!
“可用之人,或许不只有三哥一人。”谢文希那眼尾的一抹桃红如花盛放,覆盖了整个眼眶。
那还能有谁呢?太子吗?
那不可能。
谢渝是朝廷中那帮最崇古的文臣名士按照历代明君的标准培养出来的皇位接班人,这样的帝王,必然以历朝最中兴的时代所推崇的论调作为治国之道,怎会允许大澟在自己的统治下徒增变数!
“皇兄与三哥抗衡之势已成,陈良玉,不要与东宫为敌。”
谢文希最后告诫她一句,握着弓箭走远了,背影似不胜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