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园外侧围一圈铁栅栏,良田百亩,种了整片葡萄藤。
伦古妈妈是这的培育工人,换上白色工作服和口罩,将他们领到游客观光区,自行忙去了。
伦古今天没去港口卖花,被喊来充当向导,付迦宜跟在他身后,两人一路穿行,一前一后进到裹塑料膜的暖棚里。
里面没什么人,一对情侣手拎篮筐,围在早熟的葡萄架旁等待采摘。
付迦宜蹲在水龙头边上,膝盖上放一小筐刚摘好的反季葡萄,用水冲净后,拿一颗放进嘴里,把筐递给伦古,笑问:“一起吃吗?”
伦古犹豫一下,左手蹭了蹭衣摆,小幅度点头。
两人并排坐着,有说有笑谈论什么颜色的葡萄比较好吃。
程知阙停好车,赶来和他们汇合,瞧见的刚好是这个场面。
她今天穿一条鹅黄色盘扣长裙,后腰镂空绑带设计,露出一小块嫩白皮肤,纤细一双腕子,手里虚攥几颗葡萄,跟肤色对比,在视觉上形成反差。
注意到程知阙过来,付迦宜敛了敛笑意,稳住矜持姿态,扭头看他,“伦古刚刚和我说,对面那间屋子可以自助酿酒,我想过去看看。”
程知阙扫了眼筐里,不疾不徐地问:“要酿酒?”
付迦宜说:“想试试,感觉应该不是很难。”
“选好用哪种葡萄了吗?”
“还没。”她用指腹摩挲果皮,摸到一抹柔软的湿,有意无意地说,“你帮我选吗?如果酿制成功了,劳动成果算我们俩的。”
“我们俩”。
程知阙挑挑眉,“听起来是项挺艰巨的任务,不过应该很有意思。”
没在暖棚久留,三人移步到对面的酿酒室。
房间不是特别大,用挡板隔出几个单间,专供游客使用,空气中一股掺杂了酒精的果香,是发酵后的混合气味。
伦古取来消过毒的大褂和白手套,自己留一份,把另一份递给程知阙,“哥哥,给你的。”
程知阙应道:“乖。”
付迦宜在不远处摆弄机器开关,想到早上那段插曲,忍不住笑出声。
知道机器该怎么用了,实际并不需要她做什么。
程知阙包揽了大部分精细工作,其余琐事交给伦古打下手,只派给她一些不沾水和化学试剂的简单任务,方便她能参与进来。
付迦宜给葡萄去完梗,一时无所事事,便去看程知阙的侧影。
他戴一副护目镜,手里捏一剂装了酒石酸的量杯,身形颀长,那件白大褂堪堪过膝。
酿酒只是一时兴起,此时此刻,倒叫她找到了另一个感兴趣的点——不知道他在学校实验室是不是也像现在这样,过分斯文,少了平时惯有的闲散痞气。
她盯得太直白,很难不惹人注意。
程知阙放下量杯,抬了抬眼,准确无误捕捉住她,目光平静,深不见底。
视线短暂交汇一个来回,有什么不可控因子在悄然滋生。
付迦宜没移开眼,比他先一步开口,主动岔开话题:“程老师,你还有什么是不会的吗?”
她第一次喊他老师,是在这种窥探差点被抓现形的情况下。
程知阙没戳穿她自以为掩饰很好的窘迫,“有很多。”
“比如……”
“揣摩人心。”
即便她道行尚浅,也不难猜测,他在这方面似乎修得了炉火纯青的造诣。
很难不怀疑,他自谦的回答是在帮她圆场。
付迦宜拿捏不准,索性含糊其辞,主动结束了这话题。
做完基本步骤,程知阙摘掉手套和护目镜,随手扔到桌上,“陈酿和发酵大概要一个月左右,等你考完试,我们找个时间来取。”
付迦宜说:“也不是很急,等以后再说吧。”
她不知道要在这边待多久,也不清楚所谓的以后究竟是什么时候,但还是想跟他约一个模棱两可的期限,待承诺兑现。
等到有天天各一方,起码不会彻底断了联系。
-
卡西斯镇最后一程是渔港的出海体验,伦古妈妈说可以在港口租一艘游艇,沿海岸观光,下午临近傍晚那会景色最漂亮。
马赛不比巴黎纸醉金迷,少有灯红酒绿的繁华场所,但付迦宜越来越喜欢这座城市,哪都不想错过。
在这里更自由,也更安心,她贪恋一成不变的生活以外的新鲜感。
到港口前,付迦宜问程知阙,如果这两天没有伦古和他妈妈做游行推荐,他计划带她去哪。
程知阙说:“无所谓去哪。渔港占地不大,几个特色颠来倒去,感受风土人情最重要。”
他不打无准备的仗,但不会要求她强制执行各种游行安排,一切随缘,由她自己做主。
无论处在何时何地,程知阙这样的人都太得心应手,熟知各种潜规则,相处起来毫不费力。
刚认识的时候,她觉得和他投契,当时以为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因缘巧合,其实是他本身的游刃有余。
到了目的地,伦古拿着租金和多出不少的小费去游客中心,回来时带了一位驾驶员。
师傅是当地人,不善言谈,但船技娴熟,游艇渐渐离岸,平稳荡在海面,不会让人产生晕眩感。
伦古没跟着出航,整理好随身携带的工具,一个人在岸边等。
付迦宜离远瞧他瘦弱的背影,想起昨天吃早餐时他家人说过的话,问程知阙:“这边的小学学费很高吗?”
她想了想,补充一句,“伦古早就已经过了试学年纪,整日游荡在外面卖花,除了有这方面的难处,我想不到别的原因。”
程知阙温和开口:“你要相信,每个人的眼界和追求都不一样。”
付迦宜懂了,“所以不是不能上学,而是不愿意。”
“对于这种家庭来说,十年求学投产比率极低,不如尽早用收入解决温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