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第五号台风将于宁城登陆,预计在3号,宁城会有强降雨……”
向似锦正窝在实木沙发上,背着知识点。
耳边是对于国庆假期即将到来的台风进行预警。
向似锦从知识点中回过神,随口嘟囔了一句,“凡是放假,就下雨。嗯——很有宁城特色。”
对于宁城来说,这种天气实在常见,预警的新闻无非是会刮大风、强降雨,要关好门窗、收好杂物、少出门等等。
向似锦已经习惯了。
在文理分科的时候,向似锦的成绩相对平均,文理都不偏。
所以,在选择究竟要读哪一科的时候,她还曾犯过难——
三中的理科老师说,向似锦脑子转得快,分析题目的逻辑性强,适合读理科!
而文科老师则认为,向似锦记性好,过目不忘,语言表达与理解能力都强,更适合读文科。
各科老师各执己见,向似锦在他们眼中抢手得很。
而最后,真正让向似锦下定决心读文科的,是向越吟。
向似锦五岁的时候,向以桃刚刚接手盼江福利院不过一年。
那天正值宁城气温最低的大寒。
盼江福利院内的孩子并不多,孩子们多是孤僻、胆小、不爱说话的。
只有向似锦,在这群无家可归的孩子中,显得格格不入。
她像个小大人一样,正坐在福利院的小餐桌上主持“饭局”。
向似锦高高地扎着两根小辫儿,学着向以桃的样子,给这个夹不到菜的小孩儿夹菜,念叨那个挑食的小孩儿别挑食。
那时候的她总是奶声奶气地说,大家要学习小猪猪,把头埋在饭盆里,猛猛干饭。
只有吃饱了,我们才能变得强大,只有强大起来才不会被人欺负。
向似锦摸了摸坐在隔壁小姑娘的脑袋,夸“好孩子”的时候,向以桃背着向越吟进屋了。
噢对了,那个时候的向越吟,还没有名字。
向似锦记得,八岁的向越吟趴在向以桃的背上,瘦得像张纸片。
那顺着向以桃脖颈垂落的手上,长着长久受冻才有的冻疮。
向似锦上前摸了摸向越吟,却发现他的双手滚烫。
向以桃说:“似锦,你好好留在这里,照顾好弟弟妹妹们。妈妈要带这孩子去趟医院。”
向以桃额头上布满了汗珠,说话间,一滴豆大的汗珠就滴落在了水泥地上。
见母亲着急,向似锦一改刚才不着调的样子,小小的她冷静地点了点头,应道:“好。”
那天之后,盼江福利院迎来了一个不爱说话的小男孩儿,他没有名字,也不与人来往。
而在一个月之后,这个小男孩儿成为了向似锦的哥哥,向以桃给他取名,向越吟。
向越吟是天才,一个名副其实的天才。
他虽然自小体弱多变,但脑子却是格外好用。
先是以中考市状元的身份,被三中的实验班录取,顺势在文理分科中选择了理科,随后在物理老师的指导下,包揽各大竞赛的一等奖,拿到了国内顶尖大学的保送名额。
可最后,这个天才向越吟并没有选择那所顶尖的大学。
而是选择了另一所有名的医学院。
向越吟填写志愿的时候,向似锦才初三。
盼江福利院这一片并不大,出了这么一个天才,肯定人尽皆知。
因此,当天才的“王冠”架在向似锦脑袋上的时候,向似锦总觉得不大舒服。
倒不是说大家对于向越吟的夸赞引起了她不太对劲的想法,而是那处处的比较。
向似锦认可向越吟的优秀与才华,但从来也不会为了自己比向越吟少一些别人口中的“天赋”而自怨自艾。
向以桃一向认为,一个人总归有她擅长的,和不擅长的。
向似锦也觉得,妈妈说得对。
可哪怕当事人再洒脱,那些风言风语也始终围绕在向似锦的身边。
所以,在高一下学年结束时的文理分科中,向似锦斟酌再三,选择了文科。
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呢嘛。
想到这里,向似锦得意洋洋地扬起了自己的下巴,“我觉得我也是个小天才。”
“嗯,你本来就是……三中现在教得挺快啊,刚开学一个月,你就学到这儿了?”
向越吟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向似锦的身后。
他的脑袋从椅子后伸出来,有些温热的气息掠过向似锦的耳廓,惊得她起了一阵的鸡皮疙瘩。
几乎是想也没想,向似锦就条件反射般地将手中的地理书砸到了向越吟的脸上。
“砰——”
地理必修书其实也不大厚,就是向似锦被吓到的手劲儿有些大。
那薄薄的一本书,愣是在向越吟俊俏的脸上砸出了巨响。
巨响过后,书本悄然滑落,余下的便是向越吟那闭着双眼的假笑。
他还保持着上半身越过木椅的姿势,而“罪魁祸首”向似锦已经一个箭步蹿离了凳子。
向似锦刚想弃地理书保自己,身后就传来了向越吟从齿缝间溢出的质问。
向越吟深吸了两口气,才一字一顿地说:“向、似、锦……”
“我在!”
向似锦立即收回了迈上台阶的步子,一脸谄媚地凑到了向越吟的身边。
她对着向越吟的脸,就开始胡诌,“还得是我哥,你看看,这鼻子长得多挺、多俏啊,这就是传说的驼峰鼻吧!好看!”
哥呀,你不会流鼻血吧!
“你再瞅瞅这眼睛,如此的有气势……”
向似锦扯了扯嘴角,继续说:“你看脸上这红印,像……像……”
“像什么啊?继续说啊。”
向越吟笑颜盈盈地盯着向似锦越来越红的耳根,说:“刚才不是挺能说的吗?”
“……”
向似锦绝望地闭上了眼睛,下一秒,迅速切换状态。
她一把抱住了向越吟还搭在行李箱的手,假惺惺地哭喊道:“哥——我错了,我也不知道,你的脸那么不经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