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地,赵令徽呼吸紧起来,她轻轻吐出一口气,让自己看起来没那么窘迫,她知道,自己的心在怦怦地跳。
异样地氛围在二人之间蔓延,搅动。
两人都明白,明日还要行军,不约而同地别过头,给对方缓和的时间。
“你看。”韩信将一张帛书推到赵令徽面前。
赵令徽借着烛光和月光看去,帛书上画的,是一副盔甲。
这盔甲,不像是汉军常穿的盔甲的形制。
她伸出手,手指在帛书上描摹着盔甲的样子,惊讶道:“这是秦军盔甲的形制?你怎么知道的?哪里来的这副图?”
秦军所向披靡,和他们坚硬不可破的盔甲关系不小。它比寻常盔甲更轻、更坚硬,有了它,行军打仗,可以减少很多伤亡。
可惜的是,巨鹿之战加上项羽在咸阳宫烧的一把火,让秦军所剩无几,更别说这盔甲和盔甲详细的形制了。
韩信抿了下嘴:“章邯死前,给我画了一个大概的图,这几日我跟王离讨论,王离照着他记忆中的样子给我画了,我照着又修改了下,你看如何?”
“这几处细节,的确和汉军盔甲大有不同,有了这盔甲,汉军的伤亡可以减少一半了。”烛火映在赵令徽眸子里,熠熠生辉。
韩信从她眸子里看见了大汉的未来。
韩信:“你认为,可行性有几分?”
秦甲虽好,却制作麻烦,耗时较长,汉现在这个样子,大批制作,的确要仔细斟酌。
赵令徽手在桌子上扣了两下,略微思索:“两千套不是难事,禀报汉王,我再花言巧语两句,说不定他能多弄点出来。”
韩信:“我也是这么想的。”
赵令徽:“当下来说,我有个法子,可能缺德了点,但是能立刻得到很多套秦甲,你愿不愿意用?”
韩信:“司马请说,我洗耳恭听。”
赵令微微一笑:“项羽在巨鹿不是坑杀了二十万秦军么?如今是赵的地界,等拿下赵……”
赵令徽点到即止,她从韩信眼里看到了山崩地裂的震惊。
她的意思是,从这些被坑杀的秦军身上扒秦甲下来。
倒也不怪韩信震惊,这样缺德的法子,谁会想出来,就算是想出来,也不会用。
跟陈平待久了,她也变得阴起来了。
眼下要紧的,不是光明正大的法子,而是尽快平定诸侯,一统天下。
毕竟,兵不厌诈嘛。
战场上论君子,才是最大的笑话。
赵令徽歪歪头:“将军以为,如何?”
怕他不同意,赵令徽又赶紧补充:“这事当然不会让将军亲自去做,交给属下来就好。”
刘邦本就对韩信不太放心,若是再让韩信做这档子事,那不是加深这份不放心嘛。
韩信也只讶异了一息,点点头:“好。”
赵令徽摆摆手:“将军可别用这么复杂的眼神来看我,我……”
却听他道:“司马冰雪聪明,得司马在军中,如我左膀右臂。”
这回轮到赵令徽错愕了,伸手碰碰韩信额头又碰碰自己的,喃喃自语:“这也没病啊,你不会叫人夺舍了吧……”
这是上辈子那个宁死不屈,一生清白,不肯叛汉的韩信么?
怎么如此轻而易举地答应了她这个缺德办法?她自己都觉得缺德,都准备好了长篇大论说服他。
“夺舍”二字使韩信眼中闪过一丝慌乱,好在没叫赵令徽捉住。
“司马说的对,活着的人比死了的人重要。二十万秦军死不能复生,可是我们能让活着的人减少伤亡。如果他们泉下有知,这一身盔甲能保护好他们的家人,想必他们也愿意。更何况,将他们挖出来,再好生安葬,不比他们现在的样子体面吗?”韩信条理清晰,头头是道。
虽然韩信答应地如此轻易这件事难以置信,但赵令徽不欲深究,答应地容易是最好的,免得她再费口舌。
安下心思,赵令徽瞥向韩信:“阿信?”
韩信不好意思地侧脸,闷闷的:“嗯。”
“你不想故国吗?”
赵令徽所指的故国,就是韩国。
韩国,是张良的故国,也是韩信的故国。
不过,大多数人只知道前者罢了。
前世赵令徽知道这件事,还是他们成婚后。
而今这么说,不过是试探。
“令徽所说故国,是指韩国吗?”韩信撩起眼皮。
赵令徽讶异他的坦然,点点头。
她还以为,他会顾左右而言他呢。
“令徽听何人说的?”
赵令徽似笑非笑:“猜的。大将军姓韩,气度不凡,想必跟张先生一样,出自贵族,我不过随口一猜,大将军切莫当真。”
“怎么不叫阿信了?”韩信眉眼舒展开,“叫大将军,可就是上下关系,我可不告诉你。若叫阿信……便算故友,我可以告诉你。”
赵令徽磨牙,一字一顿:“阿,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