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下了几日的雨,今日终于放晴,天湛蓝湛蓝的,与对面日渐染黄的山林被尽收眼中,像是一副极美的画卷。
宋颂柱着一根木棍,深一脚浅一脚跟在周荃后面,汉子们赶着下山,没留意他走得吃力,他也没言语。
周荃回头担忧地说:“你真不用我们走慢一点?”
秋天山脚还不怎么冷,可山上却冷得快,绕是这样,宋颂背后都出了一身的汗,闻言笑着道:“不用,若是我走不动了,自会喊你们。”
周荃见他倔强,暗自叹了口气,也不多说什么,只留意脚下好走的地方,示意宋颂踩他的鞋印子。
宋颂喘了口气,脚下步子快了几分。
之前说枸杞晒好了,原本那时候就打算下山,只是不巧正好赶上了下雨,好在没下几天,不然他来不及买棉花了。
前几日他给周荃做饭时听说他过两天要下山一趟,便想着问周荃能不能带上自己,他想下去卖枸杞买棉花,周荃顾念着路远,不如他顺带帮了,也省得宋颂多跑一趟。
宋颂原本觉得不好,只是架不住周荃劝说,正准备答应时,寨子里其他人听说周荃要下山,纷纷过来让带东西。
东西实在是太多,最后选了几家的汉子,却也没办法帮宋颂捎带过去,只得他自己跟着去,就成了现在这个模样。
路过一处地势平坦开阔的溪水边,周荃让停下歇息一会儿,一早就起来赶路,看看天色,这会儿也快到午时了,铁打的人也受不住。
宋颂坐在离汉子们稍远的树根下,喘了两口气后才解开腰间的竹筒,喝了好大一口水,灰灰仔和乌儿趴在他左右两边,连舌头都放了出来。
他倒了点水在手心,两只狗也渴极了,宋颂喂了好半响才不喝了。
宋颂抽出手帕擦了擦额角的汗。
其实他背后的衣裳已经被汗打湿了,可他也不敢放下背篓,他衣衫单薄,背篓还可遮挡两分。
周荃坐在汉子堆里,余光却一直留意着宋颂,见旁边林子里有一株果子树,便起身去摘了几个,走过来一人给分了一个。
走到宋颂跟前,他递过去一个果子,在宋颂抬手的时候往他手心里放了一小把红色的浆果。
“正好看到了。”周荃把摘到的浆果全给了宋颂,之后也没走,说:“等下我帮你背。”
他说的是那半背篓枸杞。
担心宋颂拒绝,周荃接着说:“不背东西走着松快,不然掉队很危险。”
闻言,宋颂张开的嘴也只得闭上,只小声说了些感谢之词。
他一手拿着果子,一手拿着浆果,腾不开手剥皮,就把小小的浆果用手帕包着,放进了怀中。
周荃摘的果子他们这儿喊八月黄,长长胖胖的,成熟了自己会开个口,只是籽多,吃不到个什么,只当个零嘴吃,顶饱是万万不能的。
歇息时正好将午饭吃了,汉子们手里都是自家做的肉饼,宋颂跟周荃吃的一样,都是他做的。
不过没做肉饼,周荃说肉有些不想吃了,他便给做了豌豆饼,前段时间栽豌豆还剩了点,就拿来做饼子,因面饼子放凉了口感不好,他还拿油炸了炸,哪怕放了一天吃起来也是香酥脆口的。
炸了后的饼子咬一口都会掉渣,宋颂不想浪费,便用手接着吃,不然有些碎屑直接落在地上,实在可惜。
休息一阵,几人又起身出发,只是这次,宋颂背着周荃的空背篓,他自己的就在周荃背上。
到镇子上时已经未时末了,几人面上都有些疲色,但也没说着歇息,趁着时候把要买的东西买齐,明儿一早好赶着时辰上山。
寨子里人要的东西多,一人分着去买几样,也不怕买多了。
周荃让宋颂跟着自己,镇上人多,宋颂又显然是个哥儿,一个人行走不太安全。
因他要买的是香油,不是别的轻巧东西,便说带着宋颂卖了枸杞再过来买,只是去孟氏医馆时竟路过了香油坊,周荃便让宋颂在外头等一等,自己去问问价钱。
宋颂往旁边站了站,没挡住人家店门口,只是他身边跟了两只大狗,路过有怕狗的人一见就躲远,不怕的却也不敢靠近香油坊。
宋颂正想着要不要去其他地方等时,一个路过的胖夫郎停了下来,问道:“你这枸杞倒是大个。”
宋颂扫了一眼,见他衣着体面,双腕上还有两个大大的银镯,一看便是有钱人家的夫郎,便笑着道:“这是从深山老林里摘下来的,之前都没别人摘,自然大个。”
说话间,胖夫郎伸手捏了几颗细看,问道:“你这枸杞怎么卖的?”
没想到这胖夫郎竟是要买,宋颂惊讶之余却也飞快答上:“三文一两。”
这是枸杞的市价,他晒的枸杞又大又饱满,这个价格买了不会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