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公署(ICAC)高调介入调查奇胜电子和孙伟奇的消息,如同投入港城平静湖面的一颗深水炸弹,迅速激起了层层涟漪,在商界和金融圈内引发了广泛的议论和猜测。
就在消息传出的第二天傍晚,虞枭接到了霍启良的电话。电话那头的霍大少爷,语气里带着一种难以抑制的兴奋和故作神秘。
“阿枭!看到新闻没有?孙伟奇那老小子栽了!被ICAC请去喝咖啡了!哈哈哈,真是大快人心啊!”霍启良的声音听起来像是刚刚参加完一场派对,背景里还隐约传来爵士乐的声音,“我跟你说,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我这边收到点风声……哎呀,电话里说不方便。晚上有空没?老地方,兰桂坊那家爵士吧顶楼VIP房,我等你,跟你细说!顺便……咱们那个合作方案,我觉得可以再往前推一步了!”
虞枭握着电话,目光落在窗外渐渐沉下的夜色。霍启良的兴奋在他的意料之中,甚至可以说,是他计划中的一部分。而他“收到风声”……这才是重点。看来,暗中推了孙伟奇一把的那只手,已经开始通过霍启良这条线,向他传递信息了。
“好,我晚点过去。”虞枭声音平静地答应下来。
兰桂坊,霓虹闪烁,纸醉金迷。顶层VIP房内,厚重的隔音玻璃将楼下的喧嚣彻底隔绝,只剩下舒缓的蓝调音乐在空气中流淌。
霍启良已经喝了几杯威士忌,脸颊微红,看到虞枭进来,立刻热情地招呼他坐下,亲自给他倒了一杯昂贵的单一麦芽。
“阿枭,你可算来了!”霍启良举起杯子,“先干一杯!为孙伟奇那老混蛋倒台贺!也为我们即将到来的成功合作贺!”
虞枭象征性地举杯,与他轻轻碰了一下,抿了一小口。琥珀色的酒液在舌尖漾开辛辣的暖意。
“孙伟奇这事儿,确实挺突然的。”虞枭放下酒杯,语气平静地开口,像是在随意评论,“我只听说他最近资金链紧张,没想到会直接牵扯到ICAC。” 他需要试探一下霍启良到底知道多少,以及信息的来源。
“突然?嘿嘿,一点都不突然!”霍启良立刻压低声音,凑近了一些,脸上带着“我知道内幕”的得意表情,“我跟你说,这水深着呢!孙伟奇那老小子,能有今天,本身就不干净!他当年怎么发的家?还不是靠着……”
他忽然停住,左右看了看,确认包厢里只有他们两人,才用更低的声音说道:“阿枭,我最近听到点风声,不知道真假,但觉得有必要跟你说一声。”他脸上带着一种“我为你两肋插刀”的表情,“当年孙伟奇那老小子能那么快搞到你们虞氏电子的技术资料,好像……好像是厉家那边有人递了梯子!听说是一个姓钱的副手,专门负责处理你们虞家那些不良资产的,跟他勾结在一起搞的鬼!”
虞枭端着酒杯的手几不可察地停顿了一下,随即若无其事地继续品酒,只是眼帘微垂,遮住了眸底一闪而过的厉色。“哦?还有这种事?”他的语气听不出什么波澜,仿佛只是在听一个无关紧要的八卦,“霍少的消息倒是灵通。”
“嗨,我也是偶然听说的!”霍启良被虞枭不咸不淡的反应噎了一下,但还是强撑着邀功的姿态,“我就觉得这事儿不简单,厉家那帮人,做事太脏!你可得小心点!那个姓钱的,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厉家做事……”
“多谢霍少提醒,我会留意的。”虞枭放下酒杯,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带着些许疲惫的感激,“过去的事情太复杂,我现在只想专注于眼前。”他巧妙地将话题引开,没有再深入追问,也没有流露出过多的情绪。
送走霍启良后,虞枭脸上的最后一丝伪装也消失了。他走到窗边,看着楼下车水马龙。霍启良带来的这个信息,时机太过巧合,内容又过于精准地指向厉家内部……这不像是霍启良自己能查到的。是霍振雄想借他的手清理门户,还是那位刚刚回港的霍明章在试探他,甚至……想借刀杀人?
他拿出加密手机,给陈默发去信息:“查一下厉家五年前负责处理虞氏不良资产的团队,重点关注是否有姓钱的副手及其现状。另外,密切监控霍启良近期接触的人,特别是霍明章回港后的动向。”
他不会轻易相信任何“意外”的情报,尤其是在这个时间点。但这并不妨碍他将这颗不知来路的棋子,暂时纳入自己的考量范围。
*
与此同时,孙伟奇彻底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ICAC的介入如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商业贿赂的指控远比环保或劳工问题致命得多。银行在第一时间全面冻结了奇胜电子及其关联账户,所有的融资渠道被彻底切断。
绝望之下,孙伟奇再次尝试联系周鸿,甚至亲自跑到周鸿公司楼下想要堵人。但回应他的,只有保安冰冷的驱逐和周鸿秘书公式化的“周总正在外地出差,归期未定”。
这条最后的救命稻草,彻底断了。周鸿这条冷血的鳄鱼,在确认他毫无利用价值后,连表面功夫都懒得再做。
而就在此时,虞枭等待的“最佳时机”终于到来。
陈默启动了第三步计划——舆论引爆。
一份标题为《奇胜电子:从行业新星到濒临破产——过度依赖、技术空心与合规黑洞下的必然结局》的深度分析报告,通过一家与“静水资本”毫无关联的海外财经分析机构的渠道,悄然发布在几个重要的行业网站和金融信息平台上。
报告以专业、详实的数据和看似客观中立的口吻,系统性地剖析了奇胜电子所存在的核心问题,并且直接得出结论:奇胜电子的商业模式已不可持续,破产清算或被低价收购只是时间问题,建议投资者、供应商和银行立刻采取风险规避措施。
这份报告如同投入滚油的一瓢冷水,瞬间引爆了市场!
原本还在观望的银行彻底失去耐心,启动了强制收贷程序。惊恐的供应商们不再满足于催款,开始派人围堵在奇胜电子的工厂和办公室门口,要求立刻结清欠款,甚至试图抢搬设备和原材料。小股东们疯狂抛售股票,导致股价彻底崩盘。奇胜电子内部更是人心惶惶,员工纷纷离职讨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