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后,金蛋显得有些亢奋,连晚饭都吃得飞快。吃完,他一边帮我收拾餐具,一边抬头问:“妈妈,泰坦尼克号上真的是冰山撞沉的吗?”
我一愣,随即笑了:“怎么?你不信?”
他摇摇头:“我也不知道,我就是觉得……那么大的船,真的只是撞了个冰山,就沉了吗?”
我看着他认真的小脸,意识到——我们不只是要做一张作业用的海报,而是要借这个机会,教他如何去“怀疑”、去“探索”、去寻找“答案”。
“那我们一起查资料吧。”我说,“你可以看看别人对这件事还有什么说法,我们一起选一个角度,做得不一样一些。”
/
从那天起,我们便开启了“泰坦尼克研究小组”的工作模式。
我们一起查阅了大量资料,看完了《National Geographic》(国家地理)拍摄的深海探索记录,也刷了几部YouTube上的纪录片——
? 有人提出“燃煤自燃论”:说船体早在起航前煤仓里就起了火,烧了好几天,导致船体右舷过热、金属疲劳,冰山撞击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也有人相信“月亮引潮力论”:1912年那天正好是19年来月亮最靠近地球的一晚,潮水异常高,带来了原本不会出现在那片海域的冰山;
? 还有一派说是“建造错误”,声称泰坦尼克号其实是姐妹船“奥林匹克号”伪装的——那艘出过事故的旧船换了名字和装饰,被公司当成保险诈骗载人起航……
金蛋听得津津有味,一边记录,一边连连惊叹:“真的吗?那他们怎么知道这些?”
我告诉他:“因为他们去查、去问、去思考。”
“那我也要。”他眼睛亮亮的,“我要告诉同学们这些事,他们都不知道!”
/
然后就是海报制作,我们花了好几天时间。
我教金蛋怎么排版,怎么从网上选图打印;怎么写简洁清楚的英文说明。
他画了一张“撞击瞬间”的图,又自己剪贴出三种“怀疑论”的分区。
我们还特意把我们在博物馆扮演的乘客“Frank”和“Esther”放在右下角,用彩笔写上“Real people. Real stories.”(“真人真事”)
最后的标题,是他自己定的:
“What Really Happened to Titanic?”
“泰坦尼克号:真相,真的只有一个吗?”
我看着那张大大的海报,忽然很想给他鼓掌。
/
春假结束后的第一天早晨,金蛋兴奋地背起书包,手里小心翼翼地拎着我们做好的那张海报,脸上挂着藏不住的笑意和骄傲。
他一路小跑着进了校门,连头都没回。
放学回来,他一进门就扑进我怀里,眼睛亮得像要发光。
“妈妈,大家都被震惊了!他们都说没想到我查了那么多资料,还真的去参观了博物馆!”
几天后,他的作品被老师选为班级代表,贴在学校大厅入口的展示墙上。
我有一次去接他,远远看见他那张海报前围了好几圈人——有学生,也有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