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曼给我的警钟和提醒,并没能让我从桑岩给我线线盗心的情缘里醒来,因为桑岩根本没给我任何逃道的空间。
可能是预感到我的不确定和转身的可能,他出国同时,就启动了“全方位包围”的恋爱策略。
我一直以为,恋爱应该从两个人的亲密相处开始,是生活中那些小细节里慢慢积累的火花,是争吵过后依然能牵手前行的默契。
可讽刺的是,我和桑岩真正的恋爱,却是在他离开之后,才正式开始的。
或许是因为他还没从MBA毕业,仍是学生身份,时间宽裕,情绪也更敏锐。他简直就像一个刚刚陷入热恋的少年,那种热烈、专注、毫无保留的投入,几乎无法抵挡。
短信、邮件、照片像潮水般扑来,连我中午吃的什么、晚上天气如何,都成了他关注的重点。哪怕只是一片秋天的落叶,他都能借题发挥,写成一段铺陈思念的小诗。
我们的世界虽然隔着万里,但因为都曾在北美生活、求学,有相似的文化经验和生活背景,竟意外地找到了无数可以说的话题。
有一天,他发来一张照片,是他在加拿大校园里拍的夕阳,镜头刻意拉远,只留下他一个人的背影。他在文字里写道:
“如果当年我能坚持每天送你回家,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我常在脑海中,模拟我们还能再见的无数种可能——
但万万没想到,真实的‘再见’竟然来得这么晚。”
我盯着那张照片,指尖不自觉地收紧,仿佛透过像素,也能感受到他那一刻的孤独和温度。
最让我无法抗拒的,是他写给我的“梦境解析”。
我们经常梦见高中,那些场景总是围绕着教室、黑板、老师的点名声,甚至梦里的考试题目,都是熟悉的三角函数曲线。
他会认真记下这些梦境,在邮件中用英语写下解析,有时夹杂几句中文,像心理分析师,又像个恋人悄悄探进我心底。
我们说的语言是中英交杂的。
有些情绪非中文不能表达,有些暧昧的话题,用英文反而更显得克制与性感。
“Indulge”成了我们的秘密暗号。
在中文里,它意味着沉溺、放纵、纵容。
而对我们来说,它代表的,是一种状态——是一种跨越十四年的迟来重逢,是终于能够无所顾忌地去爱一个人的狂喜。
我沉醉在这迟来的幸福里,流连忘返。
那些曾经的犹豫、挣扎、对梦境与现实边界的困惑,竟然在他一次次真诚而热烈的表达中,被慢慢溶解。
我开始不再去分辨——我爱的那个桑岩,是不是现实生活中这个人,还是我青春幻想中那个原型?
这个问题,仿佛早就不再重要了。
因为只要是他,只要他是桑岩,
我就会义无反顾。
/
大约半年后的一天,我收到了桑岩的邀请——去加拿大参加他的毕业典礼。
那天我打开邮箱,看到他写的标题只是一句简单的:“飞来吧!”
正文只有两行字:
“I’ll be waiting at the gate. With your name in my heart, and your shadow in every sunset.”
—— S.
短短几句,击中了我最柔软的地方。
我盯着屏幕良久,手指却像被冻结了一样,迟迟没有动作。那一刻,我仿佛听到什么东西轻轻地碎了,又仿佛有什么东西,在心里,悄悄地被唤醒了。
他没有用任何祈使语气,却让我无路可退。
那封邮件像是一张飞机票,又像是一张通往命运下一站的通行证。
我迟疑了很久,真的很久。
理智一次次在耳边提醒我:“不要去。”
我甚至在便签本上写下了一行又一行反对的理由:
——我们真正的“订婚”,是在一种荒谬的气氛中发生的;
——他刚离婚,我不知道他会不会还有善后的事情要处理;
——我们至今未真正一起生活过一天,我不了解他在生活中的样子,会和我吵架,会做家务吗?
——我不了解他的生活习惯,他的朋友圈,他的过往;
——我甚至,还没来得及告诉我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