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我主动向公司申请调回中国,顺利回到北京,负责管理亚太区八个国家的 IT 系统支持团队。年薪丰厚,职位稳固,前途光明。
在旁人眼里,我无疑是个“人生赢家”。
外企高管,经济独立,阅历丰富,还保持着不错的外形。每次聚会,同事和朋友总会半带羡慕地感叹:“云翼,你一个人过得可太精彩了。”
可他们看不到,在无数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我独自坐在落地窗前,看着这座城市的灯火万家,心里却空荡得像一间关了太久的旧屋——光线明亮,却没有温度。
而我的父母,对我始终放心不下。
母亲总是用最柔软的方式表达她的焦虑:“云翼,你有没有考虑……再找一个?”她说得小心翼翼,像是怕惊扰了我脆弱的情绪,又像是怕我拒绝得太果断。
父亲更沉默。他不劝我,也不提婚姻的事,只是在每次家族聚会时,默默坐在我身边,仿佛只要他在,就能隔开那些亲戚探究的目光。
我知道他们在担心我孤单,担心我余生的归宿。
而我自己,又何尝不是一团乱麻?
比起人们口中的“大龄剩女”,我的处境更尴尬。年龄上,我已不再年轻;情感上,却又像一个刚从梦里惊醒的孩子。所谓“高不成低不就”就更不适用于我,因为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也不知道什么样的人会真正喜欢我。
八年的婚姻,让我深刻意识到:我从未真正爱过,也未曾被真正地爱过。那段关系更像是一场被精心编排的理性合作,一纸婚约背后的孤独,比单身时更加浓烈。
如今的我,站在人生的岔路口,已经退却了年少时的天真,却依旧没有找到方向。像个从长梦中醒来的旅人,不知道该往哪里走,不知道还有没有一条路通往真正的“家”。
我经常想:如果当初选择了另一条路,是不是就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比如,在大学毕业前,如果我没有顺从父母安排的相亲,是否就不会误入那场冷淡的婚姻?
如果当年有勇气迈出那一步,把心里那个叫“桑岩”的名字说出口,我们的人生,会不会早已不同?
但人生从不提供重来的机会。过去的每一步,哪怕荆棘遍地,哪怕遗憾丛生,都是通往今天的路,无法更改,也无法否认。
多年海外的漂泊生活早已让我习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状态,可真正回到北京后,我却发现自己仍旧像个局外人。
曾经熟悉的街道如今换了模样,熟悉的人也渐渐走散。
我在人潮汹涌的地铁站里穿梭,在灯火通明的写字楼间加班,看着朋友圈里朋友们结婚、生子、晒娃,心里竟没有一丝羡慕,更多的是——迷惘。
窗外的霓虹灯璀璨依旧,这座城市依旧热闹喧哗,可我却始终找不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
我像被按下了暂停键的人,坐在一间不断前进的车厢里,四周风景飞速变换,只有我一动不动。
我不知道自己究竟在等待什么——
是一个契机?
还是一个人?
又或者,是一种重新开始的勇气?
/
林曼是我保持联系的唯一高中同学,也是我在北京难得可以倾诉的朋友。我回北京后,林曼曾多次提起拉我去同学聚会,但我都提不起兴趣拒绝了。
一天晚上,我刚下班,正准备回家,手机屏幕亮起,林曼的名字跳了出来。
“云翼,晚上有空吗?咱们一起吃个饭吧?”
我们约在国贸附近的一家餐厅。
“你猜今天谁给我打电话了?”林曼一见面就卖关子,眼神里闪烁着难得的兴奋。
“谁?”我随口问道,低头搅拌着咖啡。
“桑岩。”林曼大睁着眼睛,注视着我的表情,希望从中看到她盼望的兴奋。
手里的勺子顿了一下。
十四年了。
这个被我小心翼翼地封存和掩埋了的名字,突然听到却依旧让我猝不及防。
“他……还在加拿大?”我试图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无波。
“嗯,他在读加拿大排名第一的商学院,这次是暑假刚回北京探亲。”林曼端起咖啡杯,看了我一眼,嘴角微微上扬,“你们俩……十四年没见了吧?”
我轻轻点头,不置可否。
十四年,足以让一个人彻底改变,足以让一个故事被时间尘封。
可是在听到这个名字的瞬间,心里那道本已干涸的裂缝,竟然泛起了久违的酸涩。
林曼眨眨眼,靠过来,小声问道:“你想见他吗?”
想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