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越来越阴冷,手中握着瞬华递过来的鱼汤。
视线挪到窗外细雨灰蒙的天,最后落于眼前人。
“听说太后今日在朝上,收到边境大报。
大蒙国近日对我国边境一带居民,又进行过几次大规模劫杀。
太后震怒,大臣也纷纷出言,想要讨伐大蒙国。”
瞬华一点头。
“不错,有一半大臣要求出兵与大蒙国一战,也有一半人要求议和,继续保持两国友好。”
放下碗:“哦,那太后怎么说?”
“太后娘娘一时也拿不定主意,还得跟群臣再商议此事,不好太早下定结论。”
想了想问起:“那朝廷上又是哪几位大人主张出兵?”
她小走一圈。
“朝中荣国公与沐郡王世子,觉得是大蒙国无信挑衅在先,所以要求出兵。
而穆丞相与高大人则是觉得,朝廷刚稳定暂时不宜出兵,得派大臣前去议和。
否则民心不稳恐有大乱,不利于朝廷。”
闻言微睁了眼。
“议和!拿什么和!”
瞬华也知话中意。
“自古两国交好,最快速有效之法,无外乎就是结亲联姻。”
思忖着大蒙国现下境况,不确定般分析。
“听说那边君主刚上位不久,只是一个十六岁的主。
年轻气盛,被人挑拨,做出对两国无益之事也是有可能,亦或者他有更大野心也说不定。”
“陛下说的是,不过现在是太后娘娘在前朝,陛下也不必过于忧心此事。
和亲不是小事,若娘娘拿不定主意,肯定会来找陛下商议。”
“也是,我现在不宜管这些,身子越来越重,本就是第一胎,只想安安心心舒坦几天。”
除夕前几日,宫外女眷诰命都要进宫,给各宫娘娘和穆卓一请安。
母后要在前朝设宴,宴请众大臣。
人进了宫就得有人接待引路,本想让宫里女使去办。
可一想到四舅母那不安分的性子,便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盘算一番后,让人去长公主府把皇姐请进宫。
“什么!陛下想让妾身在外命妇们,进宫朝见那天做领路人,去给皇祖母和良人请安!”
皇姐听到这个提议,很是吃惊。
一笑回应。
“本想让宫女使带着你们去请安,但想到一些不安份因素。
怕女使压不住,只得打消念头,今年封地王妃们也要进宫面圣。”
“事关皇家颜面,兹事体大,思来想去,还是觉得皇姐你最合适。”
她略有所悟。
“陛下是说四舅母,可就算是这样,不是还有临蕙姑母么,怎能轮到妾身出面?”
徐徐拉着她坐下。
“皇姐觉得姑母这些日子,经历了那些事,还有心思打理这后宫?”
“难道皇姐真要在公主府,郁郁寡欢一辈子?”
“虽说与驸马还不到相看两厌地步,可你们终究也做不到举案齐眉了。”
“与其在公主府这样没意思过着,倒不如在宫里待段时间,或许还能改变一下心境。”
“眼下良人正病着,皇姐本就打理过公主府,且后宫又需要一位女眷,来接待外来诰命。
宫里没有待嫁合适的公主,母后帮着前朝,皇祖母上了年纪。
放眼望去,也只有皇姐你,来当这个接待人最合适不过。”
“若皇姐真能在宫里站稳脚跟,又何忧公主府那些个妾室。
到时候要杀要剐,还不是你一句话的事。
驸马若要闹,难道皇姐不会重新找个会听话的人,换换心情。”
“那时你地位已然不同现在,还怕没有儿子立不住脚?
想来驸马若识趣,也不敢再置喙。”
她双眸有一瞬微睁,手也不自觉拿起案几上青瓷壶,为她自己斟了一杯。
又在手中转了转,半刻后才有些纠结。
“陛下可想清楚了,永帝起便立下规矩,后宫不得干政。”
“宫里外嫁公主,不得干预前朝后宫事,就算是待嫁公主,平常也不能随意干预后宫。”
“莫非陛下是想打破永帝的……”
轻笑着眼中若有所探。
“皇姐忘了!我现在的身份?又是谁,把我这个未嫁的公主,给扶上来?”
“从自己上位那刻,女子不能干政这个说法,就已经无形废除。”
“谁还会在乎,一个公主在后宫掌权,难道皇姐不想做永帝后。
第一个位越诸王的长公主!”
皇姐睁大了眼,随即眸中想到什么,定定看来。
不过这次语气,却是平缓带些担忧。
“陛下可有把握吗?陶荆夫人那次,陛下就已经做了决定,对吗?”
向她郑重点头。
“不错,上次陶荆夫人一事就下定决心。
永帝后,公主地位跟皇子比起来,堪堪落了一大截。”
“之后所谓长公主跟大长公主,不过只是一个口头称呼。”
“实权被剥夺得一干二净,虽说永帝乃是前车之鉴,大大削弱公主地位,防止前朝后宫作乱。”
端杯润唇,眼中轻笑。
“可永帝怎么也想不到,他死前亲口立下的规矩,竟在先帝默许下,逐渐被皇祖母和母后打破。”
“既然后宫都能干政,皇帝都能换成公主做。”
“母后能包庇四舅母荒唐行为,那皇姐又为何不能干预后宫?”
“难道皇姐忘了,连四舅母都能说出,规矩是死的人可是活的不屑金语。
那咱们何不跟着人家好好学学,这变通的本事。”
“至于那些言官么,现在可是由母后代理政事,相信母后有让他们闭嘴之法。”
陆续说完,皇姐面上早已由,最开始不可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