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的西南接壤波斯和天竺,东北边和海外的小国都是大晋的附属国,没有倭国和棒子国。
奥匈和罗马都是讲英语的国度,因为和奥匈接壤,和罗马没有直接冲突,加之这些年西南稳定和波斯有贸易往来,罗马帝国的商队也会从波斯来大晋做生意。
凌蕤去张家书局找到张远之。
“表兄,想不想去罗马帝国发财?”
张远之:“我们张家只和波斯有商贸往来,罗马,我们张家商队没有精通那边语言的奇人异士。”
“表兄,我罗马语算是精通,如果张家能开辟去罗马的商路,家族财富定能水涨船高。对了,外祖父他们去西域再去波斯,一般要去多久?”
“看情况吧,生意好做就快,不好做耽误的时间就会长点。”
凌蕤不想过安稳日子了,她想出去闯荡,想去西北找轩辕扶风。
“表兄,用你张家的商路,我们去西域,再去波斯,说服外祖父他们,一道再去罗马,我们出去游历,你可有兴趣?”
张远之也兴奋不已:“好啊,就这么说定了,我早就不想在京城待了。”
凌蕤要骗个钱袋子出去,旅行花销大,得让张远之掏钱。
“舅母那边工作好做么?”
张远之:“如果按照你说的,追上祖父他们去罗马,我娘一定会同意,这个事要是成了,我这继承人的位置板上钉钉。”
凌蕤打定了主意,就回去准备行囊。
秋水决,两把袖箭,金丝软甲,软剑,一把削铁如泥的匕首,换洗衣服,搜罗的各种地图,还有两千两银票,这是她的全副身家。
她首先去找蒋氏,王氏也在,张氏也在,这三人正在谈论凌长宏的婚事。
凌蕤听了几耳朵,给凌长宏寻的婚事是长安县县令的庶女。
长安县县令是京城的县令,正六品,有实权,算是门当户对。
“祖母,伯母,母亲你们正好都在,长生有事跟你们说。”
蒋氏现在对凌长生态度好了很多。
“乖孙儿,什么事,但说无妨。”
“长生想出去游历一番。”
蒋氏:“男儿志在四方,出去游历也好。”
张氏不想同意,但是蒋氏同意了,她也不好忤逆,等回了二房,张氏就拉着凌蕤,哭泣:“长生,你还小,外面很危险,等你长大,再过几年,分家以后我们一起陪你出去游历。”
凌蕤:“娘,我已经长大了,我只有多出去游历,才能增长才干,多挣些钱。这次我是和张远之表兄一起出去,互相有个照应,你不用担心。总之,我意已决,非去不可。”
张氏知道她劝不住凌蕤,“那你大伯呢?你大伯要是同意,我也就不拦你了。”
凌蕤:“等伯父下值回来,我去跟他说。”
吃完中饭,凌蕤又练了一下午秋水剑,黄昏时分,凌安回来了,凌蕤去他书房找他。
“长生,你怎么过来了?”
“伯父,我有事求你应允。”
“什么事?”
“我想出去游历一番。”
“好端端的,怎么想着出门游历?你还小啊!”
“伯父,祖母已经同意了。”
“那你想去哪游历呢?有没有人陪同?归期多久?”
“四处走走,和张家表兄一起,归期不定。”
“你和张远之多亲近亲近也好,出去游历钱财可够用?”
凌蕤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出门在外,到底多少钱才够用没个定数,要是说不够用,万一凌安不让她出去那就不妙了。
凌安见凌蕤没回话,说道:“你去账房那里支一千两,就当大伯给你的盘缠了。”
凌蕤倒是没想到,凌安这么大方。
“多谢伯父。”
“几时出发?可要多带些随从?”
“等张远之那边落实,我就带凌石一个人足矣。”
晚上的晚饭,张氏一边吃一边落泪。
凌蕤心硬,装作看不见,她必须要走,走出去才有机会离轩辕扶风更近。
如今她也不担心张氏在张家的处境,她有翠红陪着,又有钱财傍身,掌握二房经济大权,只有自己出去闯荡,混的好了,将来她才能过的更顺心。
见凌蕤不为所动,张氏止住眼泪,说道:“你是想去西北找她对不对?”
凌蕤没有否认。
“你就不能好好在家待着?等到分家以后,我们离开京城,找个地方过安静的生活,到时候你找个喜欢的人结婚生子,我们就可以一起享受天伦之乐,不好吗?”
凌蕤:“母亲,我已经有了喜欢的人,我非她不可,我吃完了,你慢用。”
翠红看母女两个谈的不愉快,把张氏拥在怀里:“珍柔,孩子大了,由她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