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陛下赞赏。”
那日之后,李世民就消停了不少,不再老是带人出去侦听勘探,以身犯险。
秦王府众人也长舒了一口气。
李世民承诺,他如果出门,必然会和他们通一下气。他保证,半夜主君莫名消失的事情不会再发生。
秦王府终于安生了几天。
这几天里,向皇帝陛下求援的先遣回来了,带回来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作为先遣队被派出的柴绍将军哭惨哭的很有水平,又从皇帝陛下那儿薅来了一万兵马。
坏消息是,皇帝陛下除了派遣一万的军队,还多派了个监军来。
其实还有一个更坏的消息,暗线的探子传报,说是皇帝与皇太子分兵了,皇太子已经起身北上,皇帝踱步不前,似乎是在犹豫是不是继续向西入蜀,两人分兵前似乎有很大的冲突。
李世民敏锐的嗅到了其中的关窍,皇帝与太子显然是各怀鬼胎。
“监军是谁?”
“内侍省内侍大监,高力士。”
“谁?”李世民挖了挖耳朵,仿佛没听清一样。
“殿下,是内侍省内侍大监,高力士。”崔光远替那人重复了一遍。
“内侍省?此人是个内侍?”
“是,殿下,此人是陛下的最为近身侍奉的内侍,深得陛下的信赖。”
“他手上没人了吗,派个内侍来做监军?”李世民不可置否。
崔光远疑惑道:“我记得殿下身边也有一位张内侍张阿难,殿下还敕封他为银青光禄大夫,汶江县开国侯。”
“那能一样吗,阿难是实打实的军功打出来的,他有什么军功?”李世民的偏心一览无余。
“呃……”完了,又要扯到某些踩雷的事情了。
李世民看着崔光远欲言又止的样子,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李隆基也是政变上位的?”
太平年间内侍的军功能怎么来,那只能是跟着自己的主子搞政变来。
“……算是吧。”唐隆政变,怎么不算呢?
李世民默了默,道:“高力士是个什么样的人?”
崔光远道:“大监深得陛下信任,长期侍奉左右,参与军政要事,前宰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提升均有他的帮忙。但是大监为人生性温和谨慎,很少犯错,从不敢骄纵蛮横。”
李世民点点头:“也就是说,他是个识时务的人。”
“是,大监很擅长观察局势。”
“但愿如此,希望他不会费我太多的时间。”
李世民凝视着桌上的舆图,而舆图上有一个用朱砂圈上的红圈,十分显眼。
那是睢阳。
高力士来到长安时非常低调,一架小马车就把他拉到了弘义宫。
“高大监,秦王正在此处。”
高力士走下马车,眯了眯眼,抬头看见原来挂着“弘义宫”的小宫殿群大门换成了“秦王府”。
高力士心中一咯噔。
他进入长安后,就派人去简单的探听了一下消息,所得皆是对秦王的称赞,说什么秦王有太宗遗风,秦王是天神降世云云的。
长期以来对于局势的敏感度告诉他,至少在长安城内,秦王已经获得了民心,他不能得罪秦王。
正巧,高力士来的时候,房玄龄和杜如晦刚从秦王府出来。
高力士看着两人身着紫袍,再仔细一瞧他们两人的脸,心中又是一咯噔。
这两人他不认识。
房玄龄和杜如晦也好奇地看了一眼高力士,不过他们也仅仅是看了一眼,就行色匆匆的离开。
高力士的七窍玲珑心不由得动了起来:这些人必然是秦王的幕僚,而他们竟然敢当众穿紫袍而没有人质疑,可见秦王已经压制住了长安的官吏们,现在的秦王只手遮天。
“见过高内侍,高内侍里面请。”前来迎接高力士的是李世民身边的张阿难。
高力士也是一礼,道:“多谢。”
包括两人在内,没有人意识到,大唐两位传奇宦官,在此刻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