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孙吴:三国时期由孙权建立的政权。
5.交州:古地名,大致包括今广东、广西大部及越南北部。西晋和东吴长期争夺此地。
6.蛮烟瘴雨:指中国南方山区因气候湿热而形成的特有景象,也指代瘴疠等疾病。
7.杨稷:西晋将领,泰始年间被任命为交州刺史,与吴军作战多年。
8.孙皓: (243年-284年),字元宗(一说名彭祖,字皓宗)。孙权之孙,孙和之子。吴国末代皇帝。以残暴、奢侈、迷信闻名。
9.交州刺史(吴国任命):指陶璜之前的吴国交州长官,可能是步阐(后叛晋)、或虞汜等。史载不一,此处模糊处理。
10.郁林:古郡名,治所在今广西贵港市。
11.陶璜: (?-?),字世英。丹阳秣陵(今南京)人。吴国后期名将。以平定交州闻名。
12.交州牧:汉晋时期州级最高行政及军事长官,权力大于刺史。
13.荆州:古地名,三国及西晋时期为战略要地,主要在今湖北、湖南一带。晋吴长期在此拉锯。
14.豫章王孙曜:主角之一,孙休之女,已受封豫章王(虚构爵位,匹配其身份)。
15.蜀汉:三国时期由刘备建立的政权,263年被魏所灭。
16.后主:指蜀汉后主刘禅。
17.刘珵:主角之一,刘禅之女。
18.宗室:指皇族或王族成员。
19.归义:指归顺、投降。此处指刘禅降晋后,其部分家眷(如刘珵)可能因政治原因被送往或留在吴国。
20.交趾郡:古郡名,交州的核心区域,大致在今越南北部。
21.龙编:古城名,一说在今越南河内东北,曾是交趾郡治所和交州州治。
22.荆楚:泛指古代荆州和楚国之地,大致为今湖北、湖南一带。
23.瘴疠(zhàng lì):指南方山林中湿热蒸郁能致人疾病的毒气,也泛指恶性疟疾等传染病。
24.临轩:靠近窗户。
25.舆图:古代地图。
26.洛阳:西晋都城。
27.衮衮诸公(gǔn gǔn zhū gōng):指身居高位的大官们。衮衮:形容众多。
28.葛布:用葛藤纤维织成的布,质地轻薄,适合炎热天气穿着。
29.武弁:古代军人戴的帽子。
30.孙氏:指建立东吴的孙氏家族。
31.斥候:古代军队中负责侦察敌情的士兵。
32.九真:古郡名,在交趾郡以南,今越南清化一带。
33.毛炅:西晋将领,与杨稷一同在交州抵抗吴军。
34.都尉:军官名,职位次于将军。水军都尉即统领水军的都尉。
35.偏将:低于主将、副将的将领。
36.兵贵神速:语出《孙子兵法·九地篇》(经后人总结)。指用兵贵在行动迅速。
37.因粮于敌:语出《孙子兵法·作战篇》。指就地从敌人那里夺取粮食。
38.孙休: (235年-264年),字子烈。孙权第六子,吴国第三位皇帝(吴景帝)。孙曜之父。
39.批亢捣虚(pī kàng dǎo xū):语出《孙子兵法·虚实篇》。亢:咽喉,比喻要害。虚:空虚之处。指扼其要害,击其空虚。
40.瘴疾:即由瘴疠引起的疾病。
41.慈不掌兵:意为:心地过于仁慈的人不适合统领军队。强调治军需要严明纪律和果断决策。
42.都河:交州境内河流,具体指哪条或不可考,泛指交趾地区的主要河流。
43.阿珵:对刘珵的昵称。
44.“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语出《孙子兵法·计篇》。强调战争关系国家生死存亡,必须审慎对待。
45.成都:蜀汉都城,今四川成都。
46.阿姊:此处指司马晟、曹襄、刘祎等年纪稍长或关系亲近的女性同伴(在她们彼此的认知中)。
47.三皇五帝:中国传说中的远古帝王,被视为圣贤和功业的典范。孙皓自比他们,可见其极度自大。
48.刁玄:史载确有其人,吴末佞臣,以符命谶纬得幸于孙皓。
49.谶纬(chèn wěi):谶是巫师或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或预言。纬是汉代儒生假托孔子、附会儒家经典的著作,其中也包含符命祥瑞之说。谶纬之学在汉魏晋时期颇为流行。
50.蒋陵:即孙权陵墓,位于南京钟山(蒋山)。
51.荆、扬:指荆州和扬州,孙吴的主要统治区域。
52.丞相:百官之长,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53.万彧(yù):吴末重臣、佞臣,官至丞相,深得孙皓宠信,后失宠被杀。
54.左将军:将军名号,地位较高。
55.张悌: (?-280年),字巨先。吴末重要将领和官员,以忠直著称,后在抵抗晋伐吴时战死。
56.襄阳:荆州北部重镇,西晋在荆州的重要据点,今湖北襄阳。
57.楼船:古代一种大型战船,船上建有楼层,可供士兵远眺和射击。
58.“信以传信,疑以传疑”:语出《谷梁传·庄公七年》。指对听来的传闻,可信的就作为可信的转述,可疑的就作为可疑的转述,不加以主观臆断。此处孙曜引用,表达对谶纬的审慎态度。
59.汉:指汉朝。谶纬之学在两汉十分盛行。
60.陛下:对皇帝的尊称,此处指孙皓。
61.“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语出《道德经》。原意指精妙的治国方法不应轻易炫耀。后也引申为国家的重要权力或军事力量不可轻易动用。
62.夏口:古地名,在今湖北武汉一带,长江与汉水交汇处,是重要的军事和交通要冲。
63.“天降瑞雪,兆示休兵”:此句为根据历史事件的合理虚构,孙皓可能以类似借口掩饰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