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五
黄河之畔,山阳城。
时光仿佛在这里流逝得格外缓慢。山阳公刘康??依旧过着平静而近乎与世隔绝的生活。外界的纷纷扰扰,如曹髦作诗、孙壹被杀,他也只是通过往来商旅或魏国官府的邸报??略知一二,除了徒增几声叹息外,并不能改变什么。
四岁的刘祎??,也渐渐适应了这种平静的生活。她跟着母亲学习一些简单的女红??(当然是对外保密的),跟着父亲认字读书。她已经能背诵一些《诗经》??的篇目,也能写出自己的名字了。
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的提升,她对自己“公子”身份的困惑,也日益加深。她发现自己对母亲教的女红比对父亲讲的那些“公羊”、“榖梁”??更感兴趣,也更喜欢和府里的小侍女们一起玩跳绳、踢毽子??的游戏,而不是和小黄门们追逐打闹。
这天,她又一次忍不住问母亲:“阿母,为什么祎儿要穿男孩子的衣服?为什么不能像阿福姐姐(府里的侍女)那样梳好看的辫子?”
夫人??心中一痛,强笑着解释道:“因为祎儿是山阳公的世子呀。世子自然要穿男孩子的衣服。等祎儿长大了,就能继承公爷的爵位,光耀我们汉室门楣了。”
“光耀汉室门楣?”刘祎似懂非懂,“可是……爹爹说,汉朝已经没有了……”
夫人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她只能将女儿搂进怀里,轻轻抚摸着她的头发,低声道:“傻孩子,就算汉朝……不在了,你也是汉献帝的曾孙,是最高贵的血脉。你要记住自己的身份,要……争气。”
刘祎靠在母亲怀里,感受着母亲话语中的沉重和一丝难以言喻的悲伤。她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是“最高贵的血脉”,却要生活在这个偏僻狭小的山阳城里?为什么自己明明更喜欢女孩子的玩意儿,却必须扮演一个“世子”?
她抬起头,看着庭院角落里那棵老槐树,树叶在秋风中簌簌作响。她觉得自己就像这棵老槐树,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却又似乎不属于这里。她的心中充满了疑问,关于自己的身份,关于家族的过去,关于那个早已逝去的“汉朝”。这些疑问,像一粒粒种子,在她幼小的心田里,等待着破土而出的那一天。
公元259年,对于这五个身处不同角落的四岁女孩来说,是困惑加深、认知扩展的一年。洛阳宫廷的风暴正在酝酿,晋国公府的权势日益巩固,蜀汉的衰落与江东的新政形成对比,而山阳的平静下则掩藏着末代皇裔的无奈。她们在各自的环境中,通过亲历或听闻,接触到了更残酷的政治现实和更复杂的世道人心。她们身上的秘密,如同悬顶之剑,时刻提醒着她们伪装的重要性。而她们心中那些关于性别、身份、命运的疑问,也变得越来越清晰。历史的伏线,正在悄然交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脚注:
1.山雨欲来:语出唐·许浑《咸阳城东楼》:“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比喻重大事件即将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2.晋公司马昭:司马昭于公元258年(甘露三年)五月受封晋公,加九锡。
3.皇帝曹髦:魏高贵乡公,公元254-260年在位。259年时为十九岁(虚岁)。
4.曹襄:本书虚构人物,设定为曹髦之女,被伪装成皇子。
5.天青色圆领袍衫:天青色是一种淡雅的蓝色。圆领袍衫是魏晋时期男女皆可穿着的一种服饰,儿童穿着更为常见。
6.篆字:汉字书体的一种,具有古朴、庄重的特点。魏晋时期仍在官方和重要场合使用。
7.博学鸿词科:汉魏时期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要求应试者博学多才,擅长辞赋。
8.《孝经》:儒家经典之一,阐述孝道。是古代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
9.龙困浅滩:比喻有才能的人处在困厄的环境中,无法施展抱负。
10.潜龙诗句:此处诗句为根据史料记载曹髦作诗“愤怒之声,发于辞旨”以及后世流传的《潜龙诗》(其真实性存疑)意境进行的文学创作,非原文。旨在表现曹髦的不甘与反抗意图。
11.王沈:字处道,曹魏官员,后依附司马氏,参与废黜曹髦。时任侍中。
12.王业:字长绪,曹魏官员,王沈之弟(一说从弟),亦为司马氏心腹。时任散骑常侍。
13.画地为牢:在地上画圈当做监狱。比喻只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得逾越。形容曹髦受司马氏控制,形同囚徒。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14.卞皇后:曹髦皇后。
15.飞蛾扑火:比喻自取灭亡。语出《梁书·到溉传》。
16.车骑将军、吴侯孙壹:孙壹(或作“壱”),孙权族子。因与孙綝不和,于257年率部曲千人(一说数千人)降魏。魏封其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吴侯。
17.晋公世子司马炎:司马昭长子,未来的晋武帝。259年时为24岁(虚岁)。
18.东吴宗室:孙壹是孙坚弟弟孙静的曾孙,与孙权、孙休等同辈或晚辈(具体看其父辈)。
19.孙綝:东吴权臣,孙峻从弟,后被吴景帝孙休所杀。
20.前年(公元257年)率部曲家眷数千人投奔曹魏:此事发生在魏甘露二年,吴太平二年。
21.仪同三司:指享有与太尉、司徒、司空三公同等的礼仪待遇,是极高的荣誉。
22.司马晟:本书虚构人物,设定为司马炎之女,被伪装成公子。
23.绛紫色:深紫色。在古代是尊贵的颜色。
24.杨艳:司马炎的原配夫人,未来的晋武元皇后。
25.叉手礼:古代的一种见面礼,双手交叉于胸前,以示恭敬。宋代以后更为流行,但汉魏时期已有类似姿势。儿童行礼简化。
26.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内部。萧墙是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或屏风。语出《论语·季氏》。
27.朱姬:杀害孙壹的婢女的名字,见于《三国志·吴书·孙綝传》注引《吴录》。
28.滕胤:字承嗣,东吴后期重臣,诸葛恪、孙峻死后一度与孙綝共掌朝政,后被孙綝所杀。孙壹曾参与讨伐滕胤。朱姬可能是滕胤的故婢。
29.朱据:字子范,东吴名将,官至骠骑将军,孙休岳父。因反对废太子孙和被孙权贬斥而死。也有说法认为朱姬是朱据的婢女,为旧主复仇(此说或与滕胤事混淆)。考虑到孙休是朱据女婿,此处倾向于朱姬为滕胤故婢,更符合政治逻辑。
30.前车之鉴:比喻以前人的失败经验作为鉴戒。语出《荀子·成相》。
31.黄皓:蜀汉后期宦官,深得后主刘禅宠信,把持朝政。
32.姜维:蜀汉大将军,坚持北伐。
33.后主刘禅:蜀汉皇帝。
34.刘珵:本书虚构人物,设定为刘禅之女,被伪装成皇子。
35.藏钩:古代一种分队藏物、猜物以决胜负的游戏,常在宫廷或民间举行。
36.张贵人:刘禅妃嫔,后张皇后之妹,张飞之女。
37.吴景帝孙休:东吴第三位皇帝,258-264年在位。
38.诛杀权臣孙綝:公元258年(永安元年)冬,孙休与张布、丁奉合谋,诛杀了权臣孙綝及其党羽。
39.孙曜:本书虚构人物,设定为孙休之女,被伪装成太子。
40.东宫:太子居住的宫殿。
41.经史:指儒家经典和史书,是古代太子教育的核心内容。
42.朱氏:孙休皇后,朱据之女。
43.《尚书》:儒家“五经”之一,是中国最早的记言记事文集,内容多为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记录。
44.太傅:古代辅导太子的官职,位尊望重。
45.《尧典》:《尚书》中的一篇,记载了传说中尧帝的事迹和德政。
46.克明俊德,以亲九族:语出《尚书·尧典》。意为能够发扬大德,使家族亲密和睦。是儒家修身齐家的重要思想。
47.兔死狐悲: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死亡或失败而感到悲伤。语出元·汪元亨《折桂令·归隐》。孙休与曹髦同为受权臣掣肘的君主,故有此感。
48.螳臂当车:螳螂举起前臂想阻挡车子。比喻不自量力,妄图抗拒强大的力量。语出《庄子·人间世》。
49.山阳公刘康:汉献帝刘协之孙。
50.邸报:古代由官方传抄发布的新闻文书,用于传达朝政信息。
51.刘祎:本书虚构人物,设定为山阳公刘康之女,被伪装成公子。
52.女红:亦作“女工”,指纺织、刺绣、缝纫等女子的手艺活。
53.《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儒家“五经”之一。
54.“公羊”、“榖梁”:指《春秋公羊传》和《春秋穀梁传》,是解释《春秋》的两部重要著作,属儒家经学。
55.跳绳、踢毽子:中国传统的民间体育游戏,起源很早,汉魏时期或已有类似活动。
56.夫人:指山阳公刘康的正妻,刘祎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