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恋上你中文 > 穿回大秦开食肆 > 第34章 贵人席面+酱牛肉

第34章 贵人席面+酱牛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他们的队伍是在安县城外开拔,平安巷离得还远,李卉一大早便起来了。

背上还扛了两包一样份量的东西,哼哧哼哧地赶到公子幸说的长亭。

一大早上,她瞌睡自然是没怎么睡好的,幸而在来时的驴车上,打了会盹儿。

听他这样问,瞌睡便都醒了:“嗨,没有的事,就是觉得一大早出门,得回去补个觉,说不定睡醒起来,我又去食肆,这也说不准嘛,你知道的,我闲不住……”

这时,出征的鼓点响起,公子幸也不再追问别的,只接过她手中的两个包裹,道了声“辛苦,多谢”后就要归队。

“哎……阿幸……”李卉到底是叫住了他。

面前的人期待地转过身来,“见着我大哥,只管告诉他家中一切都好……”

“好。放心,连话带吃的都一并带到。”

鼓声又在催,可他却还不走。

终于,在最后一阵鼓声过后,李卉说了声:“修渠辛苦,阿幸保重。”

鼓声更急,公子幸却放松地笑了,因为他终于等到了:“多谢阿卉。”

李卉目送着队伍离开,自己却觉得脸颊发烫,急需要几个深呼吸来稳定心神。

罢了罢了,就当是前世时的电视上的那些文艺轻骑兵下基层慰问吧。

可她又接连摇头,因为她知道,这不是慰问。

后来才知道,这是她和这个叫阿幸的人更深纠葛的开始。

队伍很快就消失不见,终于能够回归自己的正常生活,李卉虽有对远在外地的大哥的担忧,心中却随着公子幸的离开,卸下了重担。

因为卤菜几乎零失败,紧接着,食肆中的秋季菜品就又上了新。

一水儿的卤鸡脚、卤鸭掌、鸡翅、鸭翅,还有卤蛋,和素菜系列。

“这才多久,又上了新?走,去瞧瞧!”

虽然天气渐冷,但夜市上却亮如白昼,正是应了那句——任谁都阻挡不了好吃嘴们探寻美食的舌头,就是灶王爷来了也不行。

各家食肆也隔三差五地上新,不过他们都没有卉娘食肆这般勤,故而食客们便总是被卉娘食肆的美食香气所吸引。

“是卤菜,不过今日不能试吃了,因不知合不合大家口味,所以做得少些。”

李卉果真如她自己说的那样,睡了一觉又似忘却了前尘往事一般,精精神神地去了食肆,得亏公子幸买的卤料多,为了减少负重和麻烦,她便是提着五斤食材,再拿了两包卤料到食肆,半下午就在食肆后厨开煮,卤水的香气便飘了几里。

眼下食客“喜新厌旧”地蜂拥而来,倒是在她的预料之中。

“从明日起,得让阿侪往食肆也送一趟。”

不远距离通勤上班真好,直接就在食肆中做好,然后搬到前院来卖,省去路上多少功夫。可阿嫂月份也大了,李卉到底是不放心,于是她又想了个法子:

“不如每日雇一辆牛车,我和阿嫂一起到食肆来,她还能给我打打下手。”

怀孕七个多月,按照前世的医学理论,胎象应当稳固了,就得多多走动才好呢。

她这样盘算着,“阿嫂应当也是愿意的,这食肆阿娘来过了,她还没来看过呢!”

“在下唐突,敢问小娘子便是掌柜?”

有食客点了烤肉要打包带走,李卉正飞快地撒料反面,等到了火候就可以开吃。

未提防门外来了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家,慈眉善目地等着她回答。

“是了,不知阿婆有何事?”

因夜深露重,也不好让上了年纪的人久站,李卉见此人穿着不是棉麻粗布,定是哪个贵人府中的什么人,于是赶紧将人请进肆中。

可现下食肆正是喧闹时刻,阿婆进倒是进来了,可也显得自己的食肆更小了:

“阿婆见谅,食肆小了些……”

那人却道:“店铺虽小,名声却大呢,我方才一路过来,不光是这卤料的香气,还有好多人都买了你们家的边走边吃,实话说,我也是被他们引着过来的……”

铺陈这么多,该进入正题了。

不可能这样一位贵人家中的人,会有闲心来逛夜市玩耍。

“我们家老太君快要过寿了,你这里的卤蛋倒是新鲜,又入味,还软烂,可否让我买上几斤回去?添个彩头?”

哦,原是为这事而来。

可今日卤蛋拢共没做多少,又卖了些,李卉又有心拉拢住这个新的客户,于是便想到让她留下家中宅院的地址,自己做好了就送过去。

“如若不嫌弃,这里还有半斤的卤蛋,阿婆先带回去给老太君尝尝吧。”

意思是若是觉得好吃,便再来。

那人倒也没有拿乔,而是按市价给了钱,“我出门时,老太君特意吩咐了,一切都要按规矩办,小娘子收好喽!”

李卉手里拿着那钱,也没有再说什么。

但她心中想着,自家的卤蛋确实吃着不错,想来应该是个“回头客”。

果不其然,又过了几天,那阿婆果真提着篮子来了。

同样是半下午,这样李卉也不是很忙,从后厨到食肆前院时,发现这位阿婆提着满满的一篮子鸡蛋,用蓝布遮着,但还是显得主人家境不容小觑。

一见面便拉着李卉的手寒暄道谢,说是那日回去后,老太君果然爱吃那卤蛋,今日便又要她来再买些回去。

李卉指着那些鸡蛋:“那这又是……”

“哦,这是我去市集上买的,预备着给老太君做寿用的……”

哦,原来是要过生日了呀。

前世时读《红楼》,刘姥姥一进大观园回去时,说她们“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随随便便手指缝里漏出来的一二十两银子,便够普通庄稼人过一年的。

如今到了这里,虽自家条件也慢慢好了起来,但就论买鸡蛋这一回事,就远没有这位阿婆阔气——一买就是一篮子,莫不是要做鸡蛋宴席?

正想着,那阿婆却重新拉上了她的手:“其实今日,我还要替我们老太君传个话,她问小娘子是否愿意做一次生辰席面?”

这位阿婆自称“老妪”,李卉为以示尊重问了她的名字,因为她知道,一般贵府买了奴婢回去,都会重新起名字,讨一个吉祥如意、合家兴旺的好彩头。

毕竟,前世在正式学术研究之外,她也看了不少的网络世情小说呢。

果然,这位阿婆便谦虚地欠了欠身,把自己的名字“如意”告知了她。

李卉一听,心道,我就说嘛!

嘴上却抹了蜜似的,甜甜地喊了一声“如意阿婆”。

如意阿婆很受用,便道是老太君寿诞将近,可他们主家却上泾水修渠去了,原本是说好要回来给老太君做寿呢,眼下估计是顾不上了。

“我们家娘子便让我出门寻摸有没有什么新鲜吃食,如果能将做这吃食的人请回去,就在家中给老太君做一顿席面,乐呵乐呵,就当是过寿了……”

李卉听明白了,这是要请她过去当主厨的意思。

酬劳应该很多,说不定还能有什么贵重的赏赐。只是她心中不明白:

“如意阿婆,并非是我多心,只是这平安县内有名有号的食肆酒家也有许多,不知您为何单独选了我?”

“食肆酒家有很多是不假,但我们老太君说,专门做了杏皮水给农家喝的,却只有你阿卉小娘子一个呀!”

啊,原来是这样。

可她是在司农监上工时做的事情,就这么几天,就被背调清楚了?

李卉见如意阿婆满意地看着她:“而且,你这卤蛋确实做得好,家中的小郎君和小娘子们也都爱吃,让我今日还要再买些回去呢!”

好说,好说,李卉忙将釜中煮好还在浸泡入味的卤蛋、还有一些鸡爪鸭掌和郡肝等都装了些,“老太君也可尝尝这其他的,我都煮得很软烂,保证入口即能脱骨,不会太费口齿;这边我特意挑了些筋道的,让夫人娘子和千金少爷们当零嘴嚼着吃,更香些……”

俗话说,工作做到极致处,才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如意阿婆自然是连连称赞,给老太君做生辰席面这是便定了下来。

“我家老太君生辰是在十月二十,不知阿卉几时有空,先去见见她老人家?”

如意阿婆几个回合下来都喊她“阿卉”了,看得出来是很满意。

李卉知道提前自然是要见的,她也想知道这是哪家的老太君。且现在自己本职就是小食肆店主,上门去做席面,总要知道客人的饮食喜好和禁忌。

于是便道,“全听阿婆安排。只是能否在午间,因我下午还要回来食肆中备菜。”

如意阿婆便略略沉吟了会儿,“这样吧,你吃了朝食便过来,三日后可好?”

现下是十一,三日后便是十四,也来得及。

见李卉点头,如意阿婆便将早就准备好的红封拿出来:

“如此便好,这是定金,阿卉你收好。三日后,我找人套了车来食肆接你。”

等那阿婆走了,李卉便迫不及待打开了红封,一看是八十钱。

她便知道,十月十四这天过去拜见那老太君,也要好好表现。

不过是一顿饭,却连定金都如此阔绰,这顿饭的工钱应该不会低。

回到家中,阿嫂听她说了今日的事,也很高兴。

“虽说十四这日只是上门去见老太君,人家也付了定金,但我们上门也不要空着手,你刚才说他们家中也有小孩孙辈,不如给他们做点零食带过去?”

阿嫂自打怀孕,满心满眼里都是小孩,她正给小福娃缝尿片和肚兜呢。

爹娘也说阿嫂想得周到,只李卉不知道要做点什么,因为老太君家的孙儿孙女,市面上买得到的零嘴,定然都是吃过的。

她只好将自己的口味加进来,前世看电影时,她必然要买一桶爆米花。

可秦朝时候,玉米都还没传过来呢,突然她灵光一闪,可以用大麦代替嘛!

“那我做大麦米花,他们保准没吃过!”

————

“那是什么?”阿嫂端着手中的大麦茶幽幽道,“我也没吃过……”

大麦茶也能去心火,于是便除了桑叶茶、柠檬水,最近这个也是她的心头好。

“就是用大麦在釜中用油炸,不过要趁热吃,不然有有腥味儿……”

秦朝时人们用的还是动物油脂较多,不过这也无伤大雅了,因为她来这里之后,一直就没怎么见过给小孩子的零食,有吃的就好,好不好吃的,对于小孩子来说并不是特别要紧。说到底还是物资匮乏和生产力水平的问题呀。

因为大麦金贵,所以她便只在家中做了一点点,姑嫂、婆媳三人都觉得好。

“原来大麦炸成米花后,竟时如此酥脆,还有一股甜香味。好吃,好吃!”

自打家中的食肆开了起来,家里人便跟着吃了不少好吃的。

吃得多,自然也就能样样都点评两句。

李卉点头,“阿嫂说得对。”

阿娘却想起一些从前的事情来,“你的外大母从前就爱吃这些小零食,要是她还在就好了,这大麦米花入口即化,还有浓郁的麦香味,我觉得不光孩子们爱吃,就是那个做寿的老太君肯定也喜欢。”

秦人口中的“外大母”,就是“外祖母”的意思。李卉也想到了自己真正的外祖母,之前不论是大学放假回家还是工作后寒暑假回家,都会给她带些口感松软的饼干小吃,现在她却孤身一人在大秦,真是好想念啊。

可一日没有回去,这边的日子便要过一日。

李卉收敛心神,专心致志地听着她们说话,回到后厨去又多做了一些。

留了些自家吃外,其余的都装进了陶钵里,三日后吃了朝食就早早地去了食肆。

直到马车停在县衙外头时,李卉才发现,她来拜见的是平安县县令的老母亲。

她怨之前怎么没问清楚,幸好今日不是空手上的门,不然显得该有多小气啊。

进得内院,正位上坐着的那位便是老太君了,余下两边便是三位儿媳妇。

李卉与她们一一见礼,“老夫人”和“夫人”喊得她差点嘴瓢。

不过繁文缛节体现的是她的尊敬,因为席间如意阿婆将大夫人的意思转述得很明白——时下修河渠,各地的县令县丞都去了前线,老太君的寿辰总不能太过于冷清,所以才想了这么个法子。

“老身贪嘴,带累了大家伙儿,实在是……”

几位夫人和如意阿婆赶忙恭维道,“能给您老贺寿也是我们的福分……”

她过来后一看,不光是县令,县令家的三个儿子也都全部跟着上了前线,家中就剩了各房夫人和幼子幼女。

“这还真是举全国之力修渠啊,秦始皇。”李卉心中正这样想着,再看在场的各位女眷都与有荣焉的模样,又感慨了一番秦始皇的自上而下策略贯彻得这样彻底。

恭维和客套的话都说完,如意阿婆看出了李卉在大庭广众之下插不上话的窘境,便赶紧把话往正题上引:“今日李小娘子前来,是要请老太君和大夫人的示下,看生辰那日的席面可有什么喜好?若今日定了,老奴便叫后厨预备菜去。”

说着,她便给李卉使了个眼神。

李卉忙将自己提前备好的大麦米花拿出来:

“老太君,夫人,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还请不要嫌弃。”

她让阿娘提前做好了一个布兜子,兜在陶盆外头,一直抱得紧紧的,所以老太君吃到嘴里时,还是温热的。老太君吃下去后,一连说了三个“好”字:

“真是个落落大方的小女娘,来,如意,你拿给小孩子们也尝尝。”

如意阿婆退了出去。

大夫人和颜悦色地道:“这小食做得很好吃,想必其他大菜的手艺也错不了。”

说着便看了一眼老太君,见她也并未反对,便又嘱咐她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只是有一件事,最好能提前两日将席面所需食材告知我们,这样吧,到时候我再让如意婶子套了车去找你拿。”

到人府上做菜,自然要依着别人的规矩喽。

李卉回到家中,除了夜里食肆开张,其他时候都在琢磨着菜单的事儿。

老太君寿辰,自然要以老太君为尊。前几日她就着那大麦米花吃了有小两把,看来也是跟原身外大母一样的性子,爱吃个软烂的,又有些淡淡甜香味的。

“那就还是在麦子上下功夫。”李卉一锤定音,但也为自己捏了一把汗。

十月二十很快便到了。

如意阿婆果然靠谱,跟她说“虽是做暮食,但因为年纪大的人听不得日暮之类的话,故而大夫人将寿辰的时辰往前提了些,所以不耽误你食肆营业。”

李卉自然是千恩万谢,这样两不耽误,当然是最好。

因为要将石磨搬过去用,所以李卉特意让如意阿婆和她回了趟平安巷的家。

车夫赶着马车,吱吱呀呀地停在平安巷门口。

平民是没几个能用得起马车的,故而巷子里的人都围着那架马车当西洋镜看。

“方才从马车上下来的真的是阿卉?”

其他人应:“是啊,千真万确。”

于是他们便十分羡慕。纷纷在说,李家的小娘子真是能干呢,这大半年李家的日子是越过越好喽,这架马车不会是来接她搬家的吧?

等李卉将石磨搬上马车,进了车厢里,都还在听到外头的人小声议论。

李卉忙对如意阿婆说,自己确实是想着有马车方便一些,石磨搬过去真的有用。

“旁人的闲言碎语你不必理会,我们只管做自己的便好。”如意阿婆宽慰她。

李卉想,也是,自己可是一个思想先进的现代人,才不要管这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