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嫂有孕,又添了小黑,全家都很高兴。
都说家中添丁是自带饭碗来的,果然在她预备着在农忙时节在小吃摊上新杏皮水时,却接到了来自司农监的另一笔订单。
因家中阿嫂有孕,家中摆摊的重任又落在她肩,可眼下麦子已熟,虽然大哥也在帮衬,但她毕竟想多尽一份心,于是左思右想又去找临娘告假。
前世的社畜病犯了,开口便是“抱歉”二字:
“抱歉临娘,家中近来诸事烦杂,我还想告几日假……”
她还说了家中阿嫂有孕一事,就想多请几日。
临娘却嗔怪她不告诉自己,还从后厨拿了一小篮子鸡蛋递给她,“恭喜恭喜。”
接着又道,“正好有次司农监大人喝了一碗你煮的杏皮水,他觉得甘洌可口,正要找你商讨一件事呢。”
李卉最讨厌过夏天,又闷又热还没有空调的时代,幸好司农监后厨有三口深水井,比家中的大上许多,可以用来井镇更多的杏皮水,所以她就渐渐不从家里往出带了,而是买了材料直接煮。
一开始她并不知道自己这样做是否合规,便又去请示临娘,临娘却道没什么,还能开发出新的来,大伙儿高兴还来不及呢。
刚好又是她请假带阿嫂去医馆那日,司农监大人从外头回来,直说着又热又渴,底下人给他舀了碗刚从井里捞出来的杏皮水,他一口下肚不说,又连喝了三碗。
还一定要亲自到后厨来找做杏皮水的人,师傅们都不居功,就说是她做的。
梳理完前情,李卉不得不在心里感慨一句,真是不管到哪里,工作都要创新啊。
确定去找司农监大人是好事,李卉心中便也就没那么忐忑了。片刻之后谈妥,她还是被前呼后拥着出来的,那大人还把身旁的小吏——就是之前介绍她来应聘厨娘的那位——夸了一番,说什么慧眼识珠,能找到如此深明大义,心中有大爱的女子。
而被夸的人也面色自豪地看着正主,后来还做主多给了她五日假,工钱都算,以示褒奖:“卉娘能将杏皮水的方子无私献出,全安县的农家都会受益,我不过是牵线搭桥的而已。你就先辛苦十日,后头给你多放五日。”
李卉在边上听着,她哪敢居功,便又说了一番自谦之词,又拿“给自家侄儿积福”的话,才得以从司农监大门出来。
回到家中,见阿嫂拿着那框鸡蛋,差点都眼泪汪汪:“哎,这娃真是个有福的,竟然能吃到官署送的鸡蛋……”
她也就没把无私献方子的事儿说出去,反正司农监那边也没有不允许她不在自己的摊子上卖,跟官府打交道,有时候吃点亏便吃点吧。
农忙起来,李卉真是觉得自己除了不下地干活,真什么都做了。
家中晒好的杏干,除了预留些农忙时自家吃,其他的全都背去了司农监那边。爹娘问起,她还故意卖了个关子,说三日后便知晓了。
果然,到了第三日,远远地便看着官道上一辆牛车往麦田边晃悠悠地过来。
“咦,这不是卉娘吗?”
这片麦地几乎都是平安巷的人在种,所以对于李家阿卉还是较为熟悉。被认出来倒不是最要紧的,但是人们便会开始想啊:这李家的小娘子到底是投了什么门路,怎么还替官署送起每年的定例茶汤来?
这便不得不说平安县县令的仁德之举了。因每年六月小麦收割总是格外忙乱,县令便敦促专司农事的司农监在每年的六月十五到二十五这十日内,每日午间派人送一次免费茶汤给过午尚在辛勤劳作的农户们吃。因为朝食和暮食都各自家中负责,午间大多都吃些点心垫补,相比之下便十分对付。这时候若有官府的茶汤来,是个人都会感谢的。
自然,这茶汤到底送什么,如何送,便全部由司农监大人自己定夺。
去年是绿豆汤,今年便是按照卉娘献出的方子熬煮的杏皮水。
李卉当日说了自己不收方子的钱,司农监便当即拍板让她负责这十日茶汤派送。
方子是值钱的,但也没那么值钱,可如今由她自己熬煮和派送的杏皮水,那那些在她小吃摊上来买了吃食的食客们,自然就会认得她;不仅如此,这样一来,几乎全平安县的农户们都知道她和她的杏皮水了。那她的小吃摊也就间接性地全县闻名啦!这可是舍小赚大的好买卖!
虽然农忙时节她的小吃摊是关着的,但十日后是个怎样的情形,她用脚后跟想都知道。
家里人个个都面色喜庆,几乎都把“卉娘如今越发出息了”写在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