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颂整日里忧心这些,吃不好睡不好,病情反复,不过到底是年轻身体好,也就小半月,他的病便好的差不多了。
八月初便到收谷子的时候,青竹寨临靠河流,有一大片肥沃的田地,宋颂跟着李尧月去过,长势喜人。
这阵子寨子里很忙,家家户户都忙着秋收,李尧月一家也不例外。
宋颂住人家的,吃人家的,这会儿人家家里忙,他也不好意思等着李尧月从地里回来还要照顾他,便主动说帮着做饭。
“颂哥儿,今日吃个辣子炒肉,再煮上一锅绿豆汤如何?”宋雁雁问道。
宋雁雁父母虽是青竹寨人,但母亲难产去世,父亲打猎时被老虎啃食而亡,幸而李尧月说差个徒儿,收养了她,她才有饭吃,有衣裳穿。
宋颂正在切肉,闻言道:“成,那你把绿豆拿出来泡上,后院的丝瓜不是长好了,我再打个蛋汤?”
宋雁雁忙不迭地点头。
李尧月和胡正下地,没空做饭,往年都是她做的,可她当时站着也就比灶台高一点点,做出来的东西难吃,今年宋颂在就不一样了。
宋颂长得好看,做饭也好吃。
得了话,宋颂切好肉抓了把红薯粉和上,才盖上盖子,去后院摘丝瓜。
夏季炎热,中午吃个稀饭和爽口小菜才会觉得过瘾,不过秋收人人都疲累,只吃稀饭不顶饱,这会儿正要做顿油水足的,才好下力气。
青竹寨的房子依河而建,都是四四方方的,前头一个院子,中间便是屋,后头就是后院了。
李尧月家中间的屋没封完,去后院得从屋旁边的小路过去,有些封完了的人家,要去后院,还必须得从堂屋穿过去。
宋颂绕过去,后院种了一些丝瓜茄子小番茄之类的,另一边就是鸡鸭圈。
李尧月养了十只□□只鸭,很是了不得。
但他没立即进去,而是站在院角,小声地喊了声“乌儿”。
他才落音,院子对角的小房子里,就有一道青灰色的身影站起来,汪汪叫两声,回应了宋颂。
宋颂听见叫声,一下子就松了口气。
青竹寨因住在山上,多是打猎为生,家家都养了只猎犬,看家护院是另外的,打猎才是重要的。
他前几日来过后院,因不知这点,还被乌儿吓到过。
他摘了几根丝瓜回去,宋雁雁正在洗绿豆,他把丝瓜递过去:“雁雁,先把丝瓜刮了,我先炒菜。”
宋雁雁甩甩手,接过他递过来的丝瓜就出去了。
宋颂擦了擦汗,夏日灶台之间最是遭罪,烧火烧油,温度最高,能热死个人。
他往灶肚里扔了根木头,火便烧起来,趁着烧锅,宋颂把方才搁置了一会儿的肉端出来。
油一热,他把肉倒下去,刺啦一声,锅里便冒出白烟,宋颂皱着眉头挥动锅铲,因和了红薯粉,倒进去后还有些粘锅,不过多翻炒几次便不再粘了。
辣子是去年的秋辣子,比其他时候的辣子要辣一点,好在他们这边是吃辣的,这点辣还不放在眼里。
肉熟了后,倒入辣子扒拉两下,这道菜其实也差不多了,宋雁雁把洗好切好的丝瓜拿进来,笑道:“好香啊。”
宋颂笑了一下,他做了这么多年饭,还是第一次有人说他做饭好吃。
不过也不是他做的不好吃才没人夸奖的,只是在家中,做饭这种事,是不值得夸奖的。
宋颂抿着唇笑了一下,温声道:“去喊尧月姐他们回来吧。”
宋雁雁轻快地应了声,便跑了出去。
鸡蛋丝瓜汤做得快,炒好鸡蛋加开水进去,等着煮开了,便放丝瓜,他们都是年轻人,丝瓜就不必煮太软。
宋颂端着菜出去,刚巧李尧月夫妻俩就回来了,宋颂还没来得及打招呼,就看见他俩身后跟着的那道高大的身影。
是那个土匪头子。
宋颂脚步一顿,没说什么,将饭端上桌子便回了灶房,他往锅里面舀了一瓢水洗锅,自己站在灶台间发呆。
来了也这么久了,他也觉出青竹寨的不同来,可那也限于李尧月胡正之类人,至于土匪头子,他还是害怕的。
一则是他隐瞒了自己其实是被送上来赔罪的,二则便是第一回见面的时候,周荃神色语气的凶狠。
他咬着下唇,有些犹豫要不要出去,他跟宋玉章长得蛮像,万一周荃将他认了出来,那可就不妙了。
不然他等周荃吃完了再出去?
宋颂思索片刻,便打定了主意,反正他还要煮绿豆汤,煮好了再出去也不迟。
另一边,周荃坐在桌前,眼神不住地朝灶房瞟去。
胡正累了一上午,现在饿得发慌,刨了一大口饭,抬头就看见周荃也不动筷子,眼巴巴地看着灶房。
他失笑,用手碰了一下媳妇儿,李尧月顺着他的视线看过去,也跟着笑了起来,她看着宋雁雁,道:“雁雁,颂哥儿呢。”
周荃眼神一亮,也跟着看向宋雁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