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恋上你中文 > [西汉]直播给刘邦读汉书 > 第17章 三更

第17章 三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所以他停止了各种大型工事,在这个时候如果还继续让民众大量迁徙至渭北陵邑,势必会遭到更大的舆论压力,让人们安定在自己的家乡是最稳妥的状态。】

建昭三年,元帝派遣戊己校尉屯田在边境的士兵攻打郅支单于,单于死,头颅被运回长安。

建昭四年,有河流逆流。

建昭五年,下诏称“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当年恢复前朝各帝后宗庙建设。

竟宁元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愿归附中原,元帝将王昭君赐予单于做阏氏。

当年五月,元帝崩于未央宫。

【昆明池的鱼:班固写的点评还挺有意思的,班固的外祖兄弟是元帝身边的侍中,很亲近的人了,说元帝是一个很浪漫的人,通晓史书,会乐器,会作曲。从小喜欢儒学,任用了很多儒生。

但却是一个优柔寡断之人,宣帝的基业也因此衰落下去。

除此之外,还是一个很宽宏的人,说他温雅有古风。

好玩儿的是,野史和文学创作中放大了他与昭君之间的故事,把他写成一个好美色,近乎昏君的形象。但从正史来看,这并不是他作不作为的问题,而是大势已去,天道无常,很无力的一种感觉。】

【上林苑的骆驼:关于优柔寡断,其实大家读这一卷感受真切的地方不过。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就是元帝一朝反复对前朝历代帝王宗庙的起与毁。

不要小看这件事背后反映的社会现状、元帝性格特点和政治博弈。

首先,大致上是由于社会动荡,出于经济上的考虑,停止对早先汉前期皇帝的宗庙祭祀。

但背后反映的其实是秦制和周礼的政治主张的拉锯,秦制对祭祀的态度和商代其实比较类似,就是以血缘为标准,历代祭祀更迭,无有断代废弃。

但是周礼的主张是以功绩为考量的,也就是主要认为应该是功德卓越的先祖才有资格入宗庙,才需要进行祭祀,也就是把家天下在祭祀这件事情上转向为公天下。

只有为民谋福祉的先祖,才可获得祭祀,是从天下为民这一立场上进行考虑的,而非单纯的刘氏血缘。

那么这种拉锯反映在元帝自己的立场上也是有冲突的,他经常听了朝臣的话,废了部分宗庙,然后良心不安,又建回来。

如此反复,既有一种对儒学礼制的推崇,同时又无法放弃血缘,尤其天灾人祸频至,他自然会觉得是否与祖先问罪有关,心有惴惴,诸多不安。

这场争议,就是“毁庙之争”。或可说,是西汉走向末尾的楔子。】

【飞廉馆的小僮:好牛,给我们梳理的超级清晰了。但是我百思不得其解,一个王昭君在正史里寥寥几个字,竟然能演绎出那样多的故事,这种民间故事的形成史,我也很感兴趣,究竟怎么设计出来的。】

【武库执吾人:类似写同人文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