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饭局的内容让我迟疑,而是——他的动机。
只是吃饭吗?真的只是吃饭吗?
他没有刻意解释,而我也没有开口问。可在那一瞬间,我分明察觉到,他的声音里藏着某种克制不住的试探:
像是一只手,轻轻伸出,停在空中,不明说目的,也不催促,只等我接住或退开。
我没有分析太多,也不想刻意去界定他的情绪或自己的反应。就像一扇门微微打开了缝,我并没有推开它,只是——没有拒绝。
迟疑片刻,我还是答应了。
说实话,我对湖北菜并没有特别的偏爱,甚至可以说毫无概念。可那一刻,我却听见自己说:“好啊。”
不是因为对菜系的好奇,不是因为我饿了,也不是因为那家馆子多么值得一探。
只是因为——请我吃饭的人,是桑岩。
仅此而已。
/
当我准备出门赴与桑岩的第二次聚会时,父母的目光中流露出明显的疑虑。他们注意到我特意画了淡妆,穿上了最喜欢的连衣裙,关切地问道:“你要去和谁吃饭?”
我稍作迟疑,心知他们对桑岩—— 那个曾被视为我高中“早恋对象”的人,一直持有保留态度。于是,我尽量用轻描淡写的语气回答:“只是和一位老同学聚聚。”
然而,父母的追问并未就此停止。他们继续询问:“是哪位同学?”
我只好坦白:“是桑岩。”
听到这个名字,父母的表情变得复杂。母亲皱了皱眉,问道:“你们之前不是很久没联系了吗?他现在在做什么?结婚了吗?”
我笑了笑,试图缓解他们的担忧:“这些年我们一直没有联系,最近他回国探亲,我们才通过以前的同学联系上,所以约出来聊聊。”
为了满足爸妈的好奇,我连忙补充:“ 他现在在加拿大读书,已婚。我们只是老同学叙旧,没有别的。”
父母相视一眼,虽然没有再多说什么,但我能感觉到他们心中的不安。他们一直认为,我当年高考未能考入北大,与高中时期的这段感情有直接关系。因此,对于我与桑岩的再次联系,他们难免心生顾虑。
我理解他们的担忧,但也希望他们明白,我已经长大,有能力处理自己的感情和生活。于是,我轻声说道:“爸、妈,你们放心吧。我有分寸的。”
说完,我转身离开家门,心中带着一丝复杂的情绪。我知道,父母的担心源于对我的爱护,但我心里还是有种对再次见到桑岩的渴望。
/
再次相见,彼此间的距离感似乎被时间悄然抹去。不再有初次重逢时的拘谨与审视,取而代之的是老友间的默契与亲近。我们相视一笑,仿佛回到了那些年少轻狂的日子。
落座后,桑岩随意地问道:“你平时喜欢吃辣吗?”
我微微一笑,轻轻摇头:“还好,不算特别钟情。” 事实上,湖北菜并非我的挚爱,但此刻,食物的种类已显得无足轻重。
他熟练地翻开菜单,目光在菜名间游走,不断地征求我的建议。不一会儿,他点了几道湖北特色菜:清蒸武昌鱼、莲藕排骨汤、红菜苔炒腊肉。听着这些菜名,我不禁好奇地问:“你对湖北菜这么熟悉,家里人是湖北人吗?”
他微微一笑,点头道:“我父母是湖北人,另外我大学和研究生都是在武汉读的,你不记得了吗?”
我当然记得。那时候,我觉得他远在天边,仿佛我们的世界已不再有交集。也正是这种距离感,让我在那些年里,始终没有鼓起勇气主动去联系他。或许,是害怕打扰到他,或许,是担心自己的情感会显得突兀。但无论如何,那段时光里,我选择了沉默。
菜陆续上桌,色香味俱佳。我们一边品尝着地道的湖北菜,一边聊起了各自的生活。话题从工作谈到生活,再到各自的兴趣爱好,仿佛要把这些年未曾说出口的话,都在这一刻倾诉出来。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窗外的夜色渐浓,而我们的谈话,却似乎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