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纷纷点头称是,嘴里也不住感慨:“白瑶姑娘果然是菩萨心肠!对待老人孩子都这么尽心竭力。”柳墨絮在旁协助,默默看着白瑶忙碌背影,心中更添敬佩。
当天深夜,白瑶又守在王婆婆床边小憩,不时替她测体温,调整敷药。柳墨絮想陪待,但医舍床铺有限,最后只好回学堂熬夜整理村居改造方案,等次日再将可行图纸拿予白瑶商量。
翌日晨光微曦,白瑶离开王婆婆家后,回到医舍定要再小睡一会。却见柳墨絮已等在屋外石凳上,怀里抱着一叠图纸、路线草图和记载波段数据的笔记。她原本打算稍晚些再来,但怕时间错过,天刚亮便过来等候。
白瑶带着倦意与歉意:“不好意思,让你等我这许久。”
柳墨絮摇摇头,递过一碗温热的姜茶:“别这么客套,你守护婆婆通宵,才是真苦。喝口热茶暖身子吧。”两人分坐石凳对面,咸湿海风拂过药草香,吹散了夜里残存的疲惫。
柳墨絮指了指手边堆叠的资料:“昨夜我尝试做了几张村居排水设计图,参考了岛上已有地势,也将你说的医理需求融合进去。比如,如何确保雨水迅速排出村道,怎么在房舍旁开一处狭长通风道,借风力和太阳光消灭潮湿与病菌……”
白瑶边翻看图纸,边暗暗惊叹。柳墨絮的笔迹清晰、标记严谨,每条水渠与排孔都细致交代。若能在村内逐步实践,村民因潮湿而生病的概率必会明显下降。白瑶放下手头图纸,轻轻叹道:“你把医理与科学调理得如此精准,这就是墨家真正的‘尚同’,即把各方面知识融合成一体。”
柳墨絮神色稍显认真:“与其说我做得好,不如说这是我们交流后共同得到的方向。虽是岛上试行的方案,但若日后时势允许,也许能惠及更多百姓。特别是大城市中,下雨天污水横流,这些设计思路都能派上用场。”
白瑶点点头,柔声附议:“待将来沈霖劭在朝堂站稳脚跟,也许便能打通宫中或地方官府的渠道,将这些图纸付诸实践。那时候,医术与建筑学的结合,说不定能在救灾与预防疫病中,发挥巨大作用。”
她们谈话间,偶尔提及沈霖劭,目光都不免微有波动。想起那位王子如今或已抵京,不知境遇如何。距离虽远,但心中关切却长存。
又过了十来日,清隐岛上风和日丽,渐渐深春夏初之交,万物生机勃发,亦带来许多病症的易发期。白瑶每日行医之余,常跟柳墨絮以及其他师长交换意见,把预防性医理贯穿于农作与日常活动中。
柳墨絮先与万师等讨论图纸可行性,获得支持后,几位力学弟子也纷纷相助,率先在村中简选两三户作示范。以较低成本的木板和竹筒,将排水与通风体系改造完成。果然,几场骤雨过后,这些房舍地面较为干爽,屋内湿气很快散去。连老太太在家都咳嗽减少,惊奇地说:“呵,这可比过往坐等屋里积湿好多了。”
白瑶看在眼里,更感到欣慰。虽然她主要专注医道,工程细节不算特长,但她懂得环境卫生对身体康健至关重要。得益于柳墨絮与力学弟子的配合,此事推进相对顺利。
白瑶则带着草药与针灸用具,隔日巡诊时,也不单给病患诊治,更向村民宣讲如何预防疫病、保持家居清洁。有人嫌麻烦,她亦耐心解释,拿自己“曾因体虚需绝对干燥清洁环境”的经历现身说法。久而久之,不少村民真正意识到,这些科学与医理都是为他们的健康而设,自发配合了起来。
岛上的其他学子听闻此举,也纷纷表示跃跃欲试。有的擅长制陶,便要锻造更结实的排水管;有的擅天文观测,提出依据季风及时清理雨污的妙法……墨家“兼爱、尚同”的理念,在这微不足道的改造与医治中散发出实实在在的光芒。
时日推移,白瑶与柳墨絮的私下讨论也愈发频繁,她们仿佛找到了更广阔的共同行动。两人同坐于医舍外廊,望着远处海天一色。海鸥振翅掠过,水光粼粼,仿佛也在为这对挚友的携手努力而赞叹。
“墨絮,以前的我总觉得自己身子孱弱,能少生病已是万幸,何况还要去帮谁。可如今我懂了,有了学识与热诚,就能为更多人减轻苦痛。”白瑶轻声倾诉,眼底流露真挚之情。“更何况,岛上的师长们还有你,一直支持我走下去。”
柳墨絮听罢,笑意浅浅:“你也给了我许多启发。过去我研究天文与力学,总觉得宇宙广袤,我们只是沧海一粟。可在你身上,我看到只能救一个人的微末之力,也可以凝聚成无数的善意火光。”
白瑶抿唇片刻,忽又说道:“对了,沈霖劭若知晓我们把医术与科学结合,恐怕会欣喜吧。他曾说,若能让百姓真正从墨家理念中受益,他愿倾力相助。”
柳墨絮神色微顿,遥望海面:“是啊。不知他眼下是否在京城平安无事,也希望他能早日见到这份实实在在的成果……”
微风吹拂,她们的衣袖与草药香气一并交织于温暖的空气中。二人彼此默契相视,脸上皆有一份无法言说的期待——对未来,对沈霖劭的关切,也对自身道路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