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阴雨过后,清隐岛再度迎来晴朗的晨光。汤汤海面折射出初升日晖,仿佛为岛上的一草一木都镀上一层温暖金边。只是,这平静的画面背后,暗藏着离别与去留的决断。
自上回朝廷使者来访,霁月国朝堂实情已令学堂众人心生忧虑。白瑶本是宰相之女,却因体弱才得以避居清隐岛;如今局势凶险,师长和同门一致认为,若她立刻随沈霖劭返京,恐怕会被阴诡权臣紫夜盯上,甚至连累宰相府。柳墨絮先前也表露了想要随行的意愿,但经过数日思考和师长商议,她与白瑶都意识到,要真正协助朝堂、匡扶社稷,仅凭热血难撑局面,还需进一步巩固学识、设计技艺,才能在将来发挥实实在在的效用。
是以,师者向他们提出更周全的建议:
1. 沈霖劭先行返京城,以他的王子身分进行探察与应对,同时稍作低调,并与信赖之人联手,关注霁月国政局动向。
2. 白瑶与柳墨絮继续留在岛上,将墨家深邃的建筑与工程之学、天文与力学研究更为精进。待到关键时刻,或得以携成果现身朝野,协助建设或应变。
3. 若局势进一步恶化,须即刻传讯至岛上,由墨家群贤共同商议对策。届时白瑶与柳墨絮可凭已有理论与技术,为防汛防灾、城墙加固或兵事调度提供具体“非攻”辅助方案。
几位长者将此方针与三人细细分析:墨家所重,不仅是“兼爱、非攻”的宏大理念,更在于务实的科学与技艺。清隐岛历代弟子都明白,与其毫无准备闯入朝堂斗争,不如先屯聚力量,提供令世人信服的实证与策论。
沈霖劭立于学习殿门前,默默看着师长们的神情,心中异常明了。他虽身负王子之名,却在墨家得到对“天志”与“仁德”的新见识,也学到许多实学,如星象观测、机械图绘等。他知道眼前的分离是为了将来更大程度的配合,于是当场躬身行礼,沉声道:“学生明白诸位师者的考量,会谨记墨家之志,不使朝堂更添风波。且请师长放心,我必要时会与相熟少年贵族合力,不令紫夜势力肆虐。”
万师与青师等闻言,纷纷点头,鼓励道:“走出此岛,你便要在世俗纷争中磨炼自我。但勿忘此间所学的正道仁心,亦别轻信他人花言巧语。朝堂之上形势错综复杂,即便你是王子,也须步步为营。”
离别在即,沈霖劭并未急着马上启程。他珍惜在岛上的每一刻时光,尤其想与柳墨絮、白瑶一起,再度投入几日紧凑的学习与探讨。他明白,若要将讯息及时传递回岛,这些科学理论与实践操作的进阶方法,自己必须先学得更熟。
当晚夜幕低垂,清隐岛上空繁星密布,与皎洁弯月相映。柳墨絮在学堂后方的观测台,示意沈霖劭前来协助调试一架新制的“星盘”——以青铜齿轮为基础所做的简易仪器。
“这是万师与我共同改良的星盘,据潮汐变化与星象方位,可大致预见来日两三天内的风浪强弱。”柳墨絮一边操作,一边柔声解释。她做事时眉眼沉静,声音清清浅浅。
沈霖劭低头看那精巧装置,只见齿轮相扣处的刻度渐渐移动,映照出夜空中某颗星宿在本日的角度。沈霖劭不由感叹:“倘若这仪器能普及至沿海各地,渔民与航运必能提早预防风暴。”
“不错,我们想积累些更详实的数据,再行推广。你若返京,可替我们留意朝中是否有人愿意采纳。”她轻轻敲了敲铜盘,将记号落在一处关键点,“往后,我会将进一步的测算方法写作简册,通过飞鸽或使者传给你。”
第二日午后,柳墨絮与白瑶正在石坪上演示墨家先贤所传下的“杠杆与滑轮”组合结构。白瑶虽一向专注医理,但对这力学之术也很感兴趣;两人提前用粗绳和木料搭建了几组实验装置,用以展示如何在最小人力下撬动大石。
沈霖劭望着那石块被巧妙地以滑轮和杠杆合力缓缓抬起,发觉其中妙理与修筑城墙、搭建水利设施息息相关。若在战事或防御中使用,既节省人力,也不必借若干精锐募兵,符合“非攻”之义。
他心生激动,上前细问:“若于皇城外的堤坝或闸门利用此结构,可否增强防洪能力?”
柳墨絮与白瑶互相对视,白瑶先点头:“是能起到作用的。把力学原理整合到闸门开启与取水系统,不仅省了徭役,也可预防肆意开闸导致水患。”
柳墨絮笑道:“可惜一时之间,要让朝中权贵们明白这中间的逻辑,也许并不容易。对他们而言,威权与奢华常常优先于实用。不过若你能在朝中立足,并向主掌工部或兵部的贤臣推进此事,倒也未尝没有机会。”
这晚,学堂中燃起数盏明亮灯笼,众弟子围坐在宽阔的露台。万师亲手沏好一壶素茶,以竹杯盛之,先递给沈霖劭:“你虽只学了几年,但天赋用心,在星算与力学皆有所成。此番离岛,便算你小小结业,前路茫茫,莫忘初心。”
沈霖劭双手恭敬接过,先是一饮而尽,茶香淡雅,却后劲绵长,如同墨家教诲的滋味。他放下竹杯,再拜礼于师长与同门:“多谢诸位,我一定会谨记师训,无负所学。”
白瑶眼眶微红,却别过脸。她轻抚满怀,像在努力平复心绪。柳墨絮也将杯中茶啜尽,但她没有多言,只静静瞧着远处黯蓝夜色。这场简朴却令人感怀的仪式,清隐岛弟子们都在心底默默祝福,不敢过多言语,唯恐让离别更加伤感。
翌日清早,沈霖劭就要动身乘船离岛。那条停泊在海湾的木舟,是往返清隐岛与霁月国沿岸的重要交通船。白瑶因体质尚未完全稳定,师长留她再多修养时日;柳墨絮则专注于尚未完成的器具设计。于是,二人一同送沈霖劭至海湾岸边。清晨海风略带湿凉,卷起三人衣袂。
离别时,白瑶一向温柔却此刻踮起脚,将一只手镯塞到沈霖劭手中。那是她儿时由母亲所赠,上面刻有浅浅的“瑶”字花纹。她声音颤抖,快速说道:“此镯虽不昂贵,但望你拿着以平安为念。若朝堂情势紧迫,你及时给我传信,我再想办法出山帮你。”
沈霖劭怔了一瞬,心里涌起暖流,柔声应道:“我会好好珍藏。你也多保重身体,待我安顿一切,再来接你。”
柳墨絮在一旁看着白瑶与沈霖劭那郑重情形,心内微动,又略带一丝复杂神色。她并未多言,只上前将一本竹简册亲手交给沈霖劭:“这是我近期所编的若干天文与力学要点,乃是墨家先祖与我师长们的研究汇编,配合前些日子你所学,足可应对不少实际工程难题。若需更多资料,可通过帆船或飞鸽传信。”
沈霖劭看着眼前竹册,翻开几页,里面用娟秀而严谨的笔墨记录了各类推算公式、星象对照表、潮汐观测法,甚至附带一些建筑力学简图。他不禁心中一颤,知道这是柳墨絮对他的最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