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恋上你中文 > 隐墨藏月 > 第3章 墨家真传

第3章 墨家真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随着陶师长轻步走向学堂后院,柳墨絮和白瑶紧随其后,身后尚有数名同窗。后院虽不算广大,但陈列了数排架子,上面摆放着林林总总的简单木质或铁制模型:有模拟河道水闸的装置,也有弓弩机关的雏形,或是各式传动齿轮。绕过外圈走廊,靠里还有一片空旷场地,中央伫立着半人多高的木架,连接着大小绳索与滑轮。

陶师长在架子旁驻足,对众人笑道:“这是我们定期研究力学的器皿。比如看似简单的滑轮组合,若架设得当,可以让一个瘦弱之人也能提升沉重的石块;若运用不当,则费力无功。‘经世致用’关注的就是这些细节,让一根绳索也可能成为救人性命或提高效率的利器。”

她示意一名男学子先行演示,那学子熟稔地将一块沉甸甸的石头系在滑轮下端,然后牵引主绳,配合不同滑轮组的角度,一次渐次拉起石头——那块石头按理沉重无比,但在几道滑轮的借力之下,竟被他轻松提离地面,大伙儿看得连连惊叹。白瑶双目放亮,小声对柳墨絮说:“若人受伤瘫卧,需数人才能抬动,若能以此类滑轮组在病床下方安装,是不是也能轻易替他翻身换药?省却许多人手?”柳墨絮若有所思:“确是个好思路。想来师长们也早已有类似设想,只是不知能否在岛上医疗室恰当落地,需要细节打磨。”

陶师长满眼笑意,听到后补充:“你们有兴趣,不妨实践一番,日后或能造福病患与行动不便者。我们墨家理念并不止于‘防御’,更重要在于‘服务’与‘守护’,这是‘兼爱’的真谛。”

继而众人又在另一边模拟“抛石机”的简易版本。如若用在战争攻城,自是大杀伤力,但在墨家,这项技术更多被改良成可投掷沙土或救援物资的工具,用以在危急时向前线送粮运具,或在救灾时向隔断的地区投送生活必需品。大家围绕这器械思考改进方式:如何让它更精确、更省力,以及是否能配合圆弧轨道减缓冲击等。柳墨絮最擅长推演数值,她在纸上迅速写下抛射角度与距离的关系,借一连串公式推测最优角度。白瑶则帮忙抓沙包,测量投出后落点位置,两人配合得默契异常。看到她们进行得顺畅,周遭同窗也不时参与交流提点,场面充满理性探研的热度,仿佛每一次讨论都在激荡着墨家“尚同”的精神火花。

一个时辰后,阳光升至半空,试验场温度渐高。陶师长见已到了收尾时分,便招呼众人收拾器件、暂作歇息。她抚摸着那架抛石机,叹道:“若把这些理念共享给更多人,也许就能减缓战乱之苦,让百姓少受流离之痛。然而,人心往往难统一,如果朝廷更注重武力征战,把技术用于攻伐,反倒可能令更多无辜遭难……这与我们墨家倡导的‘非攻’背道而驰,只盼将来有人能以正道引领,让墨家智慧真正造福天下。”

柳墨絮听在耳中,神色微微动容。她想起近来沈霖劭初到学堂时对天文之道的谦虚求索,也联想到外界对月神的崇拜与现实国势的冲突。她默想:“若真能在朝堂之上出现一个重视这些实学、体恤黎民的人,通过合理制度推广墨家技艺,又倡导人心相亲相爱的理念,岂不是莫大福音?”但这种想法毕竟过于理想,眼下她能做的,唯有扎实地研究与实证,尽绵薄之力。

待返回学堂前厅,余师早已备妥一盆淡茶,给弟子们解暑提神。柳墨絮、白瑶和其他学子们陆续在厅堂歇息,捧茶而饮,热气中透着淡淡花香,让人精神舒缓。余师看向众弟子,微笑道:“方才陶师长给你们诠释了墨家技艺与理念的融合,其实就是‘经世致用’四字。我们的前人不是只会发明器械、编写典籍,他们更懂得:若不将这些成果应用到真实生活,只是纸上谈兵便毫无意义。你们记住,腰挂再多公式与图纸,也要落实到哪怕一点点对百姓生活的改善上,才算是学有所成。”

白瑶深刻体悟,轻声说:“当初多亏了岛上的医者们省药、省钱,无私帮我治疾,我才有机会学习到‘兼爱’的真谛。如今我也希望通过医术和小小改良,让更多体弱者受益。”柳墨絮也随之点头:“昨夜有渔夫来找我解析潮汐时间,为的是把握出海时机,减少船只受损危险。这种帮助虽微,却也是将天文观测落在实处。若能多年积累,也许岛外的海湾也能受益。”话虽不多,却无不表露她的志向。

余师满意地拍了拍两人的臂肩,语重心长:“纵使我们岛在外人看来偏僻狭小,但只要坚守这份道义与学识,终有一日,墨家真传所凝聚的光,会照亮更广阔的土地。”他言语里含着期待,也包含对眼前学子们的殷切鼓励。

夜幕徐徐降临,学堂一如往常在鸣鼓声后暂停研学。可是对于柳墨絮与白瑶而言,夜晚常常是另一场“探索”的开始:柳墨絮要到崖边或观星台做更精密的测算,白瑶则会跑到医舍翻阅先贤药典、琢磨力学与医理结合之法。有时她们会互相陪伴、互相讨论,或偶尔静默,各自沉浸于自己的思维世界,却又能在需要时彼此给予灵感碰撞。

这一夜,月初升,白瑶带着几页刚抄录的骨伤牵引阐述,追上准备离开的柳墨絮:“墨絮,我刚得到一些想法,也许能先做个可替代人力翻身的床板草图,你陪我看看可行吗?”柳墨絮二话不说,停下脚步,与她一同靠在长廊的栏杆旁,借着昏暗的灯光细读起来。“若在床榻一侧安置滑轮与绳索系统,则医者可单独操作,翻转受伤者身体……”柳墨絮顺手在图上笔点几下:“关键在于支点位置,以免翻转过程中对患者脊椎造成二次压力,还有应该考虑如何稳固枕部与下肢……”她眉头微蹙,钻进思路里便忘了所有倦意。

白瑶一边记录,一边忍不住笑:“墨絮,你如常一般稳重理性,但我最喜欢就是你肯放下自我的成见,帮助别人完善想法……这不正是‘尚同’之精神吗?”柳墨絮微微一愣,随后伴着微笑低声道:“我们能在这岛同窗共学,何曾有谁先来后到的高低之分?只要理念相同,就一起钻研罢了。”她说罢抬首,望见远空星光点点,仿佛也在见证这份默契,她心底萌生一股暖意——墨家传承于世,不是光靠经典文字,而建立在无数代人的共情互助之上。

夜愈深,学堂内外几盏昏黄油灯闪烁,远处草虫声此起彼伏,气息沁人心脾。翻阅完毕后,白瑶满怀欣悦将纸卷收好,眼里写着对明日继续实验的热忱。柳墨絮也轻舒一口气,背起自己那份星象仪具,跟白瑶道了声晚安,随即快步往海崖方向去了。两人脚步一前一后,却都坚定地踩在岛上的青石路上,这路虽窄,却将她们引向无尽的知识原野,也将她们与无数有志之人互相联结。

她们都相信,这片清隐岛上所珍视的“兼爱、非攻、节用、尚同”四大精神,并非只是一介口号,而是一个引领人心向善、引领社会向实用理性的昭示。或许此刻只在小小岛上得以完整保存,但有朝一日,必可如星火燎原,照彻霁月国乃至更远的土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