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姜背着竹篓,篓里装满了清晨刚从山里采来的新鲜菌子,还小心翼翼地用布包着几卷画。那是姜莱画的,有山有河,有花有草,有山小姐,画边还题着山小姐亲手写的诗词,字迹清秀隽永,与画中的意境相得益彰。
她走到镇上的集市,找了一处人流量大的角落,将竹篓放下,摆好菌子。
小姜刚把画卷拿出,一个身着青衫的书生走了过来,驻足观看。他弯下腰,仔细端详着画中的美人图,眼中闪过一丝惊艳。画中的山小姐眉眼如画,唇角含笑,似能透过纸面与他对话。
而那题在画边的诗词,更是让他忍不住轻声念了出来。
“岁月如川流不尽,
几回梦断残更。
青丝渐染雪霜生,
镜中谁是我,
何处觅前盟?
踏遍千山寻旧迹,
孤鸿影落寒汀。
心随流水去无声,
归来依旧是,
明月照空庭。”
书生念完眼中闪过一缕惊诧,抬眼看向小姜。她的长发随意地挽在脑后,几缕发丝随风轻拂,显得格外柔美。
男子微微一笑,声音温和问道。
“这画中的美人,可是姑娘自己?”
小姜声音轻柔。“不是,是我一位好友。”
书生继续说道。
“画中之人虽绝色,但姑娘更是灵气逼人。那这画边的诗词,是姑娘所作?”
小姜摇了摇头,骄傲的说道。
“不,此画是我家人所作,而这诗词是画中人所写。”
书生点了点头,目光依旧停留在画上,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
“这画中的意境,与这诗词的韵味,真是相得益彰。姑娘的家人与朋友才情出众。想必姑娘也是才华横溢之人。”
小姜大方地笑道回答。
“我只是个普通女子,在这方面才华不敢与她们相提并论。但要论怎样的果子好,何时的菌子妙,什么鱼刺最少,这类才华我倒是有点横溢。”
那书生笑了笑,视线停在小姜漂亮的脸上。
“我将这画买下,不知姑娘可否与我多聊几句?我对这画中意境与诗词的深意,颇感兴趣。”
两人就这样站在摊前,聊起了画中的意境与诗词的深意。小姜的言语间透着对山间生活的热爱与对世间万物的深刻理解。
她的目光时而落在画上,时而与书生交汇,眼里闪着灵动的笑意。
书生则点头称赞,甚至慢慢带了丝难以掩饰的倾慕。
与此同时,蓬莱屋的二层,石井坐在靠窗的位置,桌上摆满了精致的下酒菜。他偏头看向窗外,似乎对远处的热闹颇有兴趣。
他随手从盘中捏起一颗果脯,漫不经心地扔进嘴里。视线落在集市人流最多的那处,咀嚼间眉头却微微皱起。
蓬莱屋如今换了经营者,由一名女主人掌管。
她站在石井座位旁,一头英洋国流行的短卷发,发梢微微翘起,身着蓝色丝绸繁花长袍,腰间系着精致的太鼓结,既显端庄又不失风情。
“今日的菜,您还满意吗?”
女人语调里带着笑意,眼波如水般流转,落在石井的侧脸上。
男人没有回头,只是略微点了点头,又捏起一颗果脯,淡淡道。“这果子,有点酸涩。”
女人眼中闪过笑意,“果子酸涩,或许是因为您心中有事,味觉也跟着变了。”
石井终于转过头,视线与她对视,女人轻轻抬手,为他斟了一杯清酒,语气温柔却带着几分试探。
“心事再重,也抵不过一杯酒的暖意。不如尝尝这酒,或许能解了那酸涩。”
“不必了,我不喜别人斟酒。”
女人将酒杯放在桌上,轻笑一声,红唇艳丽,“我们蓬莱屋的宗旨,便是让每一位客人都能寻到片刻的安宁。”
石井目光再次投向窗外,远处的集市依旧热闹非凡。
“安宁吗?或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