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氏无辜地回答:“娘这么疼小妹,小妹可带了物件孝敬娘。”
杏娘双手一摊,“你也看见了,我没带什么东西。”
“那娘肯定给了你东西。”钱氏笃定道。
“你……”
杨氏冷声打断道:“这跟你有什么关系,我的东西爱给谁给谁,你惦记也是白搭。”
钱氏一脸幽怨地指控:“娘你太偏心了,我虽然不是什么上得了台盘的人,好歹为李家生儿育女,您怎么把银钱给外人也不给自家儿孙花用。”
“既然知道自个上不了台面,就不要到人前丢人现眼。”杨氏一脸不耐烦,这个三儿媳就是块狗皮膏药,甩都甩不掉。
钱氏满脸不服,又不敢再顶嘴。
恰在此时,姜氏端了一盘炒货进来,“还不到饭点,这是苏木带回来的炒货,据说味道特别,娘跟小妹尝尝鲜。”
眼睛一转看到坐在旁边的钱氏,“原来三弟妹在这,让我一顿好找,我说怎么煮饭的灶前没人看火,我跟你去看看,饭烧糊了可就闹笑话了。”拽了她的胳膊就要往外走。
钱氏纹丝不动,手一伸抓一把瓜子,“我也尝尝苏木买的稀罕玩意,不就是瓜子么,还能吃出朵花来。”
她飞快地把瓜子夹在门牙上,“咯嘣”一声,瓜子仁入口两片唇瓣一吹,瓜子皮飞出去。
看了眼无语的姜氏,得意洋洋地嘿嘿笑,“大嫂后悔了吧,昨天送来的鱼个头小还不新鲜,我早说了我娘家侄儿能弄来肥大的活鱼,个个能有三岁小儿高,你偏不领情。”
“我没……”
“吃了亏也是白吃,世上可没后悔药买。”不用人回答,钱氏自说自话。
“卫家的那爷三就是些没眼色的蠢货,在外面牛皮吹上了天,真当他们卫家能当我们李家的主了,也不看看自个是什么东西……”
“木哥儿也真是的,这样的好日子,很该把芦根带在身边招待客人,他们可是堂兄弟,现在不帮衬还等到什么时候……”
青叶眼睁睁看着三舅妈起伏不停的嘴皮子,一边说话,一边翻飞吐出瓜子皮,两者丝毫不耽误,不一会地上就积了一堆瓜子皮。
姜氏眼瞅着婆母的脸上阴云密布,下一刻就要电闪雷鸣了,一把死劲拽了妯娌的胳膊强行扯了出去。
猛然少了一道密集聒噪的女声,屋内一下子空旷起来,几人竟呆愣了片刻,耳朵似乎还停留着“嗡嗡”声。
“哈哈!”杏娘实在没忍住,捶打桌子笑得花枝乱颤,“这世上也有娘你制不了的人,叫您老一直说我,这回遇到克星了吧,哈哈!”
杨氏一手扶着额头又好气又好笑,“你老娘都要被人气出好歹来了,你还在这幸灾乐祸。”
杏娘趴在桌上肩膀耸动,“我三嫂这个人吧,就是块滚刀肉,蒸不熟煮不烂,娘你到底是在哪找出的这么个人物,老钱家是不是跟咱家有仇啊,把这么个祸害弄到咱家来。”
“哪里是我找出来的,是你爹干的好事。”杨氏恨声说道。
老钱家非但跟李家没仇,还有恩,李老爷子当乞儿到处讨食时,曾得过钱老爷子的一碗剩饭。等到儿女渐渐长大,钱老爷子提出把女儿嫁到李家,两家合做一家更亲密,李老爷子想到那一饭之恩点头答应了。
“老话说得再没错的,买猪还得看圈,你三嫂跟钱老婆子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我当初也是瞎了眼,竟没想着多打听打听。”杨氏长吁短叹,“就是苦了你三哥娶了这么个婆娘,他小时虽皮了些,但也没现在这么混啊,都是这婆娘祸害的。现在可好,还弄了个小钱氏进门,他们这一房算是完了。”
自从钱氏执意要把侄女娶进门当大儿媳妇,儿子也同意后,杨氏就对这一房死了心,只要他们不闯出天大的祸事,杨氏就当没生过这个儿子,眼不见心不烦。
奈何钱氏就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无事尚且一天三趟的往老宅跑,不是蹭吃蹭喝就是闲话家常,无人理会也能自个搭起台子唱一天戏。赶都赶不走,你说她吧,她无事人一样当听不见,脸皮厚过城墙。
有事了那更是扯着李老爷子的袖子不撒手,撒泼打滚无所不用其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以至于李老爷子自诩是个有点学问的斯文人,但一见到这个三儿媳就添了个头疼的老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