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重庆前,林安依礼去陈公馆向谭祥辞行。曼意姐病了,恹恹地卧在床上,脸色苍白。林安留下带来的礼物——蒂芙尼耳坠,低声嘱咐了几句保重身体的话,看着往日精力充沛的女主人此刻虚弱的样子,心中不免也有些戚戚然。没有久留,她便告辞了。
飞机降落在巫家坝机场,昆明高原的阳光依旧刺眼,空气里有熟悉的风和尘土的味道。经历了华盛顿的喧嚣和重庆的压抑,回到这里,竟有种奇异的“落地”感。她迅速在美军联络处为翻译处和写作组申请了办公室,虽然一切都还只是草台班子,但总算有了个名正言顺的起点。
安顿下来的第一件事,便是约见赵梦醒。老同学的效率没得说,不仅翻译招募标准和考核办法已有了清晰的草案,还递给了林安一份厚厚的名单和档案摘要。
“静之,你看,”赵梦醒点了点名单,“按咱们之前定的标准——英文功底、政治背景、部队经历——初步筛下来,最合适、最可靠、也最有潜力的苗子,确实绝大部分都在第五军政治部。”
林安接过名单,快速翻阅着,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果然如此。全是第五军的人……她想起即将要去拜访的那位以刚愎和勇猛著称的军长。上次因为FAC编制归属的问题,邱清泉就对自己颇有微词,话里话外透着“胳膊肘往外拐”的不满。
这次人事任命刚定,他虽升任第一路军副总司令,位高权重,但以他过去宁愿辞职也不当副军长的性子,现在这个“副”总司令的位置,恐怕心里未必舒坦。
这时候去他那里要人,尤其是一次性要这么多政工骨干……林安预感到这绝非易事。
“我知道这有点麻烦,”赵梦醒看出了她的顾虑,“但我想先把名单定下来,我们才好去争取。”
“你说得对。辛苦你了,梦醒。”林安收好名单,心里盘算着措辞。
在去第五军军部前,她还是先去拜访了林蔚。新成立的驻滇参谋团还带着临时机构的草莽气,但林蔚的办公室已经井井有条。
“静之啊,”林蔚见到她,放下笔,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一路辛苦。昆明这边安顿好了?”
“是,伯父。”林安先行礼,用了更亲近的称呼,“特来向您报到。翻译处和写作组的事情,还要请您多费心。”
“应该的。”林蔚点头,“黄仁霖那边我已经打过招呼。大学招募若有困难,告知我即可。”他话锋一转,带着一丝探寻,“听说,魏德迈将军近来在重庆很受瞩目?都说他对我们这边的情况,了解深入了许多。”
林安心头一跳,面上不动声色:“魏将军一向明辨,从善如流。”
林蔚笑了笑,不再多问,转而道:“上次说的缅甸战役资料,我让秘书整理好了,你带回去看吧。对你了解全局有好处。记住,注意保密。”
“是!多谢伯父!”这意外的收获让林安精神一振。
有林蔚这句“有困难来找我”打底,林安感觉踏实了不少。虽然这位“伯父”与陈诚关系匪浅,但在职责范围内的支持和对她的个人关照似乎是真诚的。她抱着那袋沉甸甸的资料,心里清楚,有了这些内部报告和分析,无论是给魏德迈提供更精准的建议,还是充实写作组的稿件内容,都将大有裨益。
但她知道,真正的硬仗还在后面。翻译处要运转,人是第一位的。而那份几乎全部来自第五军政治部的名单,意味着她必须去面对那位以勇猛、刚直甚至有些桀骜闻名的军长——邱清泉。
她辞别林蔚,径直驱车前往第五军军部。
第五军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扩编、换装,号称要成为反攻的“拳头”,军部上下必然忙得人仰马翻,此时要抽调二十多名政工骨干……邱清泉有理由拒绝,而且他很可能会抓住这个理由,理直气壮地拒绝。
但她必须去试一试。
第五军军部大院门口的卫兵多了,盘查也更严了。院内军容整肃,扩编带来的忙碌和紧张感弥漫在空气中。林安通报后,在副官处等了足足一刻钟,才被领进邱清泉的办公室。
办公室还是老样子,只是桌上的文件堆得更高了。邱清泉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正低头看着一份地图,听到脚步声才抬起头,锐利的目光扫过林安,脸上没什么表情,只微微抬了抬下巴。
他那条忠实的德国牧羊犬卧在桌旁,警惕地竖起了耳朵。
“邱副总司令。”林安立正敬礼,声音清晰。
“副总司令?”这个称呼听在他耳里,倒像一根倒刺。干了一辈子,拼了半条命,好容易熬上来,又在杜光亭手下做副职。他压下胸口那股憋闷气,只从鼻子里哼了一声:“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