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起身走到窗边,眯眼看了看天色,又回头对副官道:“林安是不是去了美国?这事她办的?”
副官摇头:“属下不清楚,只知道通报是从侍从室发来的,署名是军政部。”
他“嗯”了一声,心里已经大致有了判断。
他的书只送了杜聿明一份,多半是杜聿明安排林安带去的。林安干事稳,文笔又好,是个合适的执行人选。
他想了想,提笔写了一封电报给杜聿明。
“愚作入美军教材,军政部通报嘉奖,实感意外之喜。料系司令指示,特此致谢。”
杜聿明站在办公桌后,手里拿着廖耀湘的电报,读了两遍。
“料系司令指示,特此致谢。”
他一笑——这倒也真是合情合理的猜法。
林安确实是从自己这里拿去的书稿。
这“料系司令指示”六个字,他没打算更正,也没兴趣解释。
“书稿内容精炼,战术可行,嘉奖实至名归。林中校执行得力,已另有呈报。”
他把电报交给副官:“照此发去。”
他清楚,林安这点小心思,最好不要暴露。
廖耀湘看完,点了点头,自言自语:
“嗯,那就说得通了。”
廖耀湘把电报合上,心头一块小疑问也随之落地。
他收起通报,语气平静却笃定地吩咐:“通知作战科,开一个短会。我再亲自讲一讲这本书,既然军政部都发了话,我们自己人更不能落下。”
副官应声离去。
———
(以下对话为英文)
“林安,你那本小册子搞得相当不错,”黄仁泉一边洗牌一边说,“国内现在都有人在问我:‘这位廖耀湘到底是谁?’”
“啊?”林安微微一愣,“你怎么知道的?”
“拜托!”黄仁泉手里的牌哗啦啦地滑过桌面,“我可也是有正式工作的好吧,我是驻美大使馆的上校武官,不是来这儿专职陪你打牌的。”
“哦哦哦……”林安心虚地摸了摸鼻子,半开玩笑地说,“我还以为你是荷官呢……”
黄仁泉翻了个白眼,开始发牌,“给廖耀湘发了全军通报嘉奖,我在想,你的那一份也该在路上了。可能要等你回国,他们喜欢这种——你知道的——戏剧性的时机。”
林安沉默了片刻,“说实话,我做的事情太零碎,什么都掺一点,恐怕不太适合拿来在部队里通报。最后也许就是蒋夫人给个口头嘉奖,算是画个句号。”
黄仁泉的发牌动作顿了一下,语气意味深长:“对一个刚刚把战术教材送进美军战争学院的人来说,你这也太低调了。”
林安耸耸肩,撇了撇嘴,“我只是实话实说。”
坐在她对面的杜鲁门参议员,正饶有兴致地歪着头看她:“你们一直在谈的这本‘小册子’,到底是什么?”
“哦,”林安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是一本关于丛林作战的野战手册——主要基于缅甸前线的实战经验。”
杜鲁门身边的一位助手,一个瘦削、戴金丝眼镜的男子探过身来,语气带着好奇:“是你写的吗?”
“是我翻译、编辑、整理并推荐出去的,”她回答得很平静。
“丛林战的理论原作者是廖耀湘——我们的一位将军。我也补充了一些关于FAC的作战实践,作为附录资料。”
黄仁泉用手指轻敲桌面,“好了好了,战争话题聊得够多了。让我们看看今晚谁是第一个输血的。”
扑克牌飞快地发开,筹码在桌面上啪啪作响。杜鲁门仍带着笑,似乎还在咀嚼林安的话,目光再次落在她脸上。
“你知道吗,林小姐,我这几年见过不少会打仗的军人。但能动脑、能写作,又能在掌声响起的时候悄悄退场的,可不多见。”
林安的指尖短暂停在牌上。然后她轻轻一笑,语气柔和:
“总得有人来做胜利的‘代笔人(ghostwriter)’吧。”
杜鲁门轻声笑了:“她有热情,也知道什么时候退出聚光灯。这种人,很少见。”
林安低头看了看自己手中的牌,语气轻快:
“聚光灯太烫,我还是喜欢待在阴影里。”
——再说,刚刚见过罗斯福的林安觉得自己现在就像是一口热灶,再烧,就要爆了。
如果她知道地球对面的杜聿明正在为她遮掩,她只会说杜长官你真的懂我。当然,婚事什么的还是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