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终于受不了重庆的抱怨,决定插手了。
他不是傻子,怎么会看不出来,魏德迈的到来意味着什么?表面上,这只是个“高级军事顾问”,是“观察战局”,但实际上呢?
这就是一个替补!一个华盛顿派来的备用指挥官!
一想到这点,他的手指收紧,狠狠地攥成拳头。
这个该死的花生米、阴险狡诈的小人、保存实力的军阀……居然说动了华盛顿。
史迪威知道,自己这些日子以来已经让重庆越来越不满了——他不止一次批评中国军队“无能”、“不懂指挥”,甚至在最近的会议上提出让美军团、营、连级军官直接指挥中国士兵,却被一个该死的翻译官当场怒斥,闹得整场会议不欢而散。
更让他愤怒的是,杜聿明那家伙绕过他,直接给□□发电报请求增援,还真的得到了支援,并且在腊戍打了一场大胜仗——而且还是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
他原本打算用缅甸战局证明自己的指挥能力,让华盛顿意识到,他才是最适合掌控整个中国战区的人。可现在……华盛顿居然插手了。
他越想越愤怒,眼前的地图上,缅甸战场的局势依旧混乱,曼德勒、腊戍、眉苗,中国军队和日军正在激烈交战,但他清楚地感觉到,自己在这个战场的控制力正在一点点削弱。
魏德迈来了之后,华盛顿会怎么做?他史迪威,还是中国战区的真正指挥官吗?
他用力吐出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不能让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他必须向华盛顿表明,他才是这里真正懂得战场形势的人。他思索着下一步该如何施压,让□□屈服。他已经逐渐意识到,自己在中国战区的权威正在被削弱,而重庆的态度已经表明,□□不会轻易接受他的命令。如果中国人不肯听话,那就让他们明白,美援不是免费的午餐。
他猛地拿起钢笔,压下怒气,给华盛顿起草了一封回电。
「To General Marshall,
我确认战争部决定派魏德迈将军前往中国。虽然我理解对战场形势进行评估的必要性,但必须强调,在中国战区维持统一的指挥体系至关重要。鉴于当前局势,务必确保魏德迈将军的职责仅限于顾问,不得干涉既定的作战指挥。
此外,我必须提及关于租借法案援助物资的紧迫问题。
为了确保战场上的作战效率与效果,有必要加强对美援武器与装备使用的监管。」
他加重笔力,几乎要将墨水压进纸张里。
「如果无法在美军指挥体系下进行适当的作战协调,这些关键物资很可能被误分配、误用,或无法送达最有战斗力的部队。鉴于此,我强烈建议,将美军援助与指挥体系的优化直接挂钩,以确保战场上的作战效率。」
他收回笔,冷笑了一声。花生米不是喜欢直接向华盛顿施压吗?好,那就看看谁的手段更强。如果他史迪威不能亲自指挥中国军队,那他至少要掌控美援物资的生杀大权,逼□□不得不让步。
他将电报递给通讯官,声音冷硬:“立刻发出去。”
很快,这封报告送到了马歇尔的桌上。马歇尔看完后,很是赞同——如果美国提供武器,为什么不能要求指挥权?
带着这封电报,马歇尔向白宫递交了一份内部建议报告,支持史迪威的提议,认为应当加强美军对援助物资的监督,以确保“战场上的高效运用”。
然而,当这封电报最终送到罗斯福手中时,总统的脸色立刻沉了下来。
他眯起眼睛,仔细阅读着史迪威的措辞,眉头越皱越紧,嘴角的线条逐渐绷直。等他看完最后一行字,他缓缓地放下文件,办公室里的气氛顿时冷凝下来。
片刻后,他冷冷地扫了马歇尔一眼,声音低沉而不带任何情绪:“一个人不能那样严厉地对另一个人说话。”
马歇尔没有说话,静静等待总统的进一步表态。
罗斯福合上电报,目光幽深:“我们不能像对待苏丹和摩洛哥一样,强迫中国尽义务。”
他微微坐直身子,盯着马歇尔,声音缓慢而坚定:“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如果我们按史迪威的建议来做,那将意味着什么?”
他没有等马歇尔回答,而是直接说道:“我们在告诉世界,美国不是在援助中国,而是在殖民中国。”
他冷冷地瞥了一眼桌上的电报,语气冰冷:“告诉史迪威,让他专注于战事,而不是总想着如何对重庆施压。”
马歇尔沉默了几秒,最终缓缓点头:“明白,我会让他收回这个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