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同古之战:孤军奋战
1942年3月,同古,缅甸
三月的同古,空气里弥漫着湿热的气息,低空的乌云压得很低,仿佛随时都会有雨落下。然而,在这座位于缅甸南部的战略重镇里,一场残酷的战斗正在酝酿。
同古,一座不大的城市,却是英军在缅甸防线的重要屏障。这里不仅是通往仰光的门户,也是滇缅公路的重要节点。如果同古失守,日军将长驱直入,占领整个缅甸。
而守卫这座城市的,是中国远征军第五军200师,师长—戴安澜。
“轰——”
炮声再次在清晨的空气中炸开,震得整座城池都微微颤抖。
沈瑾伏在战地医院的掩体后,死死捂住耳朵,心脏像是要从胸腔里跳出来。她的身边躺着几个伤兵,有的忍着痛咬着毛巾,有的已经昏迷过去。她抬起头,看到天空被硝烟染成灰色,空气中弥漫着焦土和血腥的味道。
“敌人开始炮击了。”有人低声说。
她深吸了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走向一名已经被包扎好的士兵,轻声问道:“能走吗?”
那人额头渗着汗,咬着牙点了点头。沈瑾立刻招呼卫生兵,把他搀扶到安全区。
就在这时,一名传令兵急匆匆跑了进来,大声喊道:“戴师长有令!所有能行动的轻伤员,准备重新归队!”
沈瑾心里猛地一紧。她知道这意味着守军的压力越来越大,已经到了连伤员都需要回到战场的地步。
同古防线已经坚守了七天,日军的攻势一波强过一波。
戴安澜师长站在指挥部的沙盘前,目光紧紧盯着地图上的防线。
“日军的攻击越来越猛,他们在试探我们的弱点。”副官低声说道。
戴安澜点点头,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他们的目标是尽快突破同古,把我们200师吃掉。可惜,他们选错了对手。”
200师是中央军的精锐之师,装备精良,训练严格,比起滇西的杂牌军,战斗力强得多。戴安澜知道,只要部队的士气不崩溃,他们就能拖住日军,为后方争取更多的时间。
“各部固守,所有预备队就位。”他沉声道,“我们会在这里战斗到底。”
第六天的夜晚,战斗陷入僵持。
日军第五十五师团原以为同古只是块容易吞下的肥肉,没想到中国军队的抵抗如此顽强。他们的进攻一次次被击退,反而损失惨重。
在前线,200师的1138团团长覃道善擦了擦脸上的尘土,对身边的参谋低声笑道:“他们以为我们像英军一样,会一触即溃,没想到踢到铁板了吧?”
日军第五十五师团曾在东南亚势如破竹,轻而易举地击败了英军和荷军,占领了马来亚、新加坡。但他们没想到,在同古遇到的中国军队,完全不是同一个档次的对手。
“他们把我们当软柿子捏。”覃道善冷笑,“既然他们喜欢硬碰硬,那我们就陪他们打。”
同古城墙上的每一块砖,都洒满了中国士兵的鲜血。
第九天,日军开始动用重炮猛轰同古城墙。
一枚炮弹落在前线指挥部附近,巨大的冲击波将地面上的尘土震得飞扬。戴安澜站在一块掩体后,冷冷地望着远方——日军开始真正发力了。
“他们想把我们直接炸平。”副官脸色苍白。
“炸得平吗?”戴安澜冷笑一声,目光如炬,“我们的士兵,打得比他们的炮还狠。”
在战地医院里,沈瑾和其他护士已经连续三天没有合眼。
伤员越来越多,她的手几乎被血浸透。
“水!水……”一名士兵虚弱地伸出手。
沈瑾连忙端起水壶,轻轻喂他。她的声音已经沙哑,但仍旧低声安慰:“忍一忍……”
同古炮火仍在轰鸣,远方的城墙已经被炸塌了一半。
戴安澜站在临时指挥部,拿起纸笔,给家人写下了一封信。
“亲爱的荷馨,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笔尖微微顿了一下,他的目光沉静如水。
城外,日军的冲锋号已经响起。
戴安澜站起身,整了整军服,目光坚定地望向前线。
——
作战室的灯光昏黄,墙上的影子随着风扇的旋转轻轻摇晃,仿佛连空气都被这沉闷的战争气息压得喘不过气来。
林安坐在角落的长桌前,手里摊开着廖耀湘师长借给她的英文军事书籍,目光却总是不受控制地飘向作战室中央的地图。
那是他们花了几个月心血编制的新式地图,每一条道路、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村庄都被清晰地标注出来,曾经是她最得意的成果,而此刻,它却成了最让她揪心的画面——
她的目光下意识地扫向同古——那片标注着“200师”的红色区域。
像一把锋利的短剑,刺入日军第五十五师团的心脏,可又像一个熟透的果实,随时可能坠入敌军的血盆大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