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安盯着地图看了一会儿,心里说不出的感慨。
英国人拒绝他们测绘,可是他们掌握的地图资料并不完整,真正了解这片土地的,还是华侨和当地百姓。倘若真的有一天战火烧到这里,单靠英国人的地图,恐怕中国军队会吃大亏。
门外,阳光明媚,街道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华侨社区在战火逼近的阴影下,依然维持着表面的平静。而他们手里的地图,正在一点一点地接近真正的战场。
考察团终于要离开仰光了。
这座繁华的殖民地城市,在过去的三个月里,成为他们忙碌的战场。地图、情报、交涉、谈判,他们与英国人斡旋,也与华侨共谋。他们用双手整理出了比英国地图更加详细的地形资料,标注了英军所忽略的村落、山道、补给路线。
离开的这一天,阳光很好,街道两旁的棕榈树轻轻摇曳,空气里还残留着昨日雨水的湿润气息。考察团的成员们整装待发,车队停在总督府门口,所有的行李都已装上卡车,大家陆续登车。
林安站在一旁,心里却有些过意不去。
原本他们应该在两天前离开,可她病倒了,耽误了行程。这几天她虽然恢复得差不多了,但还是觉得自己拖累了整个团队。她低着头,小声说道:“对不起……让大家久等了。”
商震闻言,哈哈一笑,语气温和:“这算什么事?不过两天而已。”
林蔚也微微一笑,摆摆手:“滇缅公路可没那么娇气,别把自己当成罪人。”
杜聿明正翻着手里的地图,听见这话,抬起头笑道:“行军打仗,难免会有意外情况。这点时间,根本不算什么。”
坐在一旁的刘耀汉也看了她一眼,淡淡道:“你要是能因此长点记性,下次别病倒,就更好了。”语气虽带着几分官场气,却并没有责备的意思。
林安本就已经觉得很不好意思,闻言更是窘迫地低下了头。
这三个月的相处下来,他们这些年轻人早已不再是普通的翻译和随员,而是成为了考察团的一部分,甚至连林蔚、杜聿明、商震、刘耀汉这些军中高层,都已将他们视作自己的小朋友。这些长官们或许平时严厉,但心里早已认可了他们的能力和努力。
这趟仰光之行,远比他们想象中更复杂。从中英交涉,到情报收集,再到华侨援助,每一步都充满挑战。可最终,他们还是做到了,甚至整理出了比英国人更详尽的地图。
一路上,车厢里的人都很放松,谈笑风生,回忆着这三个月里的种种经历。有人谈到英国人如何推三阻四,有人回忆着华侨的热情,还有人感慨着这次任务的艰难。
车行至半途,林蔚忽然问道:“到了昆明,你们还愿不愿意继续做地图和军事情报工作?”
这句话一出,车厢内瞬间安静了下来。
林安愣了一下,抬起头,看向林蔚,只见对方神情认真,并不像是在随口一问。
“回去之后,”林蔚缓缓说道,“我会向委员长建议,把你们全部调到军事委员会驻滇参谋团,专门负责地图和军事情报工作。”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在他们几人之间扫过,“如果愿意从军,我会授予你们少尉军衔,以后就是正式的军官了。”
空气仿佛凝滞了一瞬间。
从军?成为正式的军官?
他们虽然一直在考察团工作,可毕竟只是翻译,虽然与军事接触颇深,但从未真正成为军队的一部分。而如今,林蔚这句话,意味着他们要从此踏入战争的核心——情报战场。
查良铮第一个开口,语气坚定:“愿意。”
张妙妙也点头:“愿意。”
郭兴豪推了推眼镜,嘴角带着一丝笑意:“当然愿意。”
林安沉默了一瞬,然后抬起头,眼神清澈而坚定:“愿意。”
林蔚满意地点了点头,目光里透着一丝欣赏。
刘耀汉看了他们一眼,慢条斯理地说道:“从军可不是儿戏,少尉军衔是有的,但军队规矩也要学。”
“规矩能难倒我们?”张妙妙笑着道,“这三个月我们也没闲着,军队里的活,咱们都干过!”
众人忍不住笑了,车队继续向前行驶,驶向那条崎岖的山路,也驶向他们全新的未来。
他们曾是学生、曾是翻译,如今,他们即将成为真正的军官。
战争尚未结束,而他们的战斗,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