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恋上你中文 > 中国远征军优秀参谋小林 > 第1章 考察团

第1章 考察团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林安,又在吹风?”张妙妙从船舱里探出身,朝着船舷边的林安打招呼。

林安今年二十二岁,越南华侨出身,祖籍福建。她倚在船舷上,初夏的南太平洋微风扬起她的白色裙摆,露出一双精致的矮跟皮鞋。她伸手轻轻拢住被海风吹散的发丝,圆润的脸庞漾起一丝笑意:“妙妙。”她耳畔的小巧珍珠耳环在阳光下微微泛光,透出一股柔弱而娇贵的南洋风情。

“这里的景色真美。”林安轻声道。

张妙妙叹了口气。她是山东人,自从日寇入侵,已经多年未曾回乡。她们是青年干训班的同窗,一同考进翻译处,又一同被派往海外,自然情谊深厚。张妙妙身材娇小,快人快语,性格活泼,如同一颗跳跃的豆子。她侧头望向林安,试探地问道:“你是不是想家了?”

林安摇摇头,声音淡然:“没有什么好想的,都不在了。”

两人静静趴在船舷上,看着波浪随船起伏,一个来自越南,一个来自山东,如今她们的故乡都陷于日占区,家人早已辗转逃往重庆。而林安更是孤身一人——她的父母在去年的重庆大轰炸中罹难,真正成了无依无靠的漂泊者。

张妙妙神色微暗,攥紧拳头道:“咱们一定会打回去的!希望盟军早点反攻!”

她们此行的身份是中国远征军考察团的翻译,隶属重庆励志社,从青年干训班投考而来,算是为抗战贡献了一份微薄之力。

林安点了点头,随即岔开话题:“我正在琢磨一件事。咱们整理的考察报告里,发现长官们写的稿子中,许多地名的译法都不统一。我想做个地名对照表,至少在咱们的报告里,能保持一致。”

张妙妙皱起眉,愣了一下:“想法是好,可这工作量可不小啊。”顿了顿,她又咧嘴一笑,“不过凡事最怕认真,只要有时间,我跟你一起做。”

林安轻轻“嗯”了一声,目光投向远方的海平面。

她已在这个时代生活了整整两年,带着二十一世纪的记忆,经历了轰炸、升学、葬亲、分配,她几乎没有时间停歇。现代的记忆逐渐模糊,而她的愁思,也早已全然放在抗日之上。她已经成为了一个合格的1941年中国人。

她们的翻译团共有四人,除了她们二人,还有两个男生——一个是南京人郭兴豪,一个是天津人查良铮。他们全都身在异乡,无法回家。

战争的巨网,已然笼罩整个世界。

1941年的中国,已在战火中挣扎四年。从华北平原到江南水乡,从重庆的大轰炸到滇缅公路的崎岖山道,整个国家正在被战争重塑。中国的命运,不仅取决于正面战场的拼杀,也取决于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

欧洲战场上,德军铁骑横扫大陆,英国虽苦苦支撑,却已岌岌可危。美国尚未参战,但在日本的步步紧逼之下,太平洋之下已暗藏风暴。而在亚洲,东亚的霸权之争进入关键阶段——日本吞并整个中国沿海,南下之势已成,缅甸、新加坡、荷属东印度,皆是他们的目标。

然而,中国与世界的交汇点,并不仅限于战场的厮杀。

真正的挑战,是如何让中国成为国际棋局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中国政府四处奔走,期望从美英获取更多援助。然而,在西方人的眼中,中国的形象始终模糊——他们承认中国的抗战精神,却不愿将其视为平等的战友。在欧洲人看来,远东的战争不过是全球大战的一个侧面,中国只是一个苦苦挣扎的抵抗者,而非决定战局的核心棋子。

但中国,正在努力改变这个认知。这支考察团,便是中国谋求国际影响力的一个缩影。他们不仅是观察战局的使者,更是要让盟军看到:中国不是被动接受援助的国家,而是有能力影响、甚至主导战争进程的盟友。

滇缅公路,便是他们关注的核心。

这条公路不仅是中国的生命线,更是东南亚战局的关键。如果英国失守缅甸,滇缅公路一旦断绝,中国将彻底被封锁,所有国际援助都将无法进入。而若盟军能在缅甸展开有效防御,不仅能保住补给线,更能利用中国的战略纵深,策划反攻,形成对日军的夹击之势。

但英国,真的愿意这么做吗?

中国政府对此并不乐观。英国人根深蒂固的殖民心态决定了他们在亚洲的一举一动,始终以自身利益为先。他们既不愿日本完全吞并中国,却也不希望中国过于强大。而美国呢?美国政府虽对日军侵略行径不满,却仍在观望,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己何时下场。

这次考察,不仅关乎战局,更关乎中国在国际棋局中的位置。 林安倚着船舷,望着遥远的海平线,心中隐隐明白了这一点。

她和张妙妙整理的地名、翻译的文件,也许看似琐碎,却终将成为考察报告的一部分,出现在谈判桌上,甚至未来的战场指挥室中。

战争中的每一块拼图,都是通向胜利的一部分。

她沉思片刻,开口道:“我还想整理一份缅甸的地图对照。”

张妙妙眨了眨眼:“可考察书里没这部分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