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面试的考官是研发部的各位头头们。
芭乐走进面试的房间,看见一排西装革履的大佬已经就位。
她视线坚定地划过面前一排面试官,最后定格在中间男人的面庞上。
高翰非正垂眼翻动手边的简历,眼神坚定,表情严肃。
老闫在高翰非耳边低语:“这两位都是我们部门非常优秀的年轻同志,尤其是童芭乐,专业方面很有灵气,业务能力突出。”
A4纸上,左上角的证件照上巧笑倩焉。
一行行的粗细均匀的宋体小四号字映入高翰非眼帘。
童芭乐,女,1996年出生,毕业于鹏城大学计算机系。
入职华腾以后以后参与研发多款配备辅助驾驶系统的量产车型上线,并取得良好的市场反应。
具体业绩包括:
参与车辆雷达数据处理算法的优化工作,提高障碍物检测准确率至90%以上。
参与设计自动驾驶系统的模块化架构,有效提高系统的可延展性。
考取了中国汽车检测中心专业测试A级驾照。
···
高翰非不动声色地看完简历内容,放下手上的一沓A4纸,问询坐在左右的几位同事:
“现在开始吧?”
大家都点点头,选拔考试正式开始。
-
面试考核的第一题,是老闫出题,题目是:谈谈你对于端到端智能驾驶系统的理解。
端到端是目前汽车领域最热议的话题,老闫之前也特别嘱咐芭乐,要特别关注这方面的相关内容,现在看来是有放水之嫌。
芭乐回家突击看了几篇论文,自认为小有成效。
第一题完全在在她的射程范围内,她没有多思索,用饱含抑扬顿挫的语调给出了自己的回答:“我认为端到端就是数据的积累,是利用大模型直接完成从输入到输出的全过程,这样操作的理想状态就是感知指令和决策的指令能够同时下达,不需要人为干预。”
她回答地相当高屋建瓴,全程都是逗号,只用一句话就结束了战斗。
给出这个答案以后,芭乐昂首站立,一副等待夸奖的样子。
老闫抱着双臂,眯眼后仰在椅子上,等待芭乐说后面的内容。他以为芭乐只是稍作停顿,后面还会做具体解释,等了半天没有下文,抬头再看芭乐,已然是备战下一题的状态了。
老闫不敢置信地看向芭乐,问:“答完了?”
这完全超出老闫的意料,他起码给芭乐预留了五分钟的解答时间,结果她不到三十秒就说完了。
“完了啊。”芭乐回得理所当然。
“别这么言简意赅,再补充补充,具体解释端到端的内涵。”
老闫动用自己略显衰老的眼周肌肉,发射出一个循循善诱的眼神,示意芭乐展开讲讲。
没想到芭乐不领情,直接回了一句:“一句话能总结的问题,就不用长篇大论了,大段文字往往是废话的堆砌,真理总是高度凝练的。”
这话回得差点没给老闫噎死。
好家伙,她还总结起来了,瞅把她能的。
小小年纪一点没有谦虚的概念,老闫有时候觉得芭乐实在欠揍,确实得好好历练历练。
老闫不忍心下手,总有人出手。
-
“如果你是这样理解端到端的,那就太肤浅了。”
高翰非坐在会议桌的中心位置,话很少,在前面的面试过程中大多数时候都是扮演聆听的角色,但是在听到芭乐第一题的答案,就发言了。
他是在老闫的话之后等了芭乐几秒,才开了口,像是给过她最后的机会。
高翰非说话说得慢条斯理,没有提高音量,却很微妙地让芭乐心中发怵,莫名地紧张。
“端到端不是简单地堆数据。”他眉心蹙了蹙,继续平静地说下去:“而是需要具备高水平的清洗数据、挖掘数据、标注数据的能力,继而让搜集到的数据有效运转,这样才能解决所需要解决的场景问题。”
“你刚刚的回答并没有说到问题的关键,视为不合格。”说完他在芭乐的打分表上,第一题位置标记了一个叉。
以芭乐平时有棱有角的性格,在这样的情境下一定会想办法用歪理邪说把自己的理论给圆回去。
只要对象换个人,比如说老闫,她必定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言善辩能力,把这分给拿回来。
但是话出自高翰非之口,芭乐好像被降住了。
芭乐百思不得其解,高翰非明明没有说重话,却有一种说不上来的威慑力,把芭乐呼之欲出的辩驳之词给压了下去。
这题就算是认栽了。
老闫远远地给芭乐递了一个仁至义尽的眼神: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