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重逢,心境已大不相同。
第一次,秦澈心烦意乱,陈羲和面带笑容走来。
第二次,不经意地相遇,秦澈沉心静气,陈羲和还是面带笑容走来。
她仿佛是这世间的一股清流,永远保持着那份淡定与从容。
义工组织一行十几个人,秦澈和陈曦和是年龄最小的两个,故常常被放到一起。
陈曦和天生有一种与众不同的亲和力,十几个义工,福利院小孩偏偏喜欢跟陈曦和玩,福利院的专职护工,也无一例外喜欢陈曦和。
午饭后,安抚好孩子们入睡,秦澈和陈曦和在院内花园散步。
花园中间有亭子,亭子里有石桌,四周灌木点缀,环境幽静。
“围棋?”
石桌上刻着棋盘,两边放着石盒。刚踏入亭子,秦澈忍不住脱口而出。
秦澈真心喜欢围棋,但因某些顾虑,已很久没碰过棋盘。没想到在这福利院的凉亭里,竟能看到。
陈羲和微微一笑。
她知道,喜欢围棋的男孩,秉性都不会太差。
秦澈学围棋并非从小开始,而是随父母去美国后,因父母忙碌,无暇顾及,便给他报了兴趣班,其中就有围棋。
围棋老师都盛赞他有天赋,逻辑思维缜密,棋风有大将之气。
现在,陈曦和也认同这一点。
秦澈落子,展现出稳健的大局观,实力不俗。
棋中行云流水,大开大合,兼具勇谋,虽有时血气方刚孤军冒进,但始终掌握局势。
两人棋逢对手,心中满是喜悦。
陈曦和自小便学习围棋,天赋加刻苦练习,她在同龄人中少有对手,十手内就能估摸出对方实力。
然而,棋到中盘,陈羲和眼中却闪过一丝疑惑。
世人皆说,棋如人生,人生如棋。
棋,往往能映照出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那是用语言难以表达的。
眼前这个大男孩,眼神清澈而坚定,下棋时落子果断,面对挫折也能坚韧不拔。
但她很不解,秦澈身上似乎有太多羁绊,他总是在重要转折处犹豫。
陈曦和下意识地放慢了下棋节奏,想要更仔细地观察。
棋盘上,棋子黑白分明,又彼此交错,她眼中的温柔渐渐化为怜悯。
她看到一个孤独的背影,在泥泞小路中艰难前行,双脚沾满泥泞,不知走了多远。
他不知从何处而来,又要去向何方?
他的背脊挺得笔直,似乎要一直这样不知疲倦地走下去。
“这个外表坚强的大男孩,内心深处究竟隐藏了多少孤寂和悲伤!”
每一个下棋的人都渴望胜利,但这一次,陈曦和却不想赢。
她甚至开始对围棋有些微词,因为围棋的世界里,只有输赢,极少有和棋的结果。
……
收了棋,陈曦和柔声道:“累吗?”
秦澈愣了一下,整个上午,跟精力旺盛又需要帮助的小孩子们相比,他显得手忙脚乱,但总算能应付过去,这种累只不过是因为生疏而产生的情绪焦虑。
“还好,除了一开始有些不适应。”
陈曦和的声音越发温柔:“我很小的时候,爸爸教我学围棋,是从让子开始的,我总是执白子,便自然地喜欢白子,喜欢它晶莹剔透,喜欢它冰清玉洁。
后来,用猜先决定先手,不可避免会执黑子,我才发现,黑色深邃神秘充满力量,便也喜欢上了黑子。
你看,黑白本无对错,摆上棋盘便势成水火,但收了棋,又各自相安无事。它们不会多一分烦恼,不会多一分仇恨。
作为对弈者,我只需享受在棋盘上每一分精彩,又何必在棋盘下多添一分无谓的烦恼呢。”
秦澈从她第一句话就听出异样。
陈羲和的每一句话,都似有所指。她的双眸如湖水,晶莹剔透又深邃。
秦澈内心也如平静湖面被柔风拂过,泛起层层涟漪。
……
回到家,秦澈煎了一份牛扒做晚餐。
盘中牛肉被一块一块切割分离,像极了推理过程。
切牛扒时,人总会依循肉的肌理纹路;推理游戏里,也总是由易入难、抽丝剥茧。
潘小婷高考奇迹案,秦澈初步推理的结论是“替考”。
这仅是最有可能的推测,尚属未经证实的假设。
关键在于如何求证。
提到替考,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往届毕业生替考,因为这是最稳妥、最有把握的做法。
高考成绩一发布,众多媒体便蜂拥而至,争相报道各省市高考前十乃至前二十的学霸,其所在学校、姓名、成绩、外形外貌等信息一目了然。
“有心之人”要在其中寻找目标便可有的放矢。
往届毕业生又分为比潘小婷早毕业一年、毕业两年……
从概率上来看,当然是毕业一年的最有可能,他们毕业的时间最短,较其他届更接近高考时的状态。
但秦澈知道事情不会那么简单。
这个高考成绩的差异如此直白,可以说是简单粗暴甚至露骨,几乎到了所有人都觉得匪夷所思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