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他政务繁忙,顾怀瑾小时候又与他并不亲厚。等到他心里定下了顾怀瑾为继承人时,顾怀瑾已经长大,已与他不太亲近了。
从前父子二人坐在一起,为的也是商讨朝中事务,没有政事时,是几乎不曾好好坐下一起下棋闲谈的。
“父皇只是为国事操劳,按时吃药,休息好,就会没事的。”顾怀瑾也不知道该怎么接这话,只能干巴巴地回道。
皇帝闷笑两声,也不打算强求他这个儿子跟自己多说些别的什么。
在皇位上坐了这么多年,他当然感觉到了外头气氛的沉闷和不对劲,但是却不觉得慌张。
眼前这个儿子,如今已经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人了,他就算是现在去了,也没什么好不放心的。
“你皇叔,还没找到吗?”若要说他还有什么不放心的,也就只剩这个弟弟了。
顾怀瑾在想怎么回他比较合适,是说没找到对他的打击比较小还是说找到了但是正带私兵打来了对他刺激比较小。
见他这样为难,皇帝大概也能猜到些什么,但是他也只是叹气地叮嘱:“你皇叔,若是真的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你且依法处置就是了。只是,若是没到那地步,能放他一条生路就放他一条生路吧。”
顾怀瑾闻言,有些不解地问:“父皇为何对皇叔这样一让再让?”据他所知,他父皇和顾宸珏并非亲兄弟,当年他父皇登基前,顾宸珏还是他父皇唯一的竞争对手,甚至当时因为父皇身体不大好,朝中支持顾宸珏的势力隐隐要多过父皇的。
只是不知为何,皇祖父最终却选择了身体并不那么康健的父皇继位。
这样的竞争关系,正常人早在登基时就杀了顾宸珏一绝后顾之忧了,就算为了名声不杀顾宸珏,也该将顾宸珏赶到封地去,再找个人看着,找机会解决掉。可是他父皇,不但任由顾宸珏留在京城,还在顾宸珏三番几次挑战他的皇权时轻拿轻放了。
这样的举动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皇帝听到他的疑问,只是艰难地叹气:“朕与他虽非一母同胞,但是确是在同一个母亲手下长大的。”说起这个,皇帝似乎想起了什么美好的事,眉宇间都染上了笑意:
“那时候他年纪小朕几岁,却因为身体自小都比朕康健,所以很多时候,都是他这个做弟弟的护着朕这个做哥哥的。”
那时候皇帝的母妃早逝,他被抱给了先帝的贵妃抚养。刚开始时因为先帝子嗣单薄,贵妃又无子,所以对他也是很上心的。只是后来几年,贵妃与先帝的感情渐好,贵妃也在那时候有了顾宸珏,他的日子就变得有些尴尬了。
贵妃有了亲生的儿子,自然就对身体本就不好的养子皇帝没这么上心了。
尤其顾宸珏出生后,是个健康聪慧的孩子,贵妃心中就更加不看重皇帝了。
于是下人们和其他兄弟姐妹,也看菜下碟,苛待他。这种情况直到顾宸珏开始记事时,有了变化。皇帝现在都还记得,年仅几岁的小孩子,奶声奶气地站在他面前,训斥着苛待他的太监,又在罚了人以后,回过头来拉着他的手,软乎乎地承诺:“哥哥不怕,我保护你!”
那时候,先帝膝下没有多少个儿子,顾宸珏是先帝最小的儿子,母亲又是家世显赫、与先帝感情深厚的贵妃,一时之间,大家都觉得,未来的太子,一定会是顾宸珏,就连他也以为。
可是,随着顾宸珏年纪渐长,皇帝其他兄弟却一个个地都相继去世了,只剩下一个他,一个顾宸珏。
想也知道,这不是意外。至于是谁下的手,他一直以为是贵妃暗中下的手。
但是在先帝去世前,将他召进寝殿侍疾时,他才知晓,这一切,不只是贵妃的手笔,还有顾宸珏的。甚至就连先帝的病,也有他们的手笔。
他不知道顾宸珏在背后究竟做了多少事,先帝又知道了多少,只记得先帝弥留之际告诉他,顾宸珏心思沉重,性情阴狠,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背后又有贵妃母家这样家世显赫的氏族把持,这样的人,不会是明君,若是皇位落到他手上,恐怕将来江山不会信顾了!
就这样一句话,将顾宸珏的明路斩得一干二净。
也是在那一天,先帝驾崩,咽气前将早已准备好的圣旨交给了大监德公公。在丧钟响起之时,两道圣旨就已经颁下:一道是传位于现在的皇帝的,一道是命贵妃殉葬,贵妃母家削爵的。
顾宸珏先前并不知道圣旨的内容,事实上,皇帝当时也是在德公公宣读完圣旨才知道的。
于是顾宸珏始终不相信那两封圣旨是出自先帝的手笔,觉得是他趁着先帝病重时哄骗先帝写下的。毕竟先帝隐藏得够深,不仅暗中早已将顾宸珏和贵妃安插的人手拔了部分,在外还一直表现得对贵妃母子情义甚笃。
于是这些算计就被顾宸珏按到了他的头上。
想起那些不甚欢欣的往事,皇帝的脸色不大好看。他停顿了一会,复又出声问顾怀瑾:“你可知,朕为何迟迟没有立太子?”